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北方城市绿地建设及绿化模式多样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北方城市特点,在城市绿化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绿化和园林景观的美化,还要考虑北方城市绿化景观的特殊防护功能。提出了旧城改造与城市绿化的总体规划,建设城市绿地的原则及绿化模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广州市上下九商业街在改造与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即高架桥严重影响商业环境、建筑的无序更新破坏传统的生活环境、缺乏完善的商业设施.提出改善高架桥周边的商业环境、建立控制到尺度级的城市规划导则,指导建筑有序更新,实现传统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  相似文献   

3.
刘少才 《社区》2012,(12):58-59
社会的发展使人口不断向大城市聚集,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所以导致不论是城市开发还是城市改造都是今非昔比,不仅仅是住房问题,还有人们的出行等多种多样与生活相关的问题需要解决。法国巴黎新区——拉德方斯区交通独树一帜,具有超越长远的目标,成了欧洲多国新城的楷模。  相似文献   

4.
以往世界城市研究重点集中在经济指标方面,并未体现社会性指标.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动社会服务与社会组织的发展、提升公民参与度等体现城市社会性功能发展的范畴则提供了另一种世界城市的研究视角.根据世界城市的实践经验,其所在国家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与社会工作的发展息息相关,引入社会工作、发展社会工作是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建设、提升城市社会性功能的重要力量.中国的城市目前正处于“黄金发展”与“矛盾凸显”并存时期,可以借鉴世界城市的相关经验,进行本土化改造,并向更高层级世界城市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5.
城市功能演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焦点,以陕西省为例对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城市功能的演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在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应推动城市由部门专业化向功能专业化转型,强化城市的创新和辐射功能,完善城市网络,充分发挥城市的组织带动作用;同时提出城市功能调整的实施路径: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建立“学习型城市”、加强城市协作、树立尺度理念等。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把自身的活动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垃圾将与日俱增,对环境的污染和人类生存的威胁也会越来越严重.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建立和完善城市垃圾的管理机制、妥善解决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的资金瓶颈、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积极性是有效促进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进程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环境改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英国城市建设的举措和得失值得后来者研究总结.由于私有制的制约,英国城市发展呈现出盲目、自发的特色城市建设无规划、无秩序;住房拥挤;卫生状况差,环境恶劣.为此,英国在19世纪展开了对工业城市的环境改造运动.其一,通过旧城改造和建筑规范,以及立法对私人建筑的质量、空间和卫生设施的详尽规定,造就了现代英国风格的建筑模式;其二,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市营",初步改变了新兴工业城市中基础设施滞后、与工商业发展不协调的状况,改变了工业城市"丑陋"的外观,赋予其现代城市的形貌.其三,城市建设还对旧式的市政机关提出挑战,促使近代城市当局的成形,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制度由"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郑州市城市社区体育设施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在了解郑州市城市社区体育设施配置现状的基础之上,探析郑州市城市社区体育设施配置不足的原因及对策.问题:缺少规划,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开发商和居民意识和观念的滞后,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等是阻碍郑州市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因素.对策:将社区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确保居民区体育设施的利用率;树立典型,推广"健康房产"模式;社区的改造应有体育行政部门参加意见,对新旧社区的规划应有区剐,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社区体育.  相似文献   

