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有文献分别探讨了网站声誉、隐私协议和隐私信用图章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但尚无研究综合考察此三个前因变量的作用,因此当各网站的声誉存在差异时,无法确定隐私协议和隐私信用图章在有效性上的优劣程度。为此,本文在Zucker的“信任建立”模型和“Pavlou”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声誉,隐私协议和隐私信用图章影响隐私信任和信息披露意图的概念模型。实验室实验研究表明:三个前因变量对隐私信任和信息披露意图均具有正向影响;隐私信任对信息披露意图有正向影响;当处于竞争状态的网站的声誉均较低、均较高或者高、低不同时,隐私协议和隐私信用图章的作用存在差异,这说明网站应根据其声誉水平所处的相对位置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2.
隐私关注对移动商务用户采纳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涛  鲁耀斌 《管理学报》2010,7(7):1046-1051
借助于移动通信技术如LBS(移动定位服务),移动服务商获取用户个人隐私信息将变得更为容易,引发了用户对隐私的严重关注,并将影响用户对移动商务的采纳行为,因此,有必要研究移动商务环境下用户隐私关注的构成以及对采纳行为的作用.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隐私关注作为1个二阶因子由4个一阶维度构成,包括信息收集、不适当访问、信息错误、二次使用.隐私关注显著影响用户感知风险与信任,并通过二者间接影响采纳行为.鉴于此,移动服务商需采取有效措施来缓解用户隐私忧虑,促进其采纳行为,从而确保移动商务实施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杨姝  王刊良  王渊 《管理学报》2009,6(9):1176-1181
企业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收集、分析和处理消费者信息以供市场分析时使用,其间蕴涵的信息安全及用户隐私外泄等问题始终困扰着企业.为解决该问题,学术界以网络隐私为中心展开研究,考察了单一情境下隐私关注对保护意图的影响,但是在跨情境的环境下两者的变化情况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变化趋势还有待研究.为此,基于任务类型理论提炼4个网站类型(购物、招聘、游戏和搜索),再根据期望价值理论提出假设.经实验室实验研究表明,在C2C购物情境中隐私关注对保护意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招聘、游戏和搜索情境中的影响不显著.在这4类网络情境间,隐私关注差异不显著但保护意图差异显著.最后,基于研究发现向学者及管理实践者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和沟通隐私管理理论,通过三个2×2的实验设计,分析了在线隐私政策对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意愿的具体影响机制,并考察了信息敏感度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在线隐私政策的告知明确性、权限水平及保护程度对消费者的信息控制感知和隐私风险感知有显著影响;信息敏感度正向调节隐私政策的权限水平、保护程度与感知信息控制之间的关系,负向调节隐私政策的权限水平、保护程度与感知隐私风险之间的关系;感知信息控制和感知隐私风险对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移动服务商能够更便捷地获取用户个人隐私信息,而对隐私信息保护又相对薄弱,从而导致用户越来越感知到个人隐私信息缺乏控制,也进一步影响着用户披露个人信息与使用移动商务的意愿,因而有必要探索新的隐私保护方法,并通过实证研究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基于此,本文以公平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面向移动商务环境的隐私偏好设置及隐私反馈,探究了其对移动商务用户披露个人信息与使用移动商务意愿(下简称行为意愿)的影响作用与机理,并采用PLS-SEM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隐私保护方法对用户感知的隐私控制(下简称感知控制)和行为意愿产生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并通过感知控制间接正向影响用户的行为意愿,而隐私偏好设置和隐私反馈对用户行为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交互作用,且隐私反馈对隐私偏好设置具有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刺激-有机体-反应理论,探讨感知个性化广告对用户态度的影响机制。通过对421位真实社交媒体用户进行调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模型进行检验。研究表明:用户感知个性化广告通过感知非个性化成本、感知目标阻碍和隐私顾虑影响心理抗拒,并进一步影响用户对广告商态度与对社交媒体态度。此外,产品类型(实用品VS享乐品)调节感知个性化广告与感知目标阻碍、隐私顾虑之间的关系,当广告产品为享乐品时,感知个性化广告对感知目标阻碍、隐私顾虑的影响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7.
