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明对话的发展及其世界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同宗教之间的“文明对话”大概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不过现在重视“文明对话”,主要是由于1993年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的理论。亨廷顿后来承认,提出文明冲突的论点,是要强调文明对话的重要性。但很多杰出的学者已经看到这一理论非常狭隘的二分法破绽。如果要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使各种不同的民族文化能够逐渐地在合而不同的背景下生存,就需要通过对话,逐渐发展出生命共同体的意愿;通过对话,大家都具有和平共处的根源意识。容忍是对话的最低要求。对话主要是了解对方,反思自我的局限性。对话的结果是互相参照,互相学习。对话的最后是“celebration of diversity”,即庆幸多样。  相似文献   

2.
民间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特殊表现形态,展现了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正统文化和异端文化交往和对话的不同特征,为文明交往和文明对话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把2001年定为"文明对话年".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冷战结束后,文明间对话这一概念开始出现,由哈佛大学教授SamuelHuntington发起的对潜在的文明冲突的讨论,引导世界各国学者努力探索大学如何在这种文明对话中扮演积极的角色.植根于中国、印度和阿拉伯这三种主要东方文明的知识观和高等教育组织模式,对在全球范围内重塑高等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文明中的女性在高等教育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女性获得了知识将有利于大学积极参与文明间的对话,有利于大学在其知识定位方面达到地区和全球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每一种文化都把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把自己的历史置于人类历史舞台的中央。与其他文明相比,西方文明可能更是如此。这也是不同文明间冲突的根源。哲学家福山(FrancisFukuyama)提出的历史终结论,视西方政治体系为绝对真理,无可选择地凌驾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之上。这种观点令人质疑,同时也是非常危险的。以“物理”或理智的行动,传教式地殖入所谓“比较高层次的文明”,无助于化解文明的冲突,相反会强化文明间的对立。只有通过“情理”的对话,即以同一层次的对话达到相互的理解,作为解决争端的基础,才能实现不同文明的和平共处和彼此丰富。  相似文献   

5.
文明是决定和影响人类活动的长期的基本因素。冷战结束后,特别是随着“文明冲突论”的提出,各种文明观的讨论逐渐演化成“文明学”的各种派系。从政治学、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的角度出发,目前学术界流行着三种基本的文明观:文明冲突论、文明对话论、文明交往论,而这三种文明观的发展趋势是文明和谐、文明相处。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和多元化并存的今天,在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中,现代大学面临着严峻挑战。交往作为大学的基本功能之一,它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沟通与融合。大学的这种功能随着多元文化模式的到来愈益明显,同时,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对话需要拓展大学的交往功能,以寻求不同文明之间的宽容与对话。  相似文献   

7.
徐亚东 《南都学坛》2009,29(2):63-66
跨文明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转折和新发展。它尤其注重考察跨文明研究的异质性和互补性这两大因素。跨文明研究理论的提出,虽然受到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和赛义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启示,但是杜维明儒学现代化研究所采取的跨越东、西界限的"文明对话"策略,以及站立"文化认同"立场,一方面,反思五四以来"西化论"者的"强人政策"缺失,另一方面,发掘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内涵,展开儒家文化与世界其他文明对话的方法,对"跨文明研究"尤其是对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化更具本土性的实践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在主权的归属、主权的授权和主权的运作方面观点迥然不同,前者强调主权在安拉,安拉授予人类代理权,人类理应遵循安拉的法度;后者主张主权在民,民享、民有、民治。但二者在主权观上也有一些相同或相似之处,都注重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都追求人的福利。以文明对话代替文明冲突应是当代人的理性选择,不同文明之间应求同存异,相互尊重,相互补充,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世界文明的产生和演变已历数千年,业已形成不同的文明形态,彼此之间处于一种辩证联系的关系。方汉文教授的《比较文明学》将“新辩证论”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以开阔的理论视域和翔实的史料评述了不同形态的世界文明及其特质,探析了比较文明学的基本观念与理论体系,主张不同文明之间建立起同一和差异的互动观念,促进世界文明的对话与融新。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差异性的前提下,人类不同类型文明的对话是必要的和必然的,其对话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基于文化价值平等性原理的理性思考以及人类文明对话的历史性考察,不同文化或文明平等对话基础上的有效整合是现代文明交往的公正而合理的选择.差异、碰撞与整合是文明对话的三部曲,不仅有其理论上的合理性,更存在着历史的现实性.中国"回儒"对话的史实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造成现代文明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其根源全都蕴含于中古时代的西方文明之中。然而,西方文明乃"两希文明后代"之说却无法完全说明西方文明的产生。西方文明与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关系可用"癌症与重生"来比喻。古典文明集大成者罗马帝国的辉煌、病症和腐烂,西方文明的重生及其原因和结果,展现出古典文明与基督宗教在对待人的生命、性和婚姻、社会服务、劳动与财产观念、自由与公正观念等多方面的对立,说明古典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不同的,导致人类文明空前发达的"西方文明",其重生乃因基督宗教,其灵魂乃在基督宗教。  相似文献   

12.
文明对话不仅是世界各大文明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的必然趋势和必要方式。以杜维明、成中英、刘述先、蔡仁厚为例,第三代新儒家的学者们看到了全球化背景下进行宗教与文明对话的必要性,他们关注儒学与非儒学的交流,注重儒学与世界各大文明的对话,并在理论与行动上积极参与全球文明对话的进行,体现出融摄西学、多向建树的趋势、对儒学地位确认的转变以及对话意识的加强三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根据这一目标要求 ,文章界定了政治文明概念的涵义及其分析其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 ;梳理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提出的历史过程 ;从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党内民主、依法治国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 ;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资本主义制度文明和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的基本思想,并运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创建制度文明的基本方法和联系两种制度文明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其对当代世界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政治文明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政治意识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作为政治文明的两大组成部分,有其内在的涵义和价值。本文分析了政治意识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的涵义和构成,并试图从中找出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对中国当代的政治文明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阿拉伯文明和拜占廷文明在中世纪呈放光彩,对世界历史产生过深远影响。这两大文明渊源不同、特色各异,前者是伊斯兰文明而后者是古老的基督教文明,由于拜占廷帝国和新兴的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冲突,使这两大文明一开始就发生碰撞,但军事冲突并没有妨碍相互间的文化交流。阿拉伯文明和拜占廷文明的关系涉及阿拉伯与拜占廷两大帝国数百年间的战与和、直接冲突与直接交往,是两大文明不断接触、反复较量、碰撞而又交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以其为基础。社会主义社会为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提供了这样的一种社会制度,各种改革创造出更有利于人全面发展的条件。政治文明不仅是连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纽带和桥梁,更是两个文明的制度性保障,建设和完善政治文明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既是各种文明互相交流学习的结果,也是各种文明协调共生制约的结果。生态文明建设必然包含政治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倡导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现在要将“两个文明两手抓”转变为“三个文明一起抓”。高等院校一直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如何加强高校的政治文明建设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