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认为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国有企业要走出困境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需要有一支锐意进取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队伍。因此 ,要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家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立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树立选择企业家的新观念 ,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企业家评价标准 ,不断提高企业家自身的素质 ,发挥企业家的作用 ,使企业家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角。  相似文献   

2.
企业家决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企业经营者市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以及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建立企业家市场,实现企业家职业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要建立企业家市场,就必须对进入市场的企业家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即建立企业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企业经营者市场化,进而对企业家这一人力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关键是要培养一支懂业务、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作者对企业家素质的要求、企业家队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作用,目前中国尚未形成宏大的企业家群体,使建立新的企业制度遇到了最大的障碍。对照有关国外企业家的素质条件看,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的状况不佳,难负重任,并且给我国建立新的企业制度造成了三个基本困难。我们必须在建立新的企业制度的过程中积极促进企业家群体的形成。在建立宏大的企业家群体的过程中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更新观念;(2)改革现有企业干部制度;(3)政府应在企业家群体形成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4)要加强对企业家内在形成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企业家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需要好的制度环境。当前,影响我国企业家成长的制度因素主要有: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具有浓厚封建意识的非正式制度安排;非理性的制度结构;集权的职能部制企业管理体制和相互依赖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要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必须有一支强大的职业企业家队伍作支撑。企业家是企业的擎天柱。职业企业家不应戴乌纱。在国企深化改革的过程中 ,只有真正解决政企分开问题 ,才能为企业家成长提供良田沃土。在建设我国企业家队伍时 ,关键应建立新型的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写》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而现代企业家队伍的培养与造就则是其重要环节。本文拟就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现代企业家的培养与造就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一、企业家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活跃因素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企业家是推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企业家有着强烈的效益观念,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追求的是理性的合谐,…  相似文献   

8.
任命国有企业的"企业家"已存在很多弊端,依靠任命制的行政型"企业家"已成为中国企业家制度生长过程中的一个致命"硬伤".这种任命制的内在缺陷产生了许多不良后果,要改变这种局面,根本出路在于改革现行任命制度,切断企业家与行政官员之间角色互换的通道,建立市场化的企业家选择制度.  相似文献   

9.
企业家产生的制度和文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家的产生是制度和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制度变迁决定企业家的成长,文化背景决定企业家的精神特质。中国企业家的产生有待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在以儒家伦理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植入个人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企业家应该是团队制度型企业家。塑造团队制度型的现代企业家必须建立企业产权均衡机制和企业经营者群集机制。  相似文献   

11.
开放的宁波呼唤高素质的外向型企业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迈向21世纪的宁波经济,最短缺的不是土地、资本、劳力,而是高素质的外向型企业家。外向型经济的并放性、市场性、竞争性、风险性特点客观上要求社会主义外向型企业家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综合的经营管理能力,成熟的个性心理素质,“儒商”的风度修养等特征。当务之急,是建立高素质外向型企业家必需的选拔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12.
企业家与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自适应系统,其中企业家个人处于将技术、集群向前推进的最好位置。然而,在现有的集群文献中,很少从复杂系统的角度研究企业家与产业集群成长的互动关系。从复杂系统理论研究发现,在企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所有阶段,企业家的动力作用都是极其明显的,企业家是集群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民营企业家在促进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吉林省高素质民营企业家比较稀缺,这不仅受企业家个人成长因素的影响,同时服务、政策和观念等社会环境也是制约因素。因此,我省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家成长的外部环境,建立完善民营企业家的培养机制,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为吉林省民营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新国资监管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企业家,是介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间的一类人力资本,他们还不完全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家,而只是所谓的"类企业家".明晰这一点,对建构新国资监管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企业家激励制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传统农区工业化的性质属于次生中的次生,不能单纯地用次生工业化来描述,也不能照搬一般性的次生工业化理论.传统农区面临较强的制度性约束,企业家的产生以及发挥作用的土壤与经济制度密切相关,而实证分析也表明企业家的创业与创新精神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传统农区工业化必须重视企业家的作用,把企业家这一生产要素重新纳入经济分析中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一个能够鼓励生产性企业家产生的制度环境对传统农区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转轨时期企业家成长的基本模式及战略性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制转轨是国企改革的现实要求和基本环境。转轨时期的双重体制一方面培育了类型众多的企业组织 ;另一方面也造就了不同模式的企业家。如果把企业组织分为国有和民营两大类型的话 ,则两类企业的企业家生成的环境与机制是大不相同的 ;若再把企业家成长所依附的资本分为政治资本和异质型人力资本 ,则不同资本类型与不同制度环境的耦合 ,决定着现实中企业家成长的基本模式。进一步研究可以探索出各种成长模式下的企业家的未来定位。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历史遗留的包袱沉重、外部竞争环境不完善、企业家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这不是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能解决的。对待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主要由政府通过调整财政、金融、劳动工资政策予以解决。对待外部环境的问题,主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取消对国有经济的歧视政策予以解决.改革的最大难点在于,怎样才能使经营者体现出资者的意志,以出资者的利益为其行为准则,努力实现资产增值.困难还在于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人力资源分析及其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企业家人力资源内涵和企业家人力资源特性的研究 ,分析了企业内部制度和企业外部制度对企业家人力资源的影响 ,以及企业内部制度和企业外部制度安排对企业家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并阐述了我国开发与利用企业家人力资源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