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陈侠 《社区》2010,(30):31-31
“不要借钱给别人,也不要向别人借钱;借钱给别人会让你人财两空,向别人借钱会让你挥霍无度。”这是莎士比亚的名言。不过,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无论大城市、小城镇,还是农村,70.4%的人都有过向别人借钱的经历,更有78.3%的人有过被别人借钱的经历。可以说,借钱是一笔难算清的人情账。  相似文献   

2.
关于“乞讨权”问题的争论至今仍无一致的意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乞讨权”法律属性的困惑以及乞讨行为政府规制有效性的质疑。通过分析,发现“乞讨权”并非是法律意义上的人权或宪法权利,政府在有更高价值秩序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利用完善制度、分类管理等措施,解决“乞讨权”保障和限制之间的价值冲突,寻找“乞讨权”在现代社会视野下的理想归宿。  相似文献   

3.
宗禾 《社区》2010,(30):30-31
本刊曾刊登过题为“借钱不还怎么办”的文章,引起了很多读者热议,有不少读者来信表示自己曾“中招”。那么,如果遇到老友问借钱,还有什么好点子拒绝呢?借钱给朋友,又如何开口催还钱?听听读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镇江社会科学》2007,(5):56-57
2003年8月1日收容遣送制度被废止,取而代之的是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办法》。救助管理站目前的职能是负责救助那些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不享受城市“低保”和农村“五保”、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救助原则是自愿求助、无偿救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年来的救助实践让救助政策越来越深入民心,不少困难群众得到了及时的帮助,解决了一时之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救助理念。但是在救助过程中,也有一部分人混迹于困难群众之中骗取救助,还有的则好逸恶劳以乞讨为生,不愿接受救助,怎样才能让国家资金安全有效地用于救助困难群众,又能让职业乞丐改变陋习,  相似文献   

5.
陈轶口 《今日南国》2009,(11):46-47
借钱给陌生人?乍一听到这句话,很多人一定觉得这个想法太疯狂了。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互联网上借钱给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并因此获得高于市场利率水平的回报。但网上借钱不同于传统民间借贷,隔着几根光缆和电线打下的“借条”,法律效力有多少还有待商榷。然而,凌佳(化名)这类的网上债主,常常会有铤而走险后的失败和无法可依的无奈。  相似文献   

6.
周士君 《社区》2004,(5):4-4
北京地铁等轨道交通的车站内或列车上“取缔乞讨”尚在争论中,江苏省公安厅日前又出台了《关于妥善处理大中城市流浪乞讨问题的意见》。《意见》对流浪乞讨行为在区域、时间范围方面予以一定限制,强调坚决依法查处强讨恶要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笔者赞同给“乞讨权”适度限制,给乞讨自由适当约束,这样的规定很有必要。不错,乞丐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多关注他们的生存质量,善待他们的各种权利。但同时,我们也要承认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泛滥的自由,既会损害公民个人权利,也会影响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朋友的真伪     
什么样的朋友是真朋友?这应是有N多答案的话题。电视连续剧《手机》给出的判断方法有两个:能借钱给你的朋友或能接受你随时骚扰(敲门)的朋友。《手机》并没有细论“借钱”是怎么一回事,使这一标准变得模糊不清。能借钱给你是指能借多少钱呢?100块钱.还是100万块钱?你到底交的是穷朋友还是富朋友?他能慷慨到多大份儿?而你到底要借多少钱,去办什么事?  相似文献   

8.
赵清竹 《社区》2008,(10):28-31
乞丐可算得上是人类历史上历时最久、普及最广的“职业”之一了,不管是穷国还是富国,都可以看到形形色色乞丐的身影。他们行乞的手段各有不同,但都过着流浪的生活。如何救助和管理城市流浪汉,减少流浪乞讨现象的发生,也成了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很多国家在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人性化管理和多渠道的社会救助方面尽显爱心。同时对于那些“职业乞丐”,特别是襄胁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用流浪乞讨方式牟利的犯罪行为,各国也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法规,并依法严惩。  相似文献   

