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在经济复苏背后,美国印第安社会依然被贫困困扰.笔者从美国的福利制度转向对印第安经济的影响入手,探索导致印第安人贫困的政治、文化因素,认为其根源存在于主流社会的排斥机制之中.  相似文献   

2.
198 7年 ,美国最高法院对加利福尼亚州诉卡巴松印第安人一案做出了判决 ,支持美国印第安部落在保留地内开办赌场的法律权利。自那时起 ,部落赌场计划在扭转美国印第安人迁移的趋势和贫穷状态方面比其他所有反贫穷计划都成功得多。2 0 0 2年 ,2 0 1个印第安部落所拥有和经营的 32 1个赌场净收入达到 10 6亿美元。支持该计划的人称赞其为美国印第安人的“新水牛” ,使贫瘠的印第安保留地摆脱了贫困、失业和对社会福利的依赖。就现有的选择而言 ,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将赌场当作金矿和尽管有争议但确实需要的一种发展方式。但是 ,历经多少代人的贫困后发生的这种时来运转却付出支持者绝少愿意承认的代价 :社会矛盾、部落宗派斗争和文化的敌对。在这篇文章中 ,我想讨论这种搬迁的一些后果、历史的先例及其对印第安和非印第安社群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晨 《兰州学刊》2008,(12):191-193,102
美利坚民族是由世界各国移民共生而成的共同体,美国文学的多维化特点是引人注目的,而印第安因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维。印第安文学传统是美国文学的起始期,印第安口头文学一直是北美大陆上的主流文学。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后,印第安人受到血腥残害,印第安民族的文学也一同受到了扼杀。印第安文学传统由“主流文学”演变为“弱势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印第安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开始全面复兴。美国印第安文学根植于印第安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学创作方式,是美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研究美国印第安文学是对美国文学的寻根,是对美国文学本质特性探讨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美利坚民族是由世界各国移民共生而成的共同体,美国文学的多维化特点是引人注目的,而印第安因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维.文章通过梳理和分析美国印第安文学所走过的历程.理清和明确了印第安文学传统是美国文学的起始期;印第安文学传统经历了一个由"主流文学"演变为"弱势文学".又经过转型与再生,进入全面复兴的过程.着重解析了美国印第安文学的策略和意义.美国印第安文学具有独特的文学创作方式,它根植于印第安民族文化.是美国文学中的一只奇葩.研究美国印第安文学是对美国文学的寻根,是对美国文学本质特性探讨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7,(4):97-106
美国印第安部落的口头故事叙述是其口头文学传统的重要形式,对美国印第安部落及其文化的生存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印第安部落口头故事叙述不仅是传递部落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念的主要方式,而且也是部落记录与传承历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印第安部落传承祖先的文化基因、发扬部落古老的口头文学传统,并对当代美国印第安书面文学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也是美国印第安文学区别于其他族裔文学和主流文学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6.
陈奇佳 《江淮论坛》2013,(3):148-156
斯坦贝克高度关注人类在贫苦物质条件下的生存状态。除了因社会体制造成的贫穷,他的作品还描写了各种类型的贫困生存方式。他突出强调的是在这种贫困生存中不可被贬抹的人类尊严。这和19世纪以来欧美文学主流关于贫困的书写有着根本的不同。他借助基督教文化传统、东方文化、印第安文化等思想资源,试图阐明:贫困的生活可以成为人类——尤其是现代人获得自我救赎的一个必要条件。他的作品由此建构了一个可称为"因贫称义"的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不平等与贫困的变化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了解贫困的变化机制,对贫困消减政策的制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增长和社会不平等状况对贫困无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其决定机制并非简单。通过对贫困指数进行分解,从总体经济增长速度、社会各阶层实际经济增长的差异、社会不平等程度与社会各阶层人口变动对贫困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分析后发现,促进社会平等与社会成员自由流动的社会改革对贫困的消减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这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政策可以实现的,有效的贫困消减策略需要一整套系统协调的社会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8.
印第安人的历史长期以来受到美国主流社会的污蔑和歪曲,印第安人被视为“劣等民族”、“背信弃义者”和“残忍的杀手”。其实,历史事实表明,印第安人具有但久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土地而拒绝承认判地条约,并不得“背信弃义”,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抗击白人,也称不上“残忍”。  相似文献   

9.
田孟 《天府新论》2021,(3):148-159
在《过剩之地:美式富足与贫困悖论》一书中,普拉萨德基于历史导向的财政社会学视角,构建了比较政治经济学的需求侧理论,对美国整体上的极其富足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陷入极度贫困这一悖论现象进行了学理分析。美式富足与贫困悖论并不是由于政府干预的缺乏,而是由于政府干预的方式缺乏解决贫困问题的效力,尤其是具有累进特征的税收制度和高度依赖信贷的金融制度,推动着美国政府更加关注消费而非投资,使得美国与具有弥合社会不平等价值取向的“福利国家”越来越远,在推动经济财富巨大增长的同时,社会不平等问题也日益严峻。普拉萨德的开创性研究对于我国财政社会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英语成为关利坚的通用语言,是英国殖民者和美国主流社会在其宗教使命感、文化优越感和强烈的母语情结的作用下,依靠军事、经济、文化实力对土著印第安人、非英裔白人和黑人等民族语言同化和融合的产物。它的实质是语言同化外衣下对少数族裔文化认同的瓦解和再造,是建立美国英语在全球语言霸权的初次演练。  相似文献   

