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壮大除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外,还在于它有效地借鉴了西方文化。"五四"新文化时期,在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童话以其曼妙变换更受译介者的关注,从而在现代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童话译介高潮。外来童话对叶圣陶的早期童话创作产生了多层次的影响,如创作内容和表现技巧上,叶圣陶的童话都借鉴了外来的童话;同时,他在借鉴的基础上,又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叶圣陶对中国童话创作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壮大除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外,还在于它有效地借鉴了西方文化。“五四”新文化时期,在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童话以其曼妙变换更受译介者的关注,从而在现代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童话译介高潮。外来童话对叶圣陶的早期童话创作产生了多层次的影响,如创作内容和表现技巧上,叶圣陶的童话都借鉴了外来的童话;同时,他在借鉴的基础上,又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叶圣陶对中国童话创作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说过:“郑振铎兄创办《儿童世界》,要我作童话,我才作童话,集拢就是题名为《稻草人》的那一本。”他的第一篇童话《小白船》发表在《儿童世界》第一卷第九期上。1922年,他共在该刊发表了19篇童话,以后又写过20多篇,合计43篇。这些童话分别结集为《稻草人》(1923年)与《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年),此外还有《鸟言兽语》、《火车头的经历》等篇收录在《四三集》中。 叶圣陶童话全系作家独创。鲁迅曾赞誊《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郑振铎认为《稻草人》“在描写一方面,全集中几乎没有一篇不是成功之作”。叶圣陶童话正是内容与形式双美的杰作,它的出现是中国艺术童话成熟的标志。叶圣陶自己也对郑振铎这样说过:“我之喜欢《稻草人》较《隔膜》(叶圣陶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引者注)为甚,所以我希望《稻草人》的出版,也较《隔膜》为切。”叶圣陶之所以如此偏爱他的童话,因为这是他献给“最可宝爱的后来者”  相似文献   

4.
一提起中国的童话创作,人们不能不带着敬意想到叶圣陶,因为他是“五四”以来最早从事童话创作的作家,也是有光辉成就和卓越贡献的一位作家。早在一九二一年,叶圣陶在从事小说创作的同时,就开始了童话创作。到抗日战争爆发时为止的十五年中,他共写了四十篇童话。先后出版了两个集子:其一是《稻草人》,1923年出版;其二是《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年出版。此外,在1936年出版的《四三集》中还收有《鸟语兽言》、《火车头的经历》等篇。1956年又从全部童话作品中精选十篇,辑为《叶圣陶童话选》出版。这些童话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独特之点。从思想内容上来说,是当时中国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从艺术风格上来讲,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为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开辟了新天地。  相似文献   

5.
一一提到中国的童话创作,人们就会想到叶圣陶的名字。在我国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中,叶圣陶确实是最早出现的一个名字,也是一个光辉的名字。叶圣陶是以我国现实主义童话的创始人的姿态,走进我们的儿童文学领域里来的。在我们中国,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儿童的地位以及他们对精神食粮的需要,是长期地被人们遗忘了的。因此,在中国旧文学中,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是不存  相似文献   

6.
严文井是继叶圣陶、张天翼之后最有中国特色的童话作家之一。其作品浓郁的抒情韵味和哲理色彩,上接叶圣陶早期的童话创作,下启新时期抒情派童话,代表了中国童话作品的一种形态。其创作的特色大致可以概括为:师长的"严"与"爱";诗人的"抒情"与"哲理";寓言倾向。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的童话《稻草人》曾受到王尔德《快乐王子》的深刻影响。但是,在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稻草人》有意无意地放大了《快乐王子》中微弱的现实主义因素,并演绎成为中国童话创作的主要方法,对中国的童话创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开风气之先者,他不但很关注安徒生童话的早期汉译问题,而且用白话翻译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从而引发国内安徒生童话热的出现.20世纪20年代,安徒生汉译开始由个体批评家或学者自觉,上升到整体的合力推动,安徒生童话翻译出现高潮,对儿童文学的理论研究也蓬勃发展.叶圣陶在安徒生影响下创作的童话作品结束了中国童话的“模仿时代”,而叶君健翻译的《安徒生全集》则进一步推动了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接受,对中国现代童话的创作与发展影响深远.周作人、叶圣陶、叶君健代表了安徒生入华的三重“侨变推手”,推动了作为诗人巨像的安徒生在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创作、翻译上的全面影响.正是通过他们的努力,安徒生童话的意义和价值才得到充分展现,即“侨易新符”的创造完成才是一种理论、人物或镜像在长途文化旅行之后可能达到的一个长期有影响力的标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中国童话创作及其作品的影响力、生命力进行纵向论述,作出作者自己的审美评价,重点对《西游记》、叶圣陶童话、张天翼童话、米星如童话、严文井和金近的童话、包蕾与任溶溶的童话提出作者之己见。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是以小说家的身份步入文坛的,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著名作家之一。与其他作家相比,他突出的贡献在于他是中国现代童话这块处女地的少数几位拓荒者之一,他的第一部童话《稻草人》堪称我国童话创作的一座里程碑。“五四”以前的儿童读物,如《三字经》。《千字文》、《圣谕广训》等,大多充塞着“圣贤大道理”的枯燥t)l诫,将儿童视为“缩小的成人”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时是没有真正的儿童文学的,更不用提童话创作了。“五四”时期是我国儿童文学觉醒与发展的时代,从1921年至1931年,叶圣陶先后创作了近四十篇童话…  相似文献   

