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行业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可以绿地投资或作为本地银行的战略投资者两种模式进入.本文考虑本地银行具有老客户和甄别能力带来的信息优势,外资银行具有信贷成本优势,首先在银行不损失优质老客户利润的竞争规则下,将单期信贷模型扩展到多期,然后利用多期竞争的结论对两种进入模式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与单期信贷竞争中本地银行信息优势来源于老客户和甄别能力两方面不同,在多期信贷竞争中,本地银行信息优势主要来源于甄别能力,并成为外资银行绿地投资的进入壁垒;在少数股权政策的限制下,为了消除信息劣势,外资银行倾向于入股因拥有甄别能力而具有长期信息优势的本地银行,因此少数股权政策可以保护本地弱势银行不被外资并购.  相似文献   

2.
提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外资参股对东道国银行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认为对于外资银行参股国内银行这个问题不应仅仅停留在是否贱卖等带有情绪化的争论面上,而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对外资进行有效的监管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3.
谭昵  庞冲 《决策与信息》2010,(7):109-109
通过对外资银行与中国银行的竞合关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本文指出当前二者合作的现实意义,从实证的角度对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经营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外资银行进入有利于我国银行业经营效率的提高。但是随着外资银行战略投资的减持,也意味着中外资银行的竞合关系向着争趋势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我国商业银行对外开放与国际化的对策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妍 《管理世界》2004,(6):136-137
<正> 在金融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进一步对外开放是我国金融业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应借鉴其他国家引进外资银行的经验,充分发挥外资银行在东道国经济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制定出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与策略,使我国银行业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同步进行,实现资源分配效应和金融稳定效应,加速我国金融业国际化进程,提高我国金融业在国际金融中的整体竞争实力。 (一)加快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实现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一个具有竞争性的银行体系是银行长期保持效率和稳定的基础。虽然高度集中的银行业可以享受经济地租的好处,但却导致银行效率低下,不能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做出富有创造性的反应。所以,(1)加快国有商业银  相似文献   

5.
<正>2006年年底我国将实现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中资银行将与外资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今年是银行年国内金融市场开放的过渡期将在2006年11月结束,这是我国入世时作出的庄严承诺。这意味着从2007年初开始,外资银行就可以跟国内银行平等竞争。金融市场完全开放以后,外资银行会对国有商业银行形成不小威胁,如不提高银行业发展能力,使其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后果堪忧。这是国内银行业抓紧上市、筹集资金,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大背景,也是各银行“为上市忙、为上市急”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6.
随着入世的过渡期的结束,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将对国内银行业带来诸多影响。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银行体制的完善,有利于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进入我国商业银行,有利于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也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冲击,比如市场份额难免会在和外资银行的竞争中有所减少,还有中间业务丧失、专业人才流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日益加剧,商业银行的竞争态势日趋激烈。金融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而银行业则是一个国家金融业的主体,银行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由于我国履行WTO的承诺,金融业的放开,大量优秀的外资银行进入到我国,这势必加大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如何有效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是摆在广大银行业一道重要课题。我国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前端力量,对于如何改善经营管理,促进银行业的发展显得更加任重道远。盈利能力是银行的核心能力,增强盈利能力是银行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是银行解决其他难题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对银行盈利能力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强 《管理科学文摘》2009,(15):204-206
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银行业和信息技术的密切结合,拥有信息技术优势的银行,才能提升优势竞争力。本文在价值链和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来构建信息化与银行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信息化对银行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 加入WTO后,我国金融市场将全面开放,其中包括开放银行业,允许外资银行在我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外资银行和国内银行享受同等待遇等。同时,根据对等原则,我国在允许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时,可以走出去向海外发展。因此,“入世”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冲击和机遇。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是我国银行业迫在眉睫的事。对此。我们首先必然对我国银行业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曹欣 《决策导刊》2001,(6):20-22
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将直接面对外资银行的全方位冲击。当前,切实有效地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应是增强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能力、应对国内和国际银行业激烈竞争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从上海自贸区出发,选取首批入驻自贸区的7家商业银行为样本,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水平对本土商业银行不同效率变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仅存在营业成本方面的阙值效应,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比其他类型银行能够更快提升其资产的安全性,同时阙值效应并不存在"地区保护主义偏好"。因此,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国内银行自主学习能力、防范过度竞争成为福建自贸区运行过程中的必要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商业银行如何面对市场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业是现代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行业 ,按市场机制进行经营是时代和形势及银行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伴随着我国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和股份制银行的发展 ,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尤其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步伐日益加快 ,我国银行不仅要面对国内银行的相互竞争 ,更将面临外资银行的强劲攻势。因此 ,掌握国内外银行业的发展动态 ,进行市场竞争的策略分析 ,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对于我国银行而言 ,是十分必要与迫切的。一、当前国际银行业发展的状况与趋势当今全球金融发展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势 ,这是生产国际化、贸易国际化、市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分别具有信息优势和融资成本优势的基本假设出发,建立了不对称信息下的银行信贷市场竞争模型,从贷款价格的角度来研究外资银行通过绿地投资和兼并收购两种方式进入对我国信贷市场的影响,且在并购方式中将并购对象按规模分为了本地大银行和小银行。结果表明,外资银行通过兼并收购本地大银行方式进入对贷款价格的降低效果不大,而通过兼并收购小银行方式进入能够全面降低本地银行的贷款价格,在处于竞争劣势地位的本地大银行的老客户市场通过绿地投资模式进入可以大幅度的降低贷款价格。  相似文献   

