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两太理论内容构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主要解决中国革命胜利以后应该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这两个理论前后衔接,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必然结局.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理论起点,并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虽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但二者之间有着无法割裂的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继承和发展。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可使我们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为把我国建设成高度富强、文明、民主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尤以呈“连续性”为特色的“思想路线论”,以呈“开放性”为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以呈“整体性”为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简称“三论”),综合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的逻辑框架.其价值和意义在于:对于一般社会结构理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表现,起到科学概括作用;为人们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结构层次及其内在规律和特点,起到明确导向作用;并为加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起到极大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社会主义必经的发展阶段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本文在详细考察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两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是在其社会实践观和社会生产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由社会生成论、社会存在论、社会认识论、社会有机体论、社会矛盾论、社会运动发展论、社会历史规律论、社会发展趋势论、社会历史多样性和选择性理论、社会主义共户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这一系列有机联系的理论所构成。实践不仅确定了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生成,还确定7社会的存在和演变的方式,并把自发起作用的规律演变为为人认识和利用的自觉活动的规律。决定历史具体进程的所谓“历史合力”,亦即各种社会实践密切联系、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力量。正是生产性社会实践的发展状况决定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和形式,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取代。而未来社会的性质和状况,同样还是由未来生产性社会实践的性质和状况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社会生活方式的构建理论基础有“生产/生活互构论”、“物质/精神互作论”和“农村/村社本位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是在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社会生活方式构建理论指导下,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自觉过程。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即毛泽东的"基本矛盾动力论"、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和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基本矛盾—改革—创新的动力轨迹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历经艰辛,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其主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其主题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变新民主主义社会为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论从社会要素、社会交往、社会矛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一个社会有机体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以及达到和谐的条件.马克思的社会有机论是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举措的理论基础.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必须以马克思的社会有机论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对外开放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同志创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展现出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改革动力论”,二是“对外开放动力论”。对外开放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动力有其现实的、历史的和理论的依据,也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对外开放动力论”与“改革动力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开放和改革共同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社会发展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这一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为基础,围绕“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了立足中国而又面向世界的“全球发展论”、经济与社会整体推进的“全面发展论”、“要发展自己”的社会发展主体论、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论以及洞察纵横、空间,全面布局的发展战略论,是一个完整而科学的理论体系,为我国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认识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我们党对国情的认识日趋深化,由“国情论”、“国力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初级阶段论”的确立是对现代化建设所做的科学的历史定位,是更高层次的“国情论”,是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3.
近年学术界就剩余价值理论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主要就剩余价值范畴的界定、剩余价值与剥削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分配展开.关于剩余价值范畴的界定,有特殊范畴论、一般范畴论和统一范畴论;关于剩余价值与剥削的关系,有等同论与不同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剩余价值,有否定论和肯定论;关于剩余价值的来源,有一源论、多源论和结合论;关于剩余价值的分配,主要有分享论.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两个密切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回答了俄国十月革命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东方国家应该怎样进行革命、如何进行革命的一系列问题,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解决了武装夺取政权的具体形式和策略问题。但从基本内容来说,它并没有超越马恩列斯所阐述过的理论范围。“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则是过去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从来没有涉及的问题,它提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可以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样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找到了实现革命转变的具体途径,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形态理论的重大创新。“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有过初步的试验,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有过成功的实践。 然而,从1953年开始,毛泽东改变了他原来正确的思想,转而批判“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匆忙实行了“三大改造”,抛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犯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接着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了严重的扭曲。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误读了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其理论支柱是“生产关系决定论”、“上层建筑决定论”和所谓的“不断革命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奇特的历史命运给我们的现实启示:一是必须弄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关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上是新民主主义的回归和超越;二是要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关系,建立改革开放的话语权;三是要借鉴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经验,加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重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新民主主义理论除了革命论和社会论外,还包括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后者在新民主主义理论中所起的作用是重大的,决定了整个理论的形式;同时,这个理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又是肤浅的,主要照搬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和前苏联的经验,进而造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若干矛盾而最终导致了这一理论的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由于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属于两种不同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6.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从斯大林的完全适合动力论到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再到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动力问题认识上的深化与推进。文章强调,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基本途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改革动力论”表明,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新民主义社会论是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思想。按照这一思想,中国民主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之后将要经历一个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但是,建国初期毛泽东即放弃了这一思想,转而主张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时期向社会主义过渡。毛泽东为什么要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呢?通过对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以及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与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的比较研究,笔者发现: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在抗日时期和解放前夕有着明显的不同。建国初期,党内相当多的同志,包括一些领导同志在内,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理解基本上是停留在抗日时期的水平上。由于这一原因,也由于受列宁过渡时期理论的影响,毛泽东轻易地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苏联已抛弃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因此文中所提及的这一理论已不合时宜,但文中对趋同论所作的分析,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表面上来看,苏联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与本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西方盛行的"趋同论"极为相似。这两种理论的基本出发点都是强调经济发展是社会变化的一个基本功能飞趋同论尽管"趋同"论有种种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对社会矛盾科学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并由此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基本矛盾动力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基础之上的,这一理论体现在经济动力、政治动力、精神动力等各个方面。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有其巨大的历史意义,也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 ,辩证地把握了历史评价二重尺度的关系 ,形成了新的社会辩证法思想。历史评价二重尺度的辩证法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邓小平的历史观 ,成为邓小平理论的主线。其思想主要体现在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根本任务论、发展动力论、外部条件论、发展战略论和祖国统一论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