9.
郑州市城市导向系统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系统规划设计和设计标准不统一。进行郑州市城市导向系统的改造与建设,应立意藏绿于城、联动古今、展现文明,遵循国家标准,采用双语标注,统一道路指示牌,注意系统规划,从而建立科学的、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导向系统。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市民社会交往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以美国达拉斯市主街公园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现场访谈的方式了解使用者的真实感受和需求,找出城市公园中对市民社会交往起积极作用的设计元素,总结出在打造高质量社交空间时应注重的五个方面:提高空间的多样性、增强视线的通透性、促进城市公园与周边环境的相互渗透、提高城市公园的安全性、引导人与人之间话题的开启,旨在为城市居民塑造更加友好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11.
比较分析天津与巴黎两个同样以河流为空间发展轴线的特大型城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巴黎以塞纳河为中心,提倡的是放射式发展,建筑形态统一,中心老城区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和城市界面,高层建筑规划于外围的新城区。天津沿海河发展,空间格局和建筑形态多元化,建筑高度和城市界面控制开始较晚。天津在保障自身快速发展需求的同时又保持其独具的特色,避免千篇一律的国际化建筑的影响,营造城市魅力,需要不断地借鉴巴黎等城市规划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青岛是一个新兴的近代城市,德占时期青岛城市建设有许多特点:青岛完全是一座根据现代城市理论新建的城市;青岛城市建设伊始,便有明确的总方针;德国殖民地当局制定了严格的城市规划;在城市管理方面,德国人基本上是依靠法制进行的;德占时期青岛城市建设由德国殖民地政府主导,建成了典型的欧式城市,奠定了中国近现代青岛发展的基调;与省内济南和烟台相比有先进之处;德占时期青岛城市建设深深地打上了殖民地的烙印。认识德占时期青岛城市建设特点,总结经验教训,对于今天从事城市建设有许多重要启示:城市性质左右着城市发展的方向和布局形态;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依据和龙头;制定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城市建设应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进入城市群快速生成期。如何促进地理位置相近,交通便捷的城市间融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实践表明,都市农业作为一种崭新的现代化农业形态,在促进城市群生成,实现工农互动、城乡互融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长株潭为例,分析都市农业的促进作用,剖析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条件,对城市群生成期都市农业建设框架进行设计与规划,并提出了若干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城市空间营造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分为五个阶段,首先是1859年之前的古代阶段,这一阶段的主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礼制思想;第二阶段是1859—1949年,这一阶段是中国传统礼制和西方营造思想之间的相互融合;第三阶段是1949—1979年,这一阶段是在政府威权影响下的城市空间营造;第四阶段是1979—2009年,这一阶段是市场经济影响下的城市空间营造;第五阶段是2009年以及之后的中国,这一阶段将是多元文化和价值观认同下的城市空间营造。  相似文献   

15.
在民国西京建设档案、地图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西安城市供水、排水体系建设、自来水建设规划、渭河航运规划等内容。分析认为:陪都西京时期的城市水利建设是当时西安城乡诸多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城市近代化步伐藉以迅速加快,城市景观面貌得以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16.
城市广场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结合每个城市独特的文化背景,推出具有本地文化性格的城市文化,在当前城市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探讨这个问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结合武汉市西北湖广场的考察情况,指出了当前武汉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中围绕玛格丽特·杜拉斯在法国巴黎的生活和写作,以及她对这个世界之都的理解和书写,探究主体与都市历史所共同参与的文化精神建构历程;通过杜拉斯与巴黎的情感交互,指出在都市文化建构中,边缘与中心的想象性转换的文本再现;进一步揭示了杜拉斯在文学文本的抒情呈现中在都市文化建构过程中所彰显的历史反思与文化塑造。  相似文献   

18.
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的技术成果和历史依据。在新的发展时期,城市建设与城建档案的关系更为密切,二者相辅相成、交互作用。所以,研究掌握城市建设活动的特点与对城建档案的重要影响,以及如何充分地发挥城建档案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全面推进城建档案服务工作上水平、上台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文化建设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围绕城市文化建设这一命题,理论界出现了越来越多令人可喜的学术成果。有的着重探讨城市文化建设的内容构成,有的分析了城市文化建设的意义,还有的学者就如何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不仅有利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而且有利于推动城市文化建设实践的拓展.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效应的 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武汉市1997-2017年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数据,构建库兹涅茨曲线模型验证碳排放强度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武汉市1997-2017年碳排放总量随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呈波动型增加,其中建设用地碳排放是其主要来源,占碳排放总量的99%以上;(2)武汉市碳排放强度与建设用地总量比例存在“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3) 二级地类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例和交通运输用地比例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均存在“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而水利设施用地比例与碳排放强度之间无明显的曲线关系。为此,建设用地扩张指标应向低碳产业用地倾斜,同时促使土地向具有碳汇功能的草地、林地等土地利用类型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