14.
<正>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和新的金融服务协议(FSA)的规定,我国金融市场将全面开放,其中包括开放银行业、允许外资银行在我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享有同等待遇等。同时,根据对等原则,我国在引进外国金融机构的同时也可以走出去,向海外发展。因此,“入世”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冲击和竞争的压力,也提供了加快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15.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银行业的全面开放,我国银行业正面临着以理财业务为核心的外资银行的全面竞争。本文首先分析国内理财业务的现状,发展银行理财业务的重要意义,在对目前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税收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是影响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2006年之后,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更多的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同享国民待遇,中国银行业进入了完全开放的充分竞争阶段。而在全面开放条件下,中外资银行税收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显,通过对比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税收待遇差异,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于消除现行银行业税制弊端、优化税制结构、解决新时期银行业发展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推动了新经济的蓬勃发展,使世界经济迈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我国银行业紧跟当今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把传统的银行业务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促进了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与创新。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银行业是一次重大的调整,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影响深远。加快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条件提升我国金融监管和服务水平,开展金融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克服电子信息技术对银行经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我国银行科技工作者和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框架下,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以及我国特有的制度因素四个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回归分析发现,银行规模、国际化经验都与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呈正相关关系;"引导效应说"得到体现;地理距离、东道国是否有金融中心对其有显著影响。我国特有的制度因素也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潘璐  何蛟 《经营与管理》2011,(10):87-89
本文以1999~2008年我国32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在测算R&D(研发)资本存量的基础上,构建了知识生产函数模型,从知识生产的角度考察了我国银行业的生产效率,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不同股权结构的银行其折旧率也存在着一定差异;第二,我国银行业R&D资本存量最高的是国有控股银行和大型银行,最低的是外资银行和小型银行,可以看出R&D资本存量与市场份额密切相关;第三,在观察期间银行业的R&D资本存量一直处于上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胡相揖 《经营管理者》2013,(21):246-246
银行的竞争日益激烈,银行业只有不断的改革与完善自身的机制与工作流程,才能保持竞争优势,这无疑也给银行从业人员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如何才能做到适者生存,与时俱进,笔者总结多年网点管理工作经验,从提高网点持续学习能力的意义、提升学习能力的途径及具体方法展开论述,籍此对银行管理者提供一个有效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