11.
安徒生童话中有很多都是悲剧性,如《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论文通过这些童话体现出的悲剧色彩,来解析这些悲剧童话产生的根源,同时对这些悲剧童话的审美特性进行了观照。  相似文献   

12.
汉画中鹿图像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画中有关鹿的画面,可分为猎鹿和神鹿。猎鹿是汉代人对原始社会狩猎活动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反映;神鹿具有升仙工具、阴性象征及祥瑞象征的性质,与鹿的奔走、性情、生育特征、医药功能以及"物候历法"的作用密切相关。在鹿神话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飞廉、麒麟、天禄等神话。  相似文献   

13.
在各种各样的童话研究中,以心理分析为基础的童话心理学别具新意.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版的贝特尔海姆的<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是美国童话心理分析的经典性著作.作者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寻童话的形成与特点,用精神分析方法探讨童话的魅力及其表现艺术,形成了独特的童话心理学.了解和认识童话心理学对儿童教育工作者、儿童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早期童话集《稻草人》在选材、主题、意境等方面都深受以安徒生与王尔德童话为代表的西方童话的影响,表现出题材单纯、节奏舒缓、抒情性、现实性等与西方童话相似的特点.但是,由于作者身处的社会文化语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人生经历、人生信仰与西方作家亦存在明显的不同,所以在接受影响的同时,《稻草人》又明显地表现出与西方童话的差异,体现了作家独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比郑渊洁的前后期作品,旨在探讨转型之后郑渊洁童话的主要特征:更为丰富却不再占主导地位的奇幻想象;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写实文风;不断深化的思想内涵以及内容动态发展的"成长型"童话,并以此来论证郑渊洁转型童话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古老的神话传说是早期童话产生的源头和土壤。在世界神话的百花园中,古希腊神话以生动的故事性,深邃的心理意义和卓越的神话想象而别具一格。本文探讨童话与希腊神话的渊源,内容包括希腊神话的童话版故事、“Fairytale”的神话胎记、离开家园的奇境历险、少年英雄轰轰烈烈的非凡业绩、千奇百怪的精灵怪物和怪哉奇哉的变形组合,这些因素具有特殊的童话审美效果,特别契合儿童的心理,具有强烈的趣味性和游戏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奠定了童话的基本审美风格和叙述特点,对于童话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喜悦”作为一种抽象情感,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来表达的;英汉童话中丰富的“喜悦”情感隐喻不仅为儿童理解“喜悦”情感提供了桥梁,更对其隐喻认知能力的发展抛砖引玉。本文以英汉童话中的“喜悦”情感隐喻为研究对象,从人类的认知方式概念隐喻角度入手,对英汉童话中的“喜悦”情感隐喻的异同点及原因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喜悦”情感隐喻在童话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美国后现代小说《白雪公主》主要嫁接于经典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其中也穿插了其他经典童话故事的情节。唐纳德·巴塞尔姆运用互文性将文本历史与社会现实相融合所进行的诗学构建,是对文本历史的承续与反叛,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创作的锐意创新。在互文性的框架下解析《白雪公主》的童话隐喻,旨在阐述文本表面散漫的叙事风格背后隐藏的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9.
2 0世纪 2 0年代初 ,周作人提出了教育童话的观念 ,主张应用童话进行儿童教育。周作人的教育童话观蕴含了民俗学的方法和儿童心理学的成果 ,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建立了一个“现代”的环节。同时 ,周作人的教育童话观也存在着儿童本位主义的弊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