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直系曹锟、吴佩孚,皖系段祺瑞、粤方孙中山结成孙段联盟。皖系二号人物徐树铮在组织孙段同盟方面,起了极其重要的关键作用,是皖系的主要策划者、推动者和实施者。  相似文献   

2.
1918年奉军入关是在徐树铮导演和策划下的一次重大政治军事事件,其目的在于“借奉打直”,复活段内阁,从而贯彻段祺瑞和自己制定的“武力统一”的“国是”主张,实现国家统一。徐树铮成功引奉军人关虽然达到了复活段内阁,继续推行武力统一的短期目的,但从长远看也埋下了直皖失和、奉皖失和的伏笔,从而加快了皖系的灭亡,加剧了中国政局的动荡。  相似文献   

3.
1921年2月1日,俄恩琴白匪攻占库伦,中国中央政府军退守恰克图,在苏俄和远东共和国以及外蒙古人民武装的攻击下,中国中央政府被迫撤离外蒙古,在苏俄政府的军事政治干预下,外蒙古宣布独立。  相似文献   

4.
建国军政制置府是在徐树铮的策划和组织下联合孙中山部属许崇智和原西北边防军将领、驻延平的皖系将领王永泉,根据自己所著的《建国诠真》的构想,企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政权组织,虽然由于直系北京政府的讨伐、福建各界的反对和与孙中山的目的不一致及皖系实力人物的不支持等各种原因,而很快流产,但它对中国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外蒙古内附清廷的动力之一,就是清朝尊崇黄教。逮于晚清,清政府一改以往做法,对外蒙古黄教采取疏远甚至压制的态度。外蒙古喇嘛王公认为这种做法是在仇视黄教,又,革命方殷,共和国体已成,外蒙古王公喇嘛担心礼教不存,黄教也必不保,他们遂不愿意加入中华民国。概而言之,蒙古民族几百年来的黄教信仰,已成为其民族认同的一部分,故如何保护...  相似文献   

6.
1920年代初中国新诗中的“西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0年前后的中国新诗,在发抒文化新人的个体情感与家国情怀的同时,表现了诗人对西方世界的中国式观察、理解与想象,西方以不同的方式、姿态与面貌出现在许多诗作中,或破败凄凉,或冷漠无情,或友善阳光,或浪漫自由。多数诗中的西方具有本体形象性和展示性;但有些诗中的西方则仅是诗人言咏的引子,到场而无形。纵向而言,那一时期新诗中的西方经历了一个由主观感受型向具体客观型转换,由冷漠、灰暗到友善、斑斓的形象演绎过程。作为异质元素存在,西方不仅彰显了诗人们的现代世界观念,而且为中国诗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8.
9.
李颖 《江西社会科学》2007,(10):173-176
企业处在日益复杂多变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动态环境中,决策复杂性与决策难度不断加剧。在这一背景下,治理理论在企业中大行其道,新理论、新模式、新方法不断出现。本文在对治理及其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对治理维度与形式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明晰科层治理、市场治理与网络治理三种模式的演进路径。由于治理理论存在残缺性,而知识作为价值创造和竞争优势的源泉,己成为影响经济绩效的重要经济活动,所以,知识治理维度将成为治理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把知识治理作为新的发展方向,分析其内涵、形成原因与研究主题,以期拓宽并深化对治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社会治理"理论深化了治理理论,社会治理的理念、价值追求超越了社会管理,两者在主体构成、内容、实施方式、目的等相差甚异。我国的社会治理是"大国的超大社会治理",须建构国家与社会的"双轮驱动"。社会治理理论可运用于贫困治理研究。贫困治理可立足于大国的超大社会治理视野,其性质是社会资源的创造与分配。贫困治理应与社会治理"互嵌",因其目标同构,互为条件。大国长期发展应是贫困治理战略选择的基调,多主体合作参与是其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11.
治理的理论诠释——从治理到乡村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关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和谐世界”的倡导不仅是中国政府对全球治理的回应,同时也是中国政府治国理政理念的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反映出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深刻认识。乡村治理的提出和实践,需要我们考量西方的治理理论,从而为中国的乡村活理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最后实现中国乡村的善治。  相似文献   

