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死相守     
靠着一句关于做饭的诺言生死相守,这,就是爱情吧。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母亲是父亲追到手的。如今看来,母亲真是小女人,从小,我就天天听母亲唠叨,说父亲见到她的第一天,就被迷住了,为了追到她,不顾扛着被处分的危险,半夜从部队跑出来坐火车去看母亲。父亲最后还是为了母亲挨了处分,肩章上被捋掉了一颗星星。他们的生活不算幸福,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母亲出生于书香门第,只喜欢读书写字,而父亲17岁就当了兵,读报纸都经常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从小,我就常见他们吵架,母亲总是为了芝麻大点的小  相似文献   

2.
朋友老常得了癌症,我去医院看他,他正在做化疗三期,虽然头顶挂着五六个药水袋,但是,他和我聊起天来却满面春风。这快乐从哪来的呢?我坐在他床边,他跟我算了笔生死账:“曹操62岁亡,李白61岁就没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享年分别是49、69、50、49,想想这些个大名人也就活了这么久,我一个平凡百姓,也六十出头了,到这份上够数了。”他爽朗大笑,我也笑。我知道,他能这样想,就是一种真快乐。  相似文献   

3.
被抓劳工身陷虎(1943年春天的一个傍晚,父亲外出干活没有像往常那样回家。正当母亲焦急不安的时候,一起干活的叔叔跑来告诉说:"大哥被日本宪兵队抓走了!"妈妈急忙赶到宪兵队打听情况,得知:我父亲已经和其他30多个青壮年一起,被押上两辆挂着太阳旗的日本军车,开到地处中俄边境的东宁去了。  相似文献   

4.
谈笑论生死     
于丹 《老年人》2007,(7):48-49
生与死,是人生起始的两个端点。只有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意义,才能正确地面对死亡。  相似文献   

5.
一杯热茶     
父亲喜好热茶。饭后静坐亦或劳作间隙,母亲总会悄默声地递给父亲一杯喷香的热茶,父亲接茶不言语,母亲递茶不吭声。有时我也纳闷:父亲和母亲今年都这么些年了,我就没有看见过一回听到过一次老两口在一起说句“体己话”,用句时下流行的话说:一句“烫人”的词都没有。更难奢谈什么卿卿我我缠缠绵绵了。  相似文献   

6.
丢了一只羊     
杜一 《老人世界》2011,(4):25-25
那天刚刚回乡下老家,母亲便朝我诉苦说,咱家的一只羊被村东狗子牵走了,你爹吱都不吱一声,怎么像个男人?母亲说着,拿眼狠狠剜了一下父亲。父亲却坚决地把头扭到一边,吧嗒吧嗒地抽烟。看着老俩互不相让的样子,我一时也不知该怎么做,只好打圆场做和事老,说,都恁大年纪了,还像小孩子啊。  相似文献   

7.
人生于天地之间,为宇宙万物的一个种类.任何个人相对整个宇宙及其流变来说,都是极为渺小的存在,只是宇宙存在和发展过程中一点微小的火花,刹那间闪现,刹那问熄灭.在佛教看来,人的生命和宇宙万物一样,无常无我,都有着其自身的生死存亡过程.现实的人都有生有死,如果执着于生死,就会陷入无穷的烦恼,永堕轮回.只有真正了悟生死,方能解脱自在,故而达到“生死皆自在,轻安见如来”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小乐 《老年世界》2006,(13):8-9
58年前,他们在仅有的一次并肩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他替负伤的班长领回了一等功表扬令.但没等他亲手交给班长.表扬令却遗失在了战场……  相似文献   

9.
大勇 《现代交际》2002,(4):12-13
小时候一提“清明节”,总是跟祭扫烈士墓联系在一起。站在墓前,想像着长眠在地下的烈士,总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惆怅和对死亡的莫名的恐惧。 其实人的死亡和诞生一样,都是天地的造化,自然而然的事情。古时候,人有等级区分,就连对死的提法也不同,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缘,庶人曰死。对死的通用别称更多,如“气散”、“数尽”,如阴阳家所说的“就术”、“星殒”,道家所说的“返真”、“登遐”,佛家所说的“溘然”、“涅 ”等等。此外,死因不同说法亦不同,英年早逝叫“夭折”、“夭昏”,享年高寿叫“寿终正…  相似文献   