以C2C环境为研究背景,用问卷调查法先后进行了2个研究,构建了服务质量对初始信任和持续信任的影响模型,并比较了它们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店面设计、专业性、欢迎度和价格理性仅对初始信任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维护、商品质量、完成性和补偿性仅对持续信任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初始信任和持续信任来说,信息质量和响应性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信息获得及规模,对初始信任和持续信任均无显著影响。研究结论显示,在线信任的动态观点、服务质量的阶段性理论能够有效地解释C2C电子商务市场中服务质量与信任维度的构成及其关系,双因素理论是在线信任不同阶段影响因素差异的理论基础,这些结论对C2C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认知框架和情绪认知评价理论,将聊天机器人犯错类型划分为能力型错误和道德型错误,深入探究聊天机器人拟人化程度对用户报复性负面口碑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能力型错误,拟人化程度负向影响用户的报复性负面口碑;对于道德型错误,拟人化程度正向影响用户的报复性负面口碑。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现有聊天机器人相关研究,而且对聊天机器人的拟人化设计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顾客不公平交往行为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多层次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情感事件理论和道义性公平理论,同时在个人层次和团队层次上探讨顾客不公平行为,以及员工对顾客不公平行为的集体感知——团队不公平氛围的水平与强度,对员工工作情绪、工作绩效及团队绩效的影响。作者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技术,对广东某电话服务中心44个团队568名话务员及主管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个人层次上,顾客不公平行为会触发员工的负面情绪,抵消员工的正面情绪;员工的正面情绪对其工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团队层次上,团队不公平氛围水平对员工正面情绪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氛围强度(同一团队的员工对顾客不公平感知的一致性程度)对团队工作绩效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电子商务中的主动推荐会干扰消费者的在线购物进程,根据心理抗拒理论,不恰当的主动推荐会威胁消费者购物的感知自由,从而引起他们的心理抗拒反应,这影响了消费者对推荐的接受程度乃至整个电子商务网站的满意度。本文结合强迫性感受理论和操纵意图推断理论,通过情境实验分析了推荐信息的参考组以及消费者的感知时间压力对在线推荐中消费者心理抗拒反应及其接受主动式推荐意愿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参考组和时间压力显著影响消费者对于推荐的强迫性感受和操纵意图推断,进而影响消费者对推荐内容的接受程度。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电子商务网站以恰当的方式提供主动式推荐服务,降低消费者的心理抗拒反应,最终取得改善消费者购物体验与提高电子商务业绩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1.
App推荐算法在实现用户和推荐内容精准匹配的同时也会导致“信息茧房”效应,加剧用户疲惫体验。基于用户应对过程理论,本研究将App用户的失实交互行为视为用户应对推送内容疲惫的一种重要“技术适应”,构建了移动App场景下算法推荐内容相似性用户应对模型。通过访谈和多轮问卷调查分析发现,算法推送内容相似性导致的疲惫体验与知觉控制感共同决定了App用户随后采取的应对努力策略。问题聚焦应对正向促进了失实交互行为,而情绪聚焦应对则对失实交互行为具有负面影响。失实交互行为中介了问题聚焦应对与情绪聚焦应对行为对用户App持续使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打开了用户疲惫体验与产品持续使用之间的理论黑箱,丰富和拓展了现有在线用户疲劳感研究和用户适应应对理论。研究结果对移动端推荐系统的开发与改进具有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尹进  胡祥培  郑毅 《管理科学》2017,30(3):75-82