12.
曾广录 《理论界》2008,(7):51-52
无论是政府治理还是公司治理,约束机制对治理绩效起着核心作用。美国公司治理能取得良好效果,是由于其约束机制相对完善。因此,我们要达到改善政府治理、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绩效的目标,可以在借鉴美国公司治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约束机制的创新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郑发展 《社会科学》2020,(6):169-179
1920年5月份以前,陈独秀和北京同人通过《新青年》保持着工作关系,1920年6月至1920年12月,陈独秀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发起中国共产党组织,自1920年9月1日第8卷第1号起,《新青年》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公开宣传刊物。与此同时,陈独秀仍然与北京同人保持着联系,希望昔日同人继续发稿,而昔日的北京同人对《新青年》性质的变化毫不知情,遂对《新青年》第8卷的编辑方针产生不满。双方在1921年1月至2月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导致陈独秀与北京同人分裂。1921年3月以后,北京同人已不再干预《新青年》编辑工作,仅偶有稿件刊登。1921年8月以后,再没有北京同人的文章在《新青年》发表,《新青年》完成了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网络化治理及其政府治理工具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化治理作为公共部门的新形态,是政府治理模式演化的一种新趋势,必然要求政府治理工具进行创新.网络化治理对政府治理工具选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网络治理中政府将越来越多地使用程序性工具.在我国的政府管理过程中,政策工具增加也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对于管制这种传统的治理工具应该进行重新定位,增加社会性管制的运用,并通过建立沟通机制,共享知识与信息,充分发挥行政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成本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根据其来判断一项公司治理政策或机制的引入是否能在提高投资者保护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绩效。美国2002年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法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考察公司治理政策和机制效率的很好例子。该法案虽然给予投资者更严格的保护,但是也增加了美国公司的治理成本。本文归纳了两种研究公司治理成本的思路,最后提出了公司治理成本研究对中国公司治理变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治理问题作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概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社会科学的话语自觉.从"简约治理"到"精细治理"作为当前治理模式的重要历史转型,体现了在我国独特的治理体系下,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率的努力,即如何通过组织流程的再造以及灵活多变的治理技术,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推动公共目标的实现,并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需求的达成度.社会治理效率的多维目标是推动治理模式变迁的基本动力,主导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经历了简约治理、系统治理、技术性治理等不同阶段,并逐步转变为适应新时代社会治理需求的精细治理模式.理解社会治理效率的内涵对于理解当前治理实践的精细化变革以及推动治理理论的本土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治理应该具有一定的包容性,作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体,包容性治理是对现有社会治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并富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包容性治理源自存在逻辑同构性的治理理论与包容性发展理论,其核心意涵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主体的多元参与性,过程的互动合作性,成果的利益共享性.在我国,推行包容性社会治理是有其合理性与可行性的,即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包容性治理预留了发展空间;社会治理危机的出现为包容性治理提供了实践动力;政府与社会管理职能转变、公民意识觉醒与社会组织发展都为包容性治理奠定了现实基础.与传统以政府为中心的一元式社会治理体制不同,以治理主体多元化、主体间基于立体治理网络的协同与合作、促进社会公平、容纳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发展为特征的包容性治理,将显示其优越性,并会成为我国社会治理实践的新思路、新选择.  相似文献   

18.
伦理治理与标准治理: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的双重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臧旭恒  罗斌 《东岳论丛》2006,27(6):59-63
家族企业是以家族关系为基础构建的关于企业产权的契约结合体,基于非正式制度的伦理治理和基于正式制度的标准治理是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的双重机制。本文在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体系的分析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双重机制模型,从激励、约束和决策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伦理治理和标准治理的治理效应,指出家族企业要提高其内部治理效率,应该相机选择内部治理机制的组合模式,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9.
边疆处于我国疆域的边缘地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空间、政治环境、历史文化以及社会背景等因素,使得边疆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的基础性要素,边疆治理与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发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边疆治理的成效更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盛衰兴亡,对于整个国家的安全稳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边疆治理的重要性与特殊性,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全局治理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但我国在边疆治理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使得边疆的改革发展严重滞后,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边疆治理问题更加凸显。从新时代国家视阈高度对待边疆治理问题,以国家政策方针为导向,重新审视当前边疆治理具体形势,创新优化治理措施手段,已经成为国家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浅议公司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的组织结构是治理机制的基本框架,治理制度、原则是保障治理机制正常有效运转的有力手段,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公司治理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国有改制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和制度方面仍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公司治理主要应围绕公司有效运行这一主线来进行.本文从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公司治理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