11.
美洲野牛很早就生活在北美大陆上,与印第安人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成为印第安人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印第安文化的象征。在经历了欧洲殖民侵略和西部开发之后,它们曾经的繁荣因为欧洲殖民者和美国政府的猎杀而几近绝种,幸存者的后代现在只能生活在保护公园里。野牛的凄惨遭遇是美洲主人印第安人多舛命运的真实写照,是欧洲殖民侵略、美国种族灭绝和文化清洗的见证,美洲野牛已成为美国印第安人的文化图腾。  相似文献   

12.
在贫困和反贫困问题上,全球学界和政策界往往将目光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撒哈拉南部非洲那样极度落后地区,忽略发达国家,特别是这些国家的乡村地区。即使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富裕国家,乡村贫困问题依然相对严重并有永久化趋势。最低工资标准、适度的贫困线和社会福利制度是美国反贫困最成功的政策工具。殖民拓荒传统、种族主义遗产、经济和产业重构、国内外移民趋势、新自由主义主导下的社会经济政策等造就或加剧乡村贫困。但以农业政策代替乡村政策以及缺乏针对性的乡村减贫战略尤为致命。  相似文献   

13.
关注经济贫困:中国当下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基点;关注权利保障:中国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必然基点。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经济贫困并给予其经济救助,是对社会弱势群体保护无法避开和忽视的切入点。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不能只停留在经济救助上,关注其权利保障,并给予他们权利保护才会真正有助于社会弱势群体摆脱弱势地位、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14.
张士引 《北方论丛》2015,(5):141-147
贫困表现为人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富裕社会”中的贫困表现为私人生产、物质生产的过剩和公共生产、精神生产的不足。加尔布雷思认为,美国“富裕社会”中贫困的原因是不平衡的“二元经济体系”,只要实行“新社会主义”,实现“计划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平衡,就能解决“富裕”背后的贫困问题。由于这一设想是以不改变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为前提的,所以,只能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改良。只有扬弃经济学的“传统智慧”,建构以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的“全面生产”经济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富裕社会”中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5.
贫困研究存在经济视角、能力视角和社会视角,它们分别关注经济贫困、能力贫困与社会排斥,与此相适应,贫困治理也经历了一个范式转变的过程:在治理主体上,从民间慈善为主到以政府救助为主,进而到政府、企业界、民间组织共同治理贫困;在治理方式上,从救助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进而到参与式扶贫;在治理目标上,从强调改善经济贫困,到强调克服能力贫困,进而到强调缓解社会排斥.贫困治理范式的演变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贫困群体及其社会支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社会中的贫困群体集经济贫困、知识贫困、素质贫困于一身。贫困群体的存在违背了社会公正原则 ,制约了社会成员潜能的开发 ,并且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只有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贫困群体社会支持网络 ,既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护 ,又能够有效发挥社区组织、民间力量的积极作用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体的社会支持问题 ,促进社会的公正和民主 ,促进中国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贫困"问题研究过于强调经济学分析方法,从而致使政府扶贫行动与民族地区人文特性出现背离.要纠正贫困问题研究范式的这种工具理性误区,需要反思现有的制度化了的贫困经济学分析方法.笔者在回顾经济社会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概括经济社会学理念和研究方法特点,并以其为分析立足点,从经济社会学视域构建"少数民族贫困"问题的分析方法与研究重心,包括:考察社会群体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影响少数民族贫困发生与再生的各种社会因素及社会条件;支配少数民族人口的经济行为与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以及其行为对贫困与反贫困的影响;对少数民族贫困群体的经济过程进行社会学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政策实施的社会依据和社会条件.在此基础上,从过程、行动、互动三个方面建构了今后"少数民族贫困"研究的重心.  相似文献   

18.
广东城镇贫困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城镇贫困问题探究柏萍一、正视社会贫困现象1996年是“世界消除贫困年”,可见,贫困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贫困,不仅是一大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世界各国都存在的共同问题。即使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由于存在着社会、经济、文化和个人生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认为,许多美洲印第安人是早期横渡太平洋的中国水手的后裔。美国生物化学家通过对印第安人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分析,为这种看法提供了佐证。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报道,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遭格拉斯·华莱士教授及其同事,最近在美国  相似文献   

20.
1500年葡萄牙人首航巴西将当地印第安人带入了欧洲人的视野,也开启了欧洲人认识当地印第安人的过程。16世纪,欧洲人对当地印第安人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葡萄牙人和法国人的书信、记录及回忆录等。通过这些媒介,欧洲人对巴西印第安人的认识始终徘徊于想象与现实之间,从原始人到野蛮人再到散漫人。本质上,欧洲人视野中印第安人形象的转变是巴西由印第安人社会向殖民地社会转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