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技术赋能社区治理是数字社会社区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数字技术能够成为传统社区治理创新甚至变革的重要驱动力,然而,由于数字技术嵌入社区场域的底层逻辑存在偏差,数字技术在社区治理场域尚未实现真正的赋能,针对社区治理的赋能只浮于表面或只限于部分领域,甚至没有赋能只有“负能”,对社区治理的赋能实际成为社区在数字化转型板块的新增任务,并没有成为推动社区发生变革式增长的驱动力量。为此,实现数字技术对社区治理的有效赋能,就要实现数据开放与共享,发挥技术整合资源的真正价值;秉持以人为本动机,提升居民治理的主体地位;明晰政府角色定位,强化政府的兜底和保障作用;激活多元治理要素,提高协同治理的层次与效能。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数字治理的内涵有了更多的认识。数字治理主要包括对数据的治理、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治理以及对数字融合空间进行治理。数字治理的意义在于为政府赋能、为市场增效、为社会赋权。数字治理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的治理模式存在的局限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在数字化时代,政府和企业需要积极推动数字治理的实施,以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数字治理也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以提高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社会治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数字政府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不断紧跟信息技术新技术发展趋势,在强化政务活动数据、算力、算法、场景的要素融合方面不断做出新的探索,呈现出数据赋能条件下政务活动的全流程、全领域信息化,政务服务呈现出更简洁、更精细、更精准的发展新动向。但在看到数字政府建设已取得的成果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数字政府建设顶层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探索与底层技术和理念逻辑之间日趋密切的关系,探索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底层逻辑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具体而言,要以数据表征同构性研究为基础,探寻行政管理流程的数字化过程、数据表征的同构性特征和数据治理的同构处理机制,夯实数字政府信息化建设根基;以算法规制耦合性研究为重点,了解算法规制的作用原理、算法治理的耦合性特征和算法治理的运行机理,明确数字治理建设原理;以算力增长同步性研究为目标,通过提升算力来提高数据表征程度、算法治理效率和数据挖掘深度,明晰数字技术发展导向性;以数字孪生互构性研究为目标,了解数字场景的特征、数字孪生政府的运行机理和数字孪生政府的再入性意义,凸显数字场景的再入机制。  相似文献   

4.
智能化时代,政府数字治理是推动制度创新的基础性要素和关键资源。从政府数字治理赋能制度创新的一般机理来看,政府数字治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直接或间接赋能制度创新,为制度创新提供新动力,同时,政府数字治理赋能倒逼制度创新转型,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政府数字治理赋能制度创新的独特机理主要体现在:在技术上具备可能性的,不一定就是可行的、社会公众可以接受的,对制度创新可能会产生溢出效应。因此,应着力构建政府数字治理赋能制度创新的整合共享机制,提升制度创新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强化制度创新的制度数据安全,构建制度创新的应用情景。  相似文献   

5.
经过数年发展,我国数字政府建设成绩斐然,主要体现在高度重视顶层设计、以数字化重塑政府治理流程、持续打造良性互动的政企合作模式上。然而,我国数字政府建设也存在一些短板,即数据资源共享面临挑战、品牌运营能力亟须提升、数字平台使用体验欠佳、数字人才缺口不断扩大、数字政府建设差异显著、制度更新滞后问题突出。为此,新时代数字政府建设的改革应大力推动数据开放共享、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政务品牌形象、着力提升数字政务平台用户体验、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数字能力均衡化发展、建立高效的法律法规立改废体系。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面临机遇与挑战的双重境遇。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和技术支撑,大数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能有效提升政府的决策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然而,大数据发展存在的数字鸿沟、信息孤岛、数据安全、个人隐私等问题,是政府治理现代化必须直面的现实挑战。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应该从创新治理方式、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制度、夯实基础设施、注重人才培养等方面寻求突破路径,推动政府治理的科学化、法治化,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努力构建善治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7.
