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思想是东方文明中的一颗明珠。儒家的“以民为本”、“以和为贵”、“为政以德”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团队精神、领导者的人格魅力等管理思想基本一致。研究儒家思想对于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有利于企业参与竞争、赢得优势、形成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这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学者常创常新的恒久课题。  相似文献   

2.
文化管理理论中的人本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传统理性管理理论的反思和批判中,文化管理理论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文化管理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是一种更符合人性、更有效率的新的管理理论,是一个企业在现代社会环境中寻求生存和发展必须作出的选择,也是企业对社会全面进步应尽的责任。中国企业在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时,必须要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尊重员工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通过尊重和关心职工,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组建自我管理团队,满足员工不断学习的需求以及实施绿色管理去加以完成。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高校管理应树立以“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共产党人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具有本质性区别。“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高校管理,应以依法管理、柔性管理、权变管理等为其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供应链企业柔性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论述,提出了供应链企业柔性管理模式的建立应“以人为本”、改变组织结构、以规范管理为基础、更新管理手段、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同时论述了在供应链企业中应用柔性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管理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文化再造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企业文化管理是以人为本、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以诚实守信、知识创新和学习型组织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管理必须在发展战略上做到与时俱进、超越创新,才能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发挥出自己独特而持久的文化效用。  相似文献   

6.
集整管理模式与管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整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最新境界,它意味着系统优化、持续创新和竞争优势。应用集整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真正全面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能够提高企业的决策意识和决策能力,可以提高企业经营者的市场化意识,可以促进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可以提升企业的可扩展性,强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我国企业要在未来取得寻机管理的成功,就要树立危机意识,不断把握市场竞争变化的规律,实施灵活多样的弹性化管理,注重人才开发的人本化管理,培育企业精神。  相似文献   

7.
论对部属的激励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管理学不再推崇泰勒主义所倡导的“机械”管理模式 ,而强调以人为本进行管理 ,通过激励人的积极性、自觉性达到行使有效管理的目的。形成有效激励的激励因素、基本原则以及实施有效激励的各种方法 ,均需加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8.
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必须要构建适应新形势的有效教育管理模式。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重要的思想观念,是现代高校办学的核心理念。高校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构建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就是要实现从“集体本位”到“学生本位”、从灌输到沟通、从管理到服务、从统一管理到分级把握、从模式教育到需求引导和从经验管理到依法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的“民为本”、“和为贵”、“为政以德”等管理思想 ,与现代企业管理“以人为本”、团队精神、管理者应具备人格魅力等管理理念是一致的。对于更好地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提高企业凝聚力 ,对协调人与人之间 ,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 ,促进经济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管理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管理理念 ,它区别于传统管理只见物不见人 ,把人当作机器或机器的附庸的管理理念。国内外许多企业的成功经验都表明 ,企业的成功是与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分不开的。相对于企业而言 ,高等院校更应强调“以人为本” ,因为高校生产的“产品”是人 ,用教师的完整人格去塑造和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 ,是学校“生产活动”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1.
ERP(企业资源计划)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进入全面市场经济时期的"新管理"时代的中国企业,对ERP的建立和发展有着迫切的内在需求,同时也基本具备了推行ERP的条件。ERP贯穿着符合中国企业管理规律的现代管理思想。发展适应中国企业特点的ERP,要从建立中国管理模式、注重ERP类型的多样性、遵循适度超前的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宗旨入手。为保证ERP在中国企业的成功实施,要同时做好多方协同攻关、培养企业ERP人才、建立与维护并重、推行ERP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企业发展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高级研讨会于2001年6月23-25日在深圳大学举行。会议从企业战略规划与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以人为本、创新思维、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力资源战略与战略薪酬设计及企业要建造高素质核心团队、人才“收割机”等方面进行专题研讨。本文对研讨会上述学术观点进行综述,并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3.
宋寒 《金陵瞭望》2009,(14):73-74
人力资源.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嬗变、最具升值潜力的凶子,是企业彰显核心竞争力的动力和源泉.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要件之一.本质是研究“人”的问题.做好“人”的工作.最终实现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充分词动人才积极性、最大限度开发人力资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深化改革过程中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4.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的趋势,管理对象从“硬件”管理到“软件”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也必须随着管理模式和管理对象的转变而转变。人本化财务管理是“文化管理”在财务管理领域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多元化,财务管理战略的人本化和财务管理方法的柔性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家族制的泉州中小型企业成为了一大特色产业群,被人称为"泉州模式"。而这一模式并非当今时代的主流管理模式,与当代的人本管理模式存在着差异。而今家族制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用工慌"、"招工难"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如何促进泉州中小型企业使用现代管理新模式,有效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来改进家族制管理推动中小型企业稳定发展,把富有人情味的人性化的人本管理,用于中小型家族式企业的管理之中,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近三十年来,西方开始从“工具理性”转向“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的沉思,进而,中国传统文化在80年代以后获得新的发展生机。中国的企业改革,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企业管理模式,采取“拿来主义”的办法,应像日本那样,将管理的现代化与本民族的环境完美地统一起来。“民本思想”构成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基本内核,这一基本内核一旦与中国改革中的现行体制相结合,必然展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群体本位”的管理哲学、“圣人境界”的企业家、“以民为本”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7.
企业管理模式的每一次变革,都直接或间接影响高校的管理模式,但高校教育管理不等同于企业管理,高校管理不适当地引入企业管理模式,会给教育事业带来严重危害。高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目的和效用、环境、服务对象以及发展规律存在着差异,因而在评价方式、文化、服务方式、管理理念上也应不同。高校管理应以人为本,注重需求管理、进步管理、柔性管理,形成多元管理机制,逐步构建具有高校特色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多元化时代,本文据此探讨了多元系统与空间和人格化两种“M”型管理模式,分别分析了它们的基本构成,基本思想和特点,揭示出“M’型管理模式的核心是人,人的价值,人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应首先根植于祖国传统医学道德“仁人爱人”,“大医精诚”、“一视同仁”、“谦和谨慎”的思想,追求“医者仁术”的境界;这还必须与现代企业管理的成功理念融合,建设以人为本和以德治院结合的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它应包含“以病人为中心”、“以树人为根本”、“以特性为依据”、“以规则修德性”、“以义利相统一”,把握好以德治院的切入点、关键点、交汇点、落脚点、发展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竞争的不断升华,许多民营企业认识到“人”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但由于民营企业的家族式资本结构、家族式管理模式及民营企业主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了当前不少民营企业的人本管理还处于缺失状况。要解决这种状况,就必须进行资本结构的转变、管理模式的改变,在管理中尽快地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在人本管理方式、方法的运用中,正确处理好诸如民营企业主与员工的关系等问题,利用国内名企的人本管理理念来武装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