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温新德 《学术论坛》2007,1(3):101-104
资本是可以增值的价值,虚拟资本是可以带来货币收入的价值符号。资本是人类劳动的具体凝结,虚拟资本是经济主体在信用活动中形成的价值索取权证书,是一种抽象的价值符号。虚拟资本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动态的,银行存款货币是虚拟资本的重要表现形式。从本质上看,虚拟资本是信用关系的载体,反映授信主体和受信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论文从劳动价值论出发,依照马克思关于资本与虚拟资本论述的逻辑架构来分析虚拟资本的本质和表现形态,揭示虚拟资本所具有的虚拟性质和资本性质。  相似文献   

2.
魏伟  汪小兵 《人文杂志》2002,25(5):54-57
虚拟资本本身没有价值但却有价格。虚拟资本的价格是围绕着虚拟价值在波动 ,虚拟价值又是由反映虚拟资本所代表的实物资本的价值的信用来决定的。信用水平及其变化决定着虚拟资本的虚拟程度、虚拟资本的价格及其波动幅度。中国证券市场中的过度投机和“泡沫”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于缺乏完整、系统和高效的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3.
去杠杆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质上是收缩信用的过程,经常会伴随较大的金融风险。根据马克思的信用理论,信用在市场经济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信用能够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信用的过度扩张又可能引发货币和信用危机。通过去杠杆收缩信用,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虚拟资本价格下降、社会信用关系崩溃等问题。我国经济在去杠杆释放金融风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实体经济融资困难、债务违约现象增加、银行不良资产比率上升、隐藏的金融风险逐步暴露等。为了实现良性去杠杆,当下需要创造稳健的货币政策环境,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采取措施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金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分析视角和对市场经济本质属性最为深刻的认识。文章从逻辑上阐述了马克思视角下的货币理论、信用与利息理论以及虚拟资本理论,有选择地比较了其与西方主流金融理论的异同,通过逻辑阐述与比较分析,揭示了马克思金融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信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信用思想更是信用体制合理构建和信用发挥效力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信用思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及其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它有助于矫正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偏颇和问题,协调并稳定社会发展中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同时,马克思信用思想也应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  相似文献   