蒙丹 《管理现代化》2023,(1):177-184
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市场主体推动。基于数字平台的价值创造与捕获特征,文章揭示了数字平台作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更有效的组织载体,以技术+组织的力量成为产业竞争力的新核心。数字平台模糊供需、开放互补、协同两化的价值创造过程,围绕数据要素的价值生成特点以及特殊的“平台锁定”战略,为产业升级带来了双轮驱动、融合创新、数据主导的新动力,使产业结构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协同共演中实现升级,形成了参与数字平台的企业升级新推动。但平台驱动效应会受到数字平台企业平台建设能力、平台参与企业平台利用能力,及行业专业技术积淀的影响。同时有赖于数据连通与平台外部治理水平。相对于现有研究关注数字技术作用而忽略了技术影响力的组织载体,本文从组织视角丰富了对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升级动力的理解,为健康平台生态建设的产业升级路径探索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善政与善治的国内研究中,由善政走向善治已然不证自明,治理相应退场。与国内学者构筑的这条明线不同的是,西方更倾向于视治理为最高价值诉求。围绕善政与善治的循环论证,呈现了两条发展路径:以善治为先推动政府改革,或者相反。以"善"作为破题的切入点,在对善政与善治概念的逻辑辨析中,强调"善"作为过程与目标的统一体具有同质性,进而解构两条路径的理论争议。同时,从政治性、系统性和社会性三个层面而言,善政之下的治理和善治之下的统治耦合的可能性,为新时期党的领导力建设提供了方向。二者耦合的第一个要点是:制度优势是核心竞争力,要求坚持党的领导。第二个要点是:由相同的认同感形成的治理合力是治理成效的关键,要求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力。第三个要点是:发挥主体的系统组织能力,要求深化领导体制改革。新时期,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增强党的领导力建设,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打造数字政府是我国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数字政府建设的核心在于数据的有效传播,而当前数据传播面临着条块分割导致"数据孤岛"、技术依赖造成"数据鸿沟"、现有制度难以保障数据安全三大困境,亟待通过制度、平台、技术、资金、体制机制五大方面进行治理。具体而言,就是要制定前瞻性政策与修正法律规章,盘活数据资源与形成配套体系,强化数据整合与加快开放共享,提高数字素养与优化资金使用,重视数据安全与保护公民隐私。  相似文献   

10.
基层数字治理是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对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我国基层数字治理以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创新基层共治模式、加强风险防控与基层维稳为总体导向。在理论研究中,现有成果聚焦于数字技术对基层治理结构与功能的形塑、基层数字治理的治理效能与发展瓶颈、数字治理对基层行政人员的影响、数字治理对基层民主的推动等主题,同时存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实证研究欠缺等问题。因此,未来应加强对该领域基础理论的系统性研究,力求构建成熟的学科研究范式,推动以善治为目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形成。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1月提出的“数字营商环境”概念,将我国营商环境优化引入了更深层级的思考和行动。课题组在对四川省数字营商环境的调研中发现,四川省的数字营商环境在不断优化的同时仍然存在“效率困境”问题。对标世界银行标准,在基础设施、服务事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数据共享等方面未能有效改善和解决。对标国家标准,电子证照汇聚数据能力弱,省内数字鸿沟现象还比较明显。要打造具有“获得感”的数字营商环境,需要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数字化进程;构建政府协同机制,深化数据共享;优化流程,重视监管,促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高效发展;线上线下业务深度融合,提升治理水平;完善数字创新环境,加快数字人才培养,消弭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2.
张玺 《经营管理者》2022,(11):56-58
<正>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重视商会治理新内涵,重塑商会治理新能力,是推动新时期商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字技术拓展了商会治理的边界和内容,推动了商会组织机构强化和商会职能重塑。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商会发展,建立商会组织新机制,改善商会治理新策略,方能推动商会治理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宋君  沙巨山 《领导科学》2022,(10):120-123
数字治理是在现代社会中以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治理方式。数字治理到智慧治理的演进逻辑,既包含技术视角中“数字化”到“智能化”的目标期望,更蕴含着社会视角中“智能化”到“智慧化”的价值期待。但要实现数字治理向智慧治理的转变和升华,必须对“数字至上”和“数字依赖”、数字“形式主义”和数字“官僚主义”、“数据鸿沟”和“信息孤岛”等风险问题进行有效管控,并做到形式与实质统一下的形神兼备,立足于社会公共利益下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最终形成智慧治理的良好社会生态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数字技术具有较强的赋能作用,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作用越来越明显。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流通、消费领域。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化进程加速,但发展依然存在不平衡的问题;数字文化领域的一些技术成为行业标准,但核心支撑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数字文化产品数量众多,但高质量供给仍然不足。未来,要依托“数字中国”战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相关核心技术,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水平;加强内容创新,优化数字文化创意产品供给;加强数字文化治理,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符讯  张照生 《管理评论》2021,33(11):94-105
新兴产业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带来治理难题.数字技术广泛和深化的应用,正在改造和提升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为新兴产业的政府数字治理提供了条件.本文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背景,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为研究案例,总结提炼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在事前预防阶段、事中控制阶段和事后检查阶段起到的主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新兴产业的政府数字治理进行情境识别和机制分析.研究发现:(1)识别了支持型治理理念、有序的治理关系和科学的治理工具构成的政府数字治理有效性的情境框架.受到宏观层面的制度环境、中观层面的组织场域和微观层面的交易安排等外力作用,以及治理理念、治理关系和治理工具之间相互作用内生关系的影响,形成了新兴产业的政府数字治理情境演化模型.(2)情境因素会提升新兴产业政府数字治理的有效性,支持型治理理念促使形成政策体系,实现安全发展,牢牢守住底线;有序的治理关系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实现多方共赢,做到即知即改;科学的治理工具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三者共同促成数字治理有效.本文围绕新兴产业的治理问题,分析了政府数字治理有效性的情境因素和作用机制,为新兴产业的政府数字治理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6.
