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     
刘晓利 《社区》2014,(23):4-4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听,是谁在呐喊,就是这一声声的呐喊,让无数甚想目睹颜如玉和黄金屋的人爱上了读书。  相似文献   

2.
读书先读人     
彭波 《社区》2009,(8):18-19
人都希望过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清闲、自在、逍遥,且没有争斗,没有是非,没有忧愁,没有功名利禄的诱惑,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一切都那么超凡脱俗。在这样的氛围里,做你喜欢做的事,喜欢你喜欢的东西。对于我,则喜欢坐下来静静地读书。  相似文献   

3.
读书之我见     
根据知识的基本层次以及知识的获取、基本构建与创新,提出了大学生读书学习获取知识的方式,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知识掌握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分析了中国黄金产业的效率问题。结论是:中国黄金产业在效率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规模效率与生产效率呈现显著正相关,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呈现轻微程度负相关;大部分黄金企业处于规模效率递增阶段,仅少数企业处于规模有效或者接近于规模有效;规模效率是影响中国黄金产业生产经营效率的主要因素。最终针对分析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由于多种原因我读书很少,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穷人”,也导致了我的饥饿思维和缺志。民间有一种捕猴子的方法:在一块木板上挖两个洞,刚好够猴子的手伸进去。木板后面放一些花生。猴子看见花生,就伸手去抓。结果,抓了花生的手紧握成拳头,无法从洞里再缩回来,木板成了一块活生生的枷锁。猴子就这样紧紧抓着他的花生,被人轻而易举捉去。——可怜的猴子!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太缺食物,把食物看得太重了。穷人首先是读书“穷人”。查《说文解字》,穷人的“穷”字,本义“极也”,也就是到了头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缺乏钱财”这层意思,古代叫“贫”…  相似文献   

6.
阿忆 《社区》2008,(8):15-15
不知从何时起,养成枕上读书的习惯。每晚睡前非要在枕上看会儿书不可,哪怕是凌晨上床,也要先看上十来分钟书,方可安心入睡。因为有睡前读书的习惯,因此我的床头总是堆满了书籍,小到杂志,大到砖块厚的名著,什么都有,而且摆放得毫无规则,或者歪歪斜斜拥挤在床头柜上,或者零零散散地落在枕边。再加上看书时,我又喜欢在书上随手加上自己的看法,或是随手记下自己的评论感想之类的,因此,床头还杂乱地搁着一些纸笔,用老婆的话来说,这床实在像个狗窝。  相似文献   

7.
刘继兴 《社区》2012,(20):41-41
被徐悲鸿誉为“500年来第一人”的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中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也是中国画史上少见的最具全方位的画家:无论写意、工笔、水墨、设色,无不擅长,凡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无一不精。但他却从不画虎,并曾专门手书“大干愿受贫与苦,黄金千两不画虎”以明志。  相似文献   

8.
读书吧     
赵鑫珊 《社区》2008,(2):15-15
不读书的人,天和地是狭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一辈子;读书的人,天和地是广阔的,他能活上三辈子:过去、现在和将来。  相似文献   

9.
赵畅 《社区》2011,(23):4-4
前些年,笔者曾去过英国,得悉菜谱、圣经和书是英国人家庭的必备三宝。在过去的20年间,英国人平均每天的读书时间还是在增长,人们更喜欢用阅读来填补自己日程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毛周林 《社区》2010,(17):7-7
尽管今天已经步入网络时代。大家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然而并不能排除还是有很多人依靠读书来扩大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面的。说起读书,必然谈到读书方法、读书方式、读书习惯。许多名家也曾经写过这方面的文章:鲁迅有《看书琐记》,唐弢有《读书有感》,叶圣陶有《读书的态度》,周作人有《人厕读书》,林语堂有《读书与看书》,老舍有《读书》,  相似文献   

11.
朱小棣 《社区》2011,(17):4-4
小的时候人们受的教育总是“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要孩子们去读好的书,好学向上,喜爱读书,并且相信读书是好事、有好处,可以成为好人或有用之才。稍稍长大以后我才听说一种反讽的说法: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可见读书也有害处,特别是方法不当.亦可误人终身。步人中年才悟出新的座右铭:读闲书、闲读书、读书闲。  相似文献   

12.
乔源文 《社区》2010,(29):56-56
我和老伴相继先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退休.老伴有高血压和胆结石症。而我除了有鼻炎和慢性支气管炎外无明显病症.两人都发挥了几年余热,直到本世纪初我发现有站不稳的现象。如不留意好像要跌跤.而且日益增多.看病验血只是血脂偏高,说不出具体病因,  相似文献   

13.
李贽论读书     
李贽是中国明代中后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对于读书,他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不仅主张读书要有益于真性情的保持,强调读书须力求实用并要"有证验",而且认为读书必须有见识力和思维独立性,读书必须学思结合、手脑并用。李贽的这些思想,对于今人读书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读书之乐     
漫步于天马行空,重重险阻的取经路上,畅游于侠肝义胆、英雄聚义的水泊梁山中,沉浮于儿女情长,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大观园内……书籍给予我一生的财富和无穷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读书之乐     
说到读书,明代学者宋懋澄说:“吾妻经、妾史、以稗奴,然待我于枕席者文赋,外宅儿也。”古代的读书,那是为了学而优则仕,我现在的读书,你说是猎奇也行,说是增加知识也罢,纯属消遣而已。  相似文献   

16.
学会读书     
徐锐 《社区》2008,(26):55-55
以往,读书,似乎是一件神圣的事。如今,读书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一种极为普遍、极为普遍的事。所有的书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实用的,一种是精神的。  相似文献   

17.
读书美容     
林文钦 《社区》2008,(29):57-57
张爱玲曾说,小女人不读书就不长见识,而天天往脸上擦粉有何益?妆化得再浓也抵不过岁月的磨损,到头来韶华不再,总还是自欺欺人。  相似文献   

18.
李贽论读书     
李贽是中国明代中后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对于读书,他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不仅主张读书要有益于真性情的保持,强调读书须力求实用并要“有证验”,而且认为读书必须有见识力和思维独立性,读书必须学思结合、手脑并用。李贽的这些思想,对于今人读书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作文》2007,(11):16-18
人生快事,莫如读书,它能让我们识天地之广,晓人生之道;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它是我们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刘文波 《社区》2009,(32):1-1
国学大师钱穆对中国历史尤其是对中国历代思想家及其思想源流的研究和考辨,均自成一家之言。从凡人到宿儒,是由于他读书的开悟得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