6.
信用是现代经济学、伦理学乃至政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热议的重要话题。当我们回顾历史,便可以发现一个多世纪以前马克思对该问题所做的精彩论述。理论成熟时期的马克思,主要是从经济制度的层面对信用问题进行考察。而我们知道,信用除了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如商业信用——之外,同时也是一种道德层面以及伦理层面的基本规范。在此意义上,本文将重新梳理理论成熟时期的马克思的信用理论,并把它与历史上作为伦理规范的信用学说进行比较分析,以求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信用的本质、内涵以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马克思货币金融理论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克思的货币金融理论有着独特的分析视角和对市场经济本质属性最为深刻的认识.本文从逻辑上阐述了马克思视角下的货币理论、信用与利息理论以及虚拟资本理论,有选择地比较了其与西方主流金融理论的异同,通过逻辑阐述与比较分析揭示了马克思金融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马克思关于虚拟资本的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并以这一理论为指导,对现代虚拟资本及虚拟经济的概念和内容进行界定,认为现代虚拟资本是与现实资本相分离的,其价值运动具有与现实资本不同的形式,而且价格大大高于实际资本的价值,甚至是虚幻的资本形式.现代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具有新的形态和特征,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对现实经济发展仍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汪次媛 《南方论刊》2022,(2):4-5,17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主要体现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其主要阐述了虚拟资本的来源、内涵、形态、特性等内容,深化和丰富了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当今世界难以完全摆脱的金融危机问题根本缘由都可追寻到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中去,深入研究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内在意蕴,双重效应等对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本文遵循马克思对资本与虚拟资本本质论述的逻辑架构进行分析,阐明信用货币、银行资本等虚拟资本的虚拟性本质和资本特性.虚拟资本是资本概念泛化的产物,资本是能够增殖的价值体,增殖是资本的内在要求,虚拟资本是资本的虚拟性和增殖性的统一体.虚拟资本本质上是由现实资本派生的、无价值内容却能带来货币收入的资本形式,无论虚拟资本的外在形式如何变化,其内在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联系马克思所有制和所有权理论分析了马克思产权理论的理论形态、理论展开过程,并对该过程形成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文字和图形形式的梳理。目的在于揭示马克思产权理论的科学性,并便于加深对它的理解。马克思以对所有制的研究为切入点,通对财产所有权的全面研究。形成了独特的产权理论。该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运用抽象和实证两种方法分析了产权制度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尤其是在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生、调整、效率以及变迁。形成了科学完整、逻辑清晰的马克思产权理论。同时与马克思所有制及所有权理论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探讨台湾储蓄互助社规模与成长间关系有否符合吉尔伯特法则(Gibrat's Law),利用1996年至2007年储互社纵横资料(panel data)分析台湾310家储蓄互助社的资产总额、社员人数及教育支出等变数。经由Levin,Lin&Chu及IPS单根检定结果发现,台湾储互社规模变量皆拒绝虚无假设,且呈现定态不具有单根的现象,此显示出台湾储蓄互助社规模与其成长实际上具有关联性,隐含了储互社成长没有随机漫步现象也不符合吉尔伯特法则,表示台湾储互社长期无需集中扩大增加其规模。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梦"人民幸福内涵的历史渊源及实践价值研究,必然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存在依据和理论形态等问题。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何以可能?这一追问实际包含了两个问题:第一,在实际上是否存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其是否具有合理性。它与现在我们在非严格意义上使用的"马克思幸福观"是否应该有所区别。第二,中国革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这一命题所指称的过程是否真正发生过。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就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本来面目和本质特性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知和评价问题上的根本态度与根本观点,应该包括马克思的伦理幸福观、哲学幸福观和人民的现实幸福论。哲学幸福观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居于核心地位,幸福本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幸福观的核心内容。幸福首先是一个关于人的本体论问题,不能仅以道德来界定幸福的内涵。实践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幸福观产生的母体,将唯心主义的幸福观改造成实践唯物主义的幸福观,将幸福感作为成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和必要环节。人民的现实幸福论是马克思的幸福本质论革命的主要成果和标志,从关注现实人的幸福本身转向探求人民的现实幸福实现的途径和条件,经历了从劳动幸福观到实践幸福观的过渡。"人民的现实幸福论"具体化、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路径,"中国特色"人民的现实幸福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理论的基本存在形态及表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核心内容。"中国梦"蕴含的"人民幸福"思想的理论创新则是"人民幸福本位"思想的不断深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
王晶 《学术探索》2010,(4):18-22
西方某些学者将马克思的进步观念与线性进步观念相混淆,坚持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严重依赖于单线性的历史进步观。事实上,马克思本人从来没有把人类历史看作是单向的、直线性的发展过程。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现实的人"的理论以及"东方社会"的理论,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具体模式辩证的统一起来,描述出人类历史复杂的进步过程,从总体上否定了线性历史进步观所指认的历史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单线性的、同质性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年的重要著作之一,马克思主义的很多理论在本部著作中都有所体现,其中蕴含的生态自然思想是一个较为成型的理论。在《手稿》中马克思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劳动实践为中介,较为系统地阐明了生态自然思想。深刻理解《手稿》中的生态自然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营造生态经济的制度环境、促进生态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自然是万物之母,人是自然之子;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人应当是自然大家庭的善良成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物,而是基于自身生命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所从事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生成的历史存在物。人正是由于在自身需要的驱使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里和所从事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获得人之为人的真正本质,成为具体的、历史的人。这样,马克思就从具体人性的视角规定了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吕佳翼 《理论界》2013,(8):110-112
本文以对长波"第二个拐点"原因的解释为重点论述了曼德尔长波理论的主要观点,就学者们对它的各种批评观点表明:长波由收缩期转入扩张期(即"第二个拐点")的现象不违背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中,"纯粹的"经济领域是不存在的;虽然要考虑到非经济因素的作用,但它们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要以中间环节为中介。  相似文献   

19.
朱文 《学术探索》2014,(5):142-146
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主要困境,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应该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哲学基础,从根源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基础。本文将从人的本质和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的需要理论、马克思关于真理的学说及马克思关于矛盾特殊性的学说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20.
刘颖 《阴山学刊》2010,23(1):32-35,39
马克思美学从“美的规律”(审美理想)和“异化劳动”(异化的审美现实)两条线索出发,提出了审美价值的发展观。这一发展观使审美关系实质上成为由审美主体、象征符号(文化生产机制)、审美客体三方面组成的结构性关系,这就意味着审美价值成为一个开放的发展系统。这一开放系统以审美价值标准的存在保有自己的独特性,即它是一种价值参考,一种对社会绝大多数人来讲,能够扩展审美自由度,丰富审美体验的意义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