罗荣 《领导科学》2023,(1):141-144
协商民主过程因为数字技术的嵌入而表现出更大的开放性和覆盖力,数字协商民主实现了更为广泛的主体参与、更为丰富的议题讨论、更为平等的协商对话、更为精准的监督监管。其对于现代治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基于联结功能创新的民主动员,基于全样本特征的共识凝练,基于权力关系改变的民主活力激发,基于机会均等趋势的公共精神强化,基于大数据功能的权力制约路径创新。虽然协商讨论数字化特征的强化有助于拓展民众的参与空间而提升民主效果,但技术与制度要充分协调而保证内部一致性,以避免部分居心叵测之人借由技术操纵而“打擦边球”或“绑架民意”,造成“伪民主”。须明确:数字协商民主的运行基础在于对组织制度规章的绝对遵从,虚拟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数字协商民主的效果取决于制度基础和制度方向,在加速技术创新之前应先提升政府行政价值;数字协商民主的起点在数字技术,但落脚点始终在协商民主,政府应避免陷入“技术迷信”误区。  相似文献   

17.
2021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展览会(数博会)提出了“数字政府”的概念,对于推动“数字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于推动我国政府治理的现代化也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速政府职能转变,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主要任务,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加快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当今这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对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将有利于我们有效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本文阐述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历程与内涵,梳理政府信息公开研究成果,分析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对策与建议,为构建数字政府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王尉  王丹 《领导科学》2023,(1):110-113
数字化协同治理的核心在于通过数字平台的嵌入给予不同治理主体更广阔的信息互动空间,通过标准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减少治理主体在使用信息过程中的成本投入,通过物理技术破解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信息屏蔽障碍。数字协同治理模式创新的根本在于多元治理主体的参与度与依赖性的充分利用。政府在数字化建设中应从技术层面提升政府内外的资源使用效率,从标准层面规范感性化的多元意见反映,从认知层面助推数据化的共识成型,提升共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覃大嘉  施怡  钱箴 《管理评论》2022,34(2):126-141
新时代数字技术发展不断突破原有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组织跨境商业模式中的知识创造与异质的社会文化因素相交织,呈现出难以预测的动态模式。由于已有相关理论存在的情境局限性,本研究聚焦于受新现象驱动而提出的多元时间知识创造海洋模型,并对其进行概念、内涵的深入阐述与逻辑推演。同时,本研究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六个国家的新知识创造作为案例,基于牛津大学COVID-19政府响应追踪系统(OxCGRT)的数据,按照质性研究思路对海洋模型进行理论验证。研究结果证实了海洋模型三阶段在实践层面的有效性。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呼应现象驱动研究,探讨了重大现象和议题背后的基础理论问题;使用结合大数据的系统性分析方法,对知识创造海洋模型进行了首次实证检验;促进了跨文化管理、知识管理、危机管理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发展;为分析和解决跨文化情境的知识创造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
焦豪  张睿  杨季枫 《管理世界》2023,(12):201-229
企业如何通过战略选择行动构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成为数字经济情境下亟需解决的难题。本研究阐明数字经济情境下战略选择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共演的过程模型,表明企业可以动态实施战略选择行动以构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初始创建阶段,企业主要受数字技术驱动,通过供需匹配为核心的交易模块设计、新颖导向的数字身份塑造和透明开放的沟通制度确立的资源拼凑战略,构建基于明星产品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规模扩展阶段,企业主要受数字消费者驱动,通过整合嵌入为核心的指导模块设计、互补导向的数字身份塑造和边界明确的技术制度确立的系统集成战略,构建基于组合产品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跨界扩张阶段,企业主要受数字竞争驱动,通过跨界融合为核心的标准模块设计、包容导向的数字身份塑造和基于价值共创的合作制度确立的生态编排战略,构建基于场景化产品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一方面,基于环境选择逻辑,外部数字经济情境变化触发主导企业实施相匹配的战略选择行动并构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基于组织适应逻辑,主导企业主动实施战略选择行动并构建同一阶段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且当期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构建作为战略决策结果,进而影响了跨期的战略选择和相对应的数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