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本体论到生存论——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传统本体论哲学是对近代科学精神的哲学表达。它以物的逻辑理解人,把人理解为抽象的人。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从科学逻辑向历史逻辑的转变,从物的逻辑向人的逻辑的转变,为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了生存论的解释原则和历史性解释原则。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它的总体性质是历史生存论。  相似文献   

2.
2010年以来,<哲学研究>发表多篇文章,批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实践唯物主义"解读的学术主张.这些文章把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跟一些中国学者"删除唯物主义后缀"而自立的"实践人道主义"等学说混在一起,然后用"自我循环"、"交互解释"等判词来断言必须"扬弃"实践唯物主义.他们又把马克思哲学的根本解释原则--"实践"解释原则硬性冠以"历史"解释原则的称谓,从而论证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名称,同时贬斥本来与之同义的"实践唯物主义",要求后者向前者"还原"、"回归"、"提升",将其话语统统纳入"历史唯物主义"的总范式下.笔者不同意上述对"实践唯物主义"的批评,以"实践论"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硬核、"实践"解释原则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解释原则为哲学立足点,再次论证并肯定:在历史地形成的马克思哲学的诸多名称中,"实践唯物主义"是最能说明马克思哲学真正实质的名称.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或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也可以说,条件是:其理论硬核是马克思的"现实的人"的实践论.在这个意义上,同"实践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或者扬弃"实践唯物主义"的所谓"历史唯物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3.
蓝江  王亦琳 《理论界》2009,(4):111-112
爱德华&#183;索亚反对以往那种从单纯的时间维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并提出进行一种真正的总体性的社会批判,即不单是从历史的时间维度对社会进行批判,也需要从地理的空间维度对社会进行批判,并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改造成为历史-地理唯物主义。这种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可以视为对传统局限于单纯时间视野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姚顺良教授认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本质内容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概念中已经得到了根本性的展示,在这之后的文本只是对这一已经形成的根本观点的具体化和逐步展开而已;张一兵教授认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概念只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创立起点之标志,《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物质生产概念才真正显现了在“历史科学”意义上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层内涵;唐正东教授则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物质生产概念只能标志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的达成,而不能被界定为历史唯物主义全部内容的实现,马克思在其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中通过资本主义批判的视角深化了对私有制社会内在矛盾涌动史的理解,从而完成了对人类历史的新唯物主义解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把“改变世界”作为自己的精神使命,其中隐含的逻辑是现实世界还没有得到真正改变。考虑到人类的历史解放始终是马克思其思想之主轴,所以,此处的现实世界应理解为人类仍处于不解放的状态。其中的一个主要表现是人类迄今为止仍然处于历史虚无主义迷雾的笼罩之中,历史虚无主义仍然或显或隐地阻碍着人类解放的实现。基于此,马克思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批判,并在批判中完成了对它的超越,进而创建了新唯物主义。其主要体现是:确立真实的历史前提;生成具有社会精神的人;形成自觉的历史意识;从事现实的历史实践。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这些深刻见解为我们反思与回应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6.
王永义 《兰州学刊》2003,26(5):23-24,22
正确理解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概念,对于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本身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不是一般唯物主义的自然概念,它是经过人类实践中介的具体的历史的产物.虽然马克思承认自然的客观性,但并没有把它视作一般唯物主义意义上的本体论自然,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是一个社会历史概念.  相似文献   

7.
两种意义上的历史概念与两种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可对“历史唯物主义”作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其前提是对“历史”概念的狭义和广义的理解。广义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的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构成历史的两个方面。狭义的“历史”是指人们的历史存在。即人们的物质活动,社会存在。马克思曾在两种不同的意义上使用过“历史”概念。“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如果是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狭义的,是指对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如果是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广义的,是指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来解释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唯物主义哲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本文认为,只有把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理解为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在哲学上变苹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劳动是历史得以唯物主义起来的秘密.马克思坚信,历史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唯物主义的.而要使历史唯物主义起来,就必须克服抽象的人,回到现实的人,并使抽象劳动转换为具体劳动.马克思通过对费尔巴哈哲学抽象的人以及黑格尔哲学抽象劳动的扬弃,既窥见了作为现实的感性活动的人,同时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使历史得以唯物主义地存在的秘密:劳动,从而使历史唯物主义成为可能.马克思通过劳动探究历史的方式开辟了一条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9.
杨耕 《江海学刊》2022,(1):45-54
马克思的哲学是在法的批判、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等多重批判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的哲学是“批判的哲学”;马克思的哲学关注的不是所谓的“终极存在”,而是“对象、现实、感性”何以成为这样的存在,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中的“物”不是所谓的“初始物质”,而是具有社会关系内涵的“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社会的物”;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唯物主义历史观”,更重要的,是“唯物主义世界观”,是“真正实证的科学”和“真正批判的世界观”的统一。《杨耕文集》把马克思的哲学放置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后现代主义哲学以及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当代社会发展理论这样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中,重释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0.
不理解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不是因为经济学,而恰恰是因为哲学革命,正是那个“一定的”历史哲学语境,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一切细节上超过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天然的经验的社会唯物主义,但只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才真正走出一条科学道路,这使他所进入的一切思想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并且,也正是在马克思所从事的伟大政治经济学革命中,他的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这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面对社会历史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马克思将哲学的批判理性与现实的…  相似文献   