 社会化商务中,消费者依赖在线口口相传建立感知信任,其本质是复杂网络上的多源信任融合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多源信任融合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以主观逻辑方法为代表形成了信任融合方法的研究体系。然而,由于社交网络中消费者感知信任的多源性和高度主观性以及用户生成内容的海量化,给多源信任融合模型带来量化难、实时处理难和融合难等问题。        针对上述难题,提出“先聚类、后融合”的研究思路,先对海量推荐信息进行聚类,再融入感知信任的主观因素构建多源信任融合模型。首先,将推荐信息间的相似性作为节点关系,从社交网络中抽取出推荐信息相似性网络,用谱平分方法对聚簇进行划分,实现对推荐信息的聚类;其次,用网络属性度量感知信任的影响因素,从复杂网络视角出发,提出消费者感知信任定性因素的量化方法;再次,以多属性决策方法为基础,改进主观逻辑方法构建多源信任融合模型,从而将感知信任的影响因素融入主观逻辑方法,突破主观逻辑方法只考虑推荐信息和网络路径的局限性;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推荐信息实验数据进行聚类,并分析主观因素对感知信任意见空间的调节作用,验证模型的可行性。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模型能够快速划分推荐信息相似性网络,客观地量化感知信任的影响因素,使其融入信任度计算之中,且能够体现消费者感知信任的主观性和异质性。从仿真实验结果看,该模型能够有效解决大规模社会网络中推荐信息海量化问题,权威程度、从众行为和主体间亲密度等影响因素对信任度计算结果起调节作用。该模型将信任融合模型扩展到社会化商务领域,可以帮助商家评价已有消费群体对新消费者感知信任的影响力,为大规模网络中消费者感知信任的度量和预测提供新视角,为商家实时分析消费者感知信任意向和制定营销策略提供方法支持。对于难以建立新消费者信任的商家,可以通过制定激励机制来提高用户生成内容量,培养或引入权威人士作为明星节点,建立有主题的小社区等形式来促进主体间交流,增强消费者之间的亲密度,从而提高消费者感知信任。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平台向用户开放社交账号登录,在方便用户登录的同时,可通过共享用户信息提升广告定向能力。本文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在考虑用户隐私风险感知时,研究社交账号登录对平台、广告主和用户三方的影响以及平台开放社交账号登录的决策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因用户隐私风险感知的存在,平台不一定会开放社交账号登录。当隐私敏感用户占比较高时,若社交账号登录为平台带来定向能力提升值较高,开放社交账号登录反而会降低平台收益。此外,研究还发现,若平台开放社交账号登录,不同隐私风险感知的用户占比及平台定向能力提升值都将影响平台的广告定向能力及社交账号登录的引流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人格的层次影响框架,探究大五人格特征如何影响用户对智能助手的拟人化及满意度,并进一步分析拟人化在大五人格特征及用户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采集用户对亚马逊智能助手的评论数据,通过基于变换器的双向编码表征模型及袋装支持向量机对大五人格特征进行测量,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尽责性显著负向影响用户对智能助手的拟人化,其余人格特征(开放性、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均显著正向影响用户对智能助手的拟人化;神经质显著负向影响用户对智能助手的满意度,其余人格特征(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显著正向影响用户的满意度;拟人化在大五人格特征与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感知价值与信任的移动商务用户接受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涛  鲁耀斌  张金隆 《管理学报》2009,6(10):1407-1412
从收益与成本2个方面,考察了影响用户感知价值与信任的因素.对收集的250份有效样本数据采用SEM分析中的LISREL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普遍连接、感知费用和安全风险显著影响用户感知价值,而情境提供与安全风险显著影响用户信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自动构建用户模型技术、智能代理(Agent)技术、智能搜索引擎技术、信息过滤技术、显示跟踪分析评价技术分析了个性化服务的关键技术;从数据库定制、个性化界面定制、个性化服务定制等方面论述了个性化信息定制的相关理论;最后阐述了个性化信息推送技术的对应方式。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Web2.0技术和社会网络服务的发展和应用,社会网络服务与电子商务的融合成为趋势。为了研究网络的社会化属性对电子商务消费者信任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网络社会属性促进消费者信任的研究模型并提出了相关假设。