9.
《成才与就业》2011,(6):62-63
如今网上开店越来越热,和现实中的商店一样,漂亮的“装修”会给网店增色不少,于是有人专门做起了网店装修的生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物质生活的快速发展与丰富,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推进,“小公主”与“小王子”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从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感受到很多的儿童过着无人能及的幸福生活。但是反观另一方面,缺乏家庭和社会关爱的流浪乞讨儿童也在大规模的形成,这不仅影响了流浪乞讨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也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的实现。关注流浪乞讨儿童,为其构建完善的关爱系统是相关工作机构的工作之重,同时也是社会各界人士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11.
王晓磊 《社区》2009,(3):56-57
有这么一群“掌柜”,他们足不出户,买家却遍及各地;他们的店铺不在临街闹市,却收入可观;他们用即时聊天软件谈生意,通过快递公司下单发货,需要的工具仅仅是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他们就是经营网上虚拟商店的“网店掌柜”。  相似文献   

12.
楚淮君 《中国农村》2007,(11):25-27
乞丐可算得上是人类历史上历时最久、普及最广的一个“职业”之一了,不管是穷国还是富国,都可以看到形形色色乞丐的身影。他们行乞的手段各有不同,但都过着流浪的生活。如何救助和管理城市流浪汉,减少流浪乞讨的现象的发生,也成了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很多国家在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人性化管理和多渠道的社会救助方面尽显爱心。同时对于那些“职业乞丐”,特别是裹胁未成人和残疾人、用流浪乞讨方式牟利的犯罪行为,各国也制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法规、并依法严惩。他国的这些做法对于我国快速崛起的城市未来的管理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吴部 《社区》2004,(12)
近日,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纷纷推出禁止乞丐沿街乞讨的法令,立时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正方:行乞影响社会形象,该禁!对于禁乞运动,的确有很多支持者,如苏州市政法委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就说,“市民非常欢迎,效果也很明显”。禁乞令为何受“欢迎”?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乞丐已经职业化。有一部分流浪乞讨人员把乞讨当成了自己谋生的手段。在某些地方,乞丐成群结帮地当街乞讨,还出现了动辄就以拦路、纠缠为手段的强讨现象,更是影响了社会形象,妨害了其他公民的人身安全,这种行乞现象该禁。反方:“禁乞”治标没治本现在有的地方限制乞讨,关键是乞…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近来,不时有人向我借钱,请问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离休干部:王X 借钱给他人是挺有讲究的,起码要注意以下10点: 1、查清资信。俗话说:“借钱一副脸,还钱一副脸。”不能被借钱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而心慈手软。在决定借钱之前,要从平时交往过程中看其出手是否大方、用钱有无计划、有无正当收入等细节综合分析借款者信用情况。对出手大方、花钱无度、不守信用者坚决不借。因为,不遵守诚实信用原则的人从借钱之初就可能不准备还钱。  相似文献   

15.
“乞讨”的性质定位及救助管理模式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乞讨”行为的性质定位,学界主要有自由说和人权说。通过对这两种主流观点的缺失之深度分析,不难发现,乞讨的实质即生存权受到威胁时的一种自力救济,可以将其定位为“穷人的一项专有权利”。因此,在尊重公共安全和其他公民合法权益之前提下,应该对乞讨范围和方式作出相应规制,最终达到社会秩序与乞讨者合理利益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辜鸿铭曾说:“银行家是晴天把伞借给你,雨天又凶巴巴地把伞收回去的那种人。”此话后来被收入《英国谚语》,可见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几乎所有的银行家都嫌贫爱富,只乐意借钱给富人,热衷于锦上添花.“雪中送炭”不符合他们的商业规律。孟加拉却有个另类银行家,反其道而行之,专为穷人提供小额贷款.他叫尤努斯。  相似文献   

17.
刘晓妍 《社区》2014,(1):46-46
2013年12月12日,湖北省汉川市社会救助站正式投入使用,汉川市的流浪乞讨人员有了新“家”。  相似文献   

18.
《老残游记》为我国著名的古典白话小说,其语言基础主要是晚清口语,这些语言成分有不少是清代甚至晚清才出现的新