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文化体系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其发展表现为诸多亚文化之间冲突与和谐的循环交替过程。即冲突源于和谐的同时又消解在新的和谐之中;和谐是冲突的和解,同时又孕育了新的冲突。这一过程源于生产力发展的失衡、社会结构的分化与政治体系的调试,其中经济发展是动力、社会单位是载体、政治体系是模型。  相似文献   

2.
从政治家之间、政治家与民众、政治家与家人之间的关系看,中西方对政治文化中和谐与冲突的认识截然不同。在西方人看来,政治家之间吵架是正常的,建立在差异基础上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民众的抗议游行也是正常的,公民有权利表达自己的利益偏好,包括通过极端的方式;而政治家的身份和成为好丈夫、好父亲的身份并不矛盾。国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则正好与西方相反。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比较,旨在对国内习以为常的政治文化进行反思,希冀能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政治思想产生于中国近代剧烈的社会变革与冲突之中,这是历史的产物,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思想与实践的指向就是冲突与斗争,实际上,其政治实践的指向是构建一个理想的人际和谐的社会,斗争与冲突是过程、手段和不得已的选择,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矛盾分析理论中:矛盾存在是必然的,但冲突只是矛盾存在的形式与形态之一,和谐、同一是解决矛盾的目的.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目标是满足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也就构成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要在利益整合与制度框架内形成.  相似文献   

4.
姚美红 《云梦学刊》2010,31(5):131-133
探讨高校教师心理和谐的意义和标准、高校教师心理冲突的类型和成因,提出高校教师心理和谐的若干策略,倡导社会、学校、教师三者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以促进高校教师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5.
杨敏  郑杭生 《社会科学》2007,1(1):134-139
我们处于一个由社会实践的结构性变化引发和加剧差异的时代,改革与和谐是应对差异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最佳选择。对于中国社会变迁过程来说,改革是推进社会实践结构性变化的必要手段,和谐是引导这一变化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随着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中国的改革正式进入了要缩小社会差距的新阶段,我们要超越短期、狭隘、权宜性的观念,促进改革与和谐的长久、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的"清末新政"实质上就是清王朝主持的一次改革,但由此引起的新旧观念的碰撞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却远远超出了清政府当时所能控制的范围,并最终导致社会矛盾迅速激化,加剧了自身的覆灭。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的实践观看来,由于人的具体的感性活动是为了满足各种生存需求而进行的自觉能动性的活动,因而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活动,而由于其又是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展开的历史性的活动,因而亦是受一定的历史条件所制约的规律性的活动.逐步地达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必然,这种历史必然是社会主体的人的自由价值得以不断地展现与升华的根本,而当这种升华达到一定程度即作为独立个体的人能够自由、全面地发展时,人类也便进入了真正的自我发展的“自由王国”,而和谐将是其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非自愿移民:冲突与和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非自愿移民的身边会有很多的冲突出现,且不说其他因素,仅就迁移安置与生计恢复而言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我们从冲突产生的动因和新冲突孕育的风险角度进行了分析,最后我们探讨了如何创建和谐社会的移民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9.
纪刚 《理论界》2007,3(12):34-36
社会中,权利冲突无处不在。我们现在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有人认为,冲突的对立面就是和谐,只有消除冲突才能走入和谐社会。其实,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本文将从权利冲突各个方面来论述和谐社会中依然存在各种权利冲突,和谐只能在诸权利冲突中寻求相对的平衡,它是建立在冲突的基础上的。理所当然。和谐应从冲突起步。  相似文献   

10.
吴楠 《江淮论坛》2013,(5):120-124
民族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社会冲突理论是研究社会关系的一种范式。从社会冲突理论的角度看,民族矛盾是必然的,常态的,若能正确看待、协调民族矛盾,将会有助于民族和谐的实现。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探索更加包容、开放、具有凝聚力的社会管理模式,有效化解民族矛盾,将冲突转化为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当今时代面临的一个难题.对这一问题,无论人类中心论还是非人类中心论都没能完满的解答.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对此问题我们只能从人的生活出发,通过解剖人的生活来揭开人与自然关系的奥秘.但人的生活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生存,它需要进行合理的构建.这有一个由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而保证生存、限制享受、合理发展则是人类应该的生活原则.  相似文献   

12.
和谐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提出的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任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阶段,和谐文化建设的实践方式包括: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坚持尊重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继承、吸收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等。  相似文献   

13.
校生关系作为高校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其地位和作用在大众化教育的今天日益突出。各种子关系都从这一关系中衍生而出,这一关系如何互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稳定与和谐。正确认识校生冲突的特征、原因及影响,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才能切实维护高校的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陈儿同  张华 《南方论刊》2009,(1):107-108
本文通过梳理和谐、和谐教学、和谐课堂等概念,剖析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指出和谐课堂教学是指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调控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互相配合达到协调与多样性的统一,“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从而进一步达到教学相长。本文阐述了和谐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包括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物理和心理环境,构建和谐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5.
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教育质量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分析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及其基本要求,论述如何充分利用课堂这个有限的教学空间和时间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郝时远与亨廷顿是当今中美两国的知名学者,两人都对民族国家问题颇有研究.在国际层面上,前者主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后者认为文明之间必然产生冲突;在国内层次上,前者主张中国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后者认为美国主体民族价值观受到冲击.他们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中美两国学界关于和谐与冲突截然不同的两种民族观.  相似文献   

17.
文明是决定和影响人类活动的基本因素.冷战结束后,特别是随着"文明冲突论"的提出,各种文明观的讨论逐渐演化成"文明学"的各种派系.从政治学、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的角度阐述了目前学术界关于"文明学"的三种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和相互间的区别与联系,概述了在三种文明观影响下的外交理念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覃伟合 《学术论坛》2002,(4):151-154
作者针对当前课堂教学的弊端 ,在深刻反思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 ,明确出课堂教学要以研究“学生如何学好”为改革突破口 ,主张课堂教学要从观念更新、模式构建、实践创新三个层面进行协同式改革 ,方能标本兼治课堂教学弊端  相似文献   

19.
利益群体多元化是当今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特征,它是在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群体为主体的传统社会结构中展开的。针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的弊病,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在一系列政策的主导下,利益群体出现多元分化的态势,由此也导致了群体间的利益冲突。在政策的主导下,冲突中的渐进和谐是利益群体多元化的现实趋向。  相似文献   

20.
后改革时期,我国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效率、公正、秩序的价值冲突问题。这种现象根源于思想价值体系的滞后调整。因此,现阶段亟需以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和谐为核心构建思想价值体系,并在这个思想价值体系指导下实现多元价值的融合,以引导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