11.
王友洛 《中州学刊》2006,4(4):146-150
青年马克思哲学转变的方向和新哲学的两个重要范畴(“现实的人”与“个人自主活动”)是理解和阐释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同时也是“现实人的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的重要视角。(1)青年马克思的哲学转变并不像流行说法认为的那样,是从唯心主义转向了主张物质第一性的“纯粹”的唯物主义,尔后又把这种“纯粹”的唯物主义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才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而是在政治实践的“《莱茵报》时期”遭遇“苦恼的疑问”以后,通过批判、发展和超越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才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其中,从费尔巴哈等的“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是马克思实行哲学转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现实的人”则是建构唯物史观的一个“理论切入点”。(2)传统哲学解释框架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因遗忘了“个人自主活动”这一重要范畴而缺乏主体向度,因而不能科学地说明“现实的人”是如何“历史地”发展的。马克思则通过“个人自主活动”同“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科学地说明了全部社会历史同时也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完成了划时代的哲学革命,作为其结果,又创立了崭新的革命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这一不朽勋业的辉煌结晶。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哲学新创,实践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深刻的哲学底蕴,只有实践唯物主义导致历史唯物主义并与之相结合,才构成马克思完整的哲学革命观,真正反映马克思哲学革命变革的实际历程。所以我们看到,在1844年以前,马克思虽然在许多论著中都阐发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一唯物史观的重要思想,但由于缺少实践唯物主义作为其内在的哲学根基,因此,这些思想始终是零散的,一直停留在经济与政治关系的第  相似文献   

13.
我国学者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总体性质的最新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学者表示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唯物主义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观 ,而且是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在这些新的理解中 ,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 :张一兵把历史唯物主义叫作“历史现象学” ,俞吾金则把历史唯物主义叫作“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 ,而刘福森则把历史唯物主义称为“历史生存论”。  相似文献   

14.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 ,比之旧唯物主义的超越之处 ,并不是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简单相加 ,形成辩证唯物主义 ,然后 ,把之运用到历史领域 ,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而是通过实践达到了辩证法与唯物主义 ,唯物自然观与唯物历史观的统一。但我们也必须承认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还未彻底成熟 ,还停留在经验历史主义的水平 ,还缺失体现社会本质内容的线索。这些给我们以启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是关于整个世界一般本质的揭示 ?仅是揭示了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的一般基础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 ,还是站在更高理论水平上的对资本主义社会这样特定的历史情境的指认的“狭义历史唯物主义” ,抑或是两者的辩证统一 ?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对马克思历史哲学存在与否这一问题曾有争论,争议点在于如何理解思辨历史哲学、历史科学以及历史唯物主义三者与马克思历史哲学之间的关系。从马克思历史观动态性和发展性的视角予以辨析,马克思对思辨历史哲学的批判直指其唯心主义的理论本质,并通过反思德国现实历史和扬弃黑格尔辩证法,实现了历史哲学性质的唯物主义变革。马克思注重发展自身理论的历史科学性,主动深入人类史以探寻历史发展规律,有效地回应了思想史上“使历史成为科学”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对以往历史哲学的话语革新。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历史科学的“最后成果”,在历史阐释的起点、过程和目标中具体化为分析历史的方法体系,进而给予马克思历史哲学以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以批判马克思的劳动观为基础和契机的.哈贝马斯认为,马克思的劳动哲学所建构的"生产模式"的反思性,为历史唯物主义沦落为历史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埋下了祸根.重建一种全面有效的自我反思机制,就是要以主体间性上的沟通行动理论去取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本文认为,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劳动观的理解有偏颇,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为主要特征的马克思哲学,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反思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研究历史表明,对马克思思想中的科学与伦理(人道)关系的不同解释是同人们对马克思哲学总体性质的不同理解直接相关的。只有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做出合理的判断,才能合理地解释马克思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同人道主义的关系,也才能合理地解释马克思思想中的科学尺度同伦理尺度的关系。唯物主义与人道、科学与伦理的内在统一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特征。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不同于西方传统的旧唯物主义,同样,马克思哲学中的人道思想也不同于西方传统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唯物主义”“立脚点”的“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实际上是指人性化了的社会和“合乎人性的人”.“新唯物主义”之所以必须立足于它,说到底乃是由马克思所特有的“从后思索”的运思方式决定的.在马克思的思想建构中,这种运思方式有着诸多的体现.“从后思索”中所谓的“后”,既是实然意义上的,也是应然意义上的.马克思的这种运思方式固然是由哲学本身的反思性质决定的,是这种反思性质的要求和体现,但在根本上取决于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及其特点.人的历史本身是人以其实际地存在现实地生成着的过程,由此决定了只有通过已然的和将然的“结果”,才能以反思的方式重建并再现人的存在本身的生成史.对真正历史性的发现,注定了马克思对“从后思索”方法的选择,并由此决定了他的历史叙事不是直观的,而是内在地蕴含着一个反思的层面.  相似文献   

19.
陈刚 《社会科学》2006,1(3):29-36
如果从存在论或一般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以及价值观两个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的物的概念作出考察,可以发现马克思存在论中的物的概念肯定意义大于否定意义,而作为价值观的物的概念则有着强烈的否定涵义。这主要同他的以人为本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崇高价值理想,并从之出发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物统治人现象有关。马克思的物的概念在当代社会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过程,马克思在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向历史Il物主义转变的过程中,曾受到费尔巴哈哲学的深刻影响,费尔巴哈是马克思走向创立新世界观的桥梁和中介。然而,马克思从来没有无保留地接受费尔巴哈的观点,成为一个十足的费尔巴哈的信徒,而是在继承和发挥费尔巴哈观点的同时,不断摆脱其影响,最终超越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创立自己的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这一过程中,从探讨个体和类的关系,到研究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从而揭示人的本质,是极其重要的方面。本文试图从这方面揭示马克思接受和超越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