10.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命途多舛,既是苛待,也是成全,这要看你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生命或是不堪重负、日趋萎缩,或是曲意奉承、面目全非,二者都使人丧失了自己的性灵,变成精神上的阉人。  相似文献   

11.
安子 《女性天地》2005,(8):28-28
我一直以为父亲不爱我。在我九岁的时候,母亲病故了,从此父亲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沉默寡言的人,他很少开口说话,对我的教育仅限于拳头。从小我就吃够了父亲的巴掌,挨够了父亲的鞋底,在一次次挨打之后,我在心底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离开父亲。后来,我终于如愿以偿踏进了大学的校门,作为村里二  相似文献   

12.
生死不离     
木叶 《现代交际》2008,(11):51-51
挑三拣四、丢三落四、推三阻四……你注意到了吗?这些含"三"和"四"的成语多为贬义。成语为何贬"三"和"四"呢?细翻成语词典,发现成语里不光三和四有这个问题,三和其他任何数字只要一碰头,基本上贬义居多,褒义极少。如"三长两短"、"三心二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难道问题出在"三"上?  相似文献   

13.
王子猷在桓冲手下做过一阵子的小官,至于这官如何之小,说明如下:王子猷当时任职的骑兵参军,与孙大圣未“悟空”之前受太白金星蛊惑上天做的弼马温一职品级相同,工作内容也惊人地一致。即为领导养马。  相似文献   

14.
她出生名门,读过书,也算是一代才女。她还有自己的事业,在北京女高师执教,做到体育主任的位置,还是许广平的老师。可谓是有才有貌,独立特行的新新女性。  相似文献   

15.
笑看生死     
我定居日本静冈差不多已经十年。这里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但因为位于知名的富士山脚下,这里的景色美得如诗如画,而且民风也十分淳朴,这也是我多年来一直不后悔选择在静冈生活的一个主要原因。柴崎良子是我楼下那家便利店的老板娘。像大多数的日本老太太一样,她个子不高,身材略显瘦削,虽然已经69岁,但身体依然十分硬朗。每天清展,她都会把自己打扮得干净利落,然后笑眯眯地站在店门前跟进店买东西的顾客逐一热情有礼地打招呼。每次看到她,我的心情都会十分愉快。  相似文献   

16.
1916年十九岁的加利娜·别尼斯拉夫斯卡娅,在彼得堡的一次文人聚会上,第一次见到诗人叶赛宁,便被这位年轻诗人的气质和才华所深深吸引。三年后,一次莫斯科的文人聚会上,她再次听到叶赛宁的诗朗诵。优美、激情的诗篇打开了少女的心扉,拨动了爱情的琴弦,加利娜陷入了深深的爱河中。之后,只要有叶赛宁的公开诗朗诵会,她每场必到,而且每次总是买同一排的座号第四排十六号。  相似文献   

17.
刘墉 《女性天地》2007,(6):45-45
有一年年初,欧洲连降大风雪。在瑞士的一个滑雪胜地,一群人正由高处滑下,突然发生雪崩。十几个人全被活埋在厚厚的雪里,只有一个妇人获得生还。因为——  相似文献   

18.
孟利 《现代妇女》2014,(1):29-30
在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中,叙述方式依然变幻多段、角度独特,其中的人物众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形象饱满、鲜活,虽说作品中上演主角的大都是男性,女性的形象却是比较模糊,命运大都凄苦,作家的此种叙事方式虽有传统"男尊女卑"之嫌疑,但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一部分女性的生存状态的确应该引起人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19.
明红 《当代老年》2006,(2):14-15
作为社会学家费孝通名声显赫,但是他与王同惠的一段生死恋情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0.
"3·11"日本大地震后,接连不断的灾难持续考验着日本这个民族的承受力。在避难所里,有人将毛毯一分为二,与他人分享。购物时,排队排在前面的人只买够自己吃的,以便后面的人能买到食物。在领取免费的饮用水时,谁都不会说"请再给点"。在孤立无援时,受困者写下"SOS"求救信号后耐心等待,不会大声喊"先救我"。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50名工作人员仍然留守,他们的英勇行动,将影响日本甚至全世界的未来。然而一名30多岁的工作人员以平淡的口气说:"其实是根据法律的规定,在管理之下相互交替进行作业的,说不上是什么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