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中的真实好友推荐、网络好友推荐、好友与商家交易信息、社会网络好友的专业性以及社会网络信任因素均对电子商务信任有正面的影响,但社会网络中用户与好友交互程度对电子商务信任却呈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开始使用智能健康硬件进行个人健康管理,智能健康硬件的采纳和使用行为也逐渐受到学术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前智能健康硬件采纳和使用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用户在静态时点上的持续使用或中止行为,忽略了用户在中止使用智能健康硬件后重新使用的现象,即间歇性中止行为。        基于矛盾态度和情绪波动的视角,构建智能健康硬件用户间歇性中止模型,并检验态度不稳定性在矛盾态度与间歇性中止之间、情绪唤起波动在情绪效价波动与间歇性中止之间的中介作用,进一步检验模型各路径的性别差异。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428份智能健康硬件用户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对智能健康硬件的矛盾态度将带来态度不稳定性,并进而影响用户的间歇性中止行为,态度不稳定性也部分中介矛盾态度对间歇性中止行为的作用;用户对健康硬件的情绪效价波动正向作用于情绪唤起波动,进而促进用户的间歇性中止行为,情绪唤起波动完全中介情绪效价波动对间歇性中止行为的影响;对于间歇性中止行为的性别差异检验发现,男性样本中各路径的作用均显著强于女性样本。        研究结果阐述了矛盾态度和情绪波动对智能健康硬件用户间歇性中止行为的深层次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①将当前技术中止的概念拓展到用户间歇性中止,并厘清了间歇性中止的关键研究问题、概念内涵、变量维度及其与技术完全中止的区别,进一步丰富了技术采纳后行为的研究框架。②基于态度和情绪的理论框架,从矛盾态度和情绪波动的视角探讨智能健康硬件用户间歇性中止行为的影响因素。由于消极态度和负面情绪仅可以解释技术中止行为,无法准确解释间歇性中止,因此矛盾态度和情绪波动的引入,一方面为解释间歇性中止提供了新的视角,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当前信息系统领域个人情绪和态度的理论研究。③性别差异的检验有助于加深当前对于不同性别用户采纳和使用智能健康硬件的理解和认识。此外,研究结果有利于智能健康硬件服务商准确理解并把握用户购买后行为,为电子健康行业的发展提供实践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移动商务消费者信任的发展是一个随时间演变的动态过程,对这一动态过程的形成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比较缺乏.以移动银行为研究对象,基于拓展的效价理论、自我感知理论和信息系统期望确认理论,构建三阶段消费者信任动态演变模型,分析消费者使用前的决策行为的形成机制、使用行为的反馈作用机制和使用后的评价机制.通过实验方法收集163个有效的纵向样本数据,采用SPSS和PLS-Graph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信任对消费者的使用行为有直接和间接的显著影响,使用行为对使用后的用户认知或心理因素有正向的反馈作用,用户的评价显著影响满意,满意促使用户信任水平的提高,新的信任水平进一步对用户未来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信任的变化构成一个循环的动态过程,解释了信任动态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信息源在社交媒体中是影响微博用户心理反应的关键因素,在突发自然灾害中有效识别微博用户的认知和情绪反应对于精准进行舆情引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信息源视角出发,基于可信度和影响力特征,并结合双系统理论和涉入理论,构建了突发自然灾害中用户认知和情绪的心理反应模型,以新浪微博上“九寨沟地震”舆情数据为例,运用联立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可信度负向影响用户认知反应,而影响力正向影响用户认知反应;可信度和影响力均负向影响用户积极情绪反应,正向影响用户消极情绪反应;用户涉入弱化了可信度对心理反应的影响,而在影响力和用户心理反应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本文从信息加工的启发式和分析式双过程视角,丰富了双系统理论在突发自然灾害领域的研究,并结合用户特质拓展了用户涉入的研究领域。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突发自然灾害中社交媒体用户的网络舆情引导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