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湖区一方面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又面临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需要选择恰当的农业模式才能充分兴利避害,促进湖区农业的发展。湖区农业模式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有湖区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与农作物的关系、农业生物链、农产品效益等等,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这些因素,从而快速实现湖区农业模式的选择,进而节约模式选择的成本和时间,提高湖区农业效率。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但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产品转化能力不足,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湖区农业的快速发展,这与湖区农业科技人才的开发不足密切相关.解决此问题,需要加快调整高等教育培养方向,加强农业科技职业培训,拓宽农业技术人才开发渠道,合理分配人才.  相似文献   

3.
福建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规划思路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推进循环农业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全面建设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关键性基础。福建具有发展循环农业的自然资源基础与生态环境基础、发展循环农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福建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系统约束与环境成本压力。发展福建循环农业,应坚持“分阶段、分层次、分产业带建设”的规划原则,推进福建循环农业发展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实施一系列相互配套、切实有效的法律和政策激励。  相似文献   

4.
渔业是鄱阳湖区传统产业.明清以来圩堤围垦促进了湖区农业发展,鄱阳湖区成了著名的“鱼米之乡”.“农进渔退”成为近世以来鄱阳湖区及中国大湖区域开发利用的普遍形式,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出现了明显的“农进渔退”.“农进渔退”引发生态环境系统的逆向演替,致使鄱阳湖区水旱灾害频发、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渔业生态恶化.湖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系统发展的不相协调,此乃人类不可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5.
循环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生产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循环农业的发展具有天然的优势和适用性。循环农业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是契合的,我们应以发展循环农业为切入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循环农业的综合评价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山东循环农业发展正处于由资源减投、污染减放“为主的资源节约型循环向再循环再利用”为主的资源综合利用型循环转型。主要依据循环经济“4R”原则,构建循环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计量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山东省循环农业发展进行计量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循环农业的基本原理、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认为循环农业是基于循环经济的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食品为目的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循环农业在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生态安全保障、农业收入增加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上还差强人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有研究主要从农户、技术、制度等角度展开,缺乏一种"集成"的视角,也即存在循环农业发展的"集成缺失"。然而,无论是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循环,种植业、养殖业和微生物产业之间的良性循环,还是农业系统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有效耦合都离不开产业和部门的系统集成。因此,从综合集成的角度去研究循环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理论基础、根本方法、实现路径和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入手,构建了一个综合集成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以促进循环农业顺畅进行。  相似文献   

9.
对黄河流域而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泥沙问题;二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发展循环农业能够更好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防治农业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流域内泥沙和水资源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农业是解决黄河中上游地区农村发展困境,缓解人口、资源与环境压力的现实路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黄河中上游地区发展循环农业内外部制约因素较多,一些具体操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则成为发展循环农业的瓶颈,如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的选择与创新,以及黄河流域管理中水权的明确等。对黄河中上游地区而言,发展循环农业,与其他区域既有共性,又有其流域管理的特殊之处,因此,在政策选择上尤其要强调政府的作用,以及自上而下的生态补偿政策等,真正实现农业的循环发展,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运用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1981-2004年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增强,其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依次经历了1981-1990年的总体下降阶段,1991-1999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和2000-2004年的相对稳定并缓慢发展阶段.对2002年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诊断表明:资源减量投入因素成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提高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若干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1.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滁州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从总体上看,滁州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增长幅度较快,但各分类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进行分析,从单项指标看,排名靠前的阻碍因素有人均耕地、化肥有效利用系数和农业能耗系数;从分类指标看,资源减量投入指标、资源环境与安全指标对滁州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显著,加快农业产业调整,重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创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提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人口统计数据及实地调查的资料,就青海湖区人口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了梳理,同时针对青海湖区人口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加以探讨,并基于上述阐述与分析提出了统筹解决青海湖区人口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实施循环农业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调查和分析,对我国实施循环农业的原则和具体措施作了介绍。较详细阐述了循环农业实施的模式,结合生产实际,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对可行的实用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为循环农业的继续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除了全球气候变暖和青藏高原气候特点等自然因素之外,人类活动的加剧是造成青海湖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重要原因。为此,以生态足迹模型为主要分析方法判断青海湖区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不仅可以为改善青海湖区生态环境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而且有利于制定人口、经济、环境各要素协调发展的政策及制度安排。本文通过对青海湖区生态足迹的预测与分析,提出了青海湖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由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耦合而成的复合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是这个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循环是怎样进行的?它具有一些什么样的特征?评价循环功能质量优劣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运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循环规律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些都是农业生态经济学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就上述问题发表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以期引起共同讨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循环形式及其特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间万物在不停顿的运动之中,构成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不同系统。循环是系统物质运动的普遍形式,系统的结构不同,物质循环也具有  相似文献   

16.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践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农业面临规模小、支持力度不足、资源价格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就要求各地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农业产业化并建立合理的资源价格调控机制以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困境与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抓住了当前我国农业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决我国农业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要使我国农业经济走出困境,必须使农业循环由单项循环走向多项循环,实现产业大循环,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构建新的赢利模式,这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当前,我国城乡环境、农业和能源都面临严峻生态问题,根本出路在于遵循生态的自然规律进行农业产业革命和能源产业革命,其重要形式是发展高端生态农业,并与生物质能源扩大再生产形成循环产业链,立足农业,超越农业,反哺农业。要廓清高端生态农业与生物质能源的内涵、特点,深化认识二者共生发展的可利用资源和它们的内在转化机理,构建循环产业链渠道。为保证二者之间的循环利用,必须构建系统的循环配套工程,实现三个转变,创新资源配置手段,形成"政府主导,科技引领,市场给力"的三元机制。  相似文献   

19.
建立促进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艳华 《学术论坛》2006,(7):117-120
循环农业是节约资源、增进效益、优化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循环农业的发展,除需要农业经营主体的身体力行外,还需要政府在税收、补贴、投资、信贷、能源供给、培训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建立起一套从农民个体到社会团体、从民间组织到政府指导、从生产领域到消费过程、全员参与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值此湖南两型农业纵深推进之际,从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发展、资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安全等5个方面构建两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湖南省2000-2010年两型农业生产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湖南两型农业建设的总趋势在好转,但发展依然缓慢,各指标之间发展不平衡,到2010年只实现了目标值的38%,当前制约湖南两型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安全等指标,其中资源节约又是最大障碍,表现最突出的是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投入品过量使用.为推进湖南两型农业纵深发展,政府应加强顶层系统设计、统筹城乡发展、因地制宜、抓好试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运用多种经济激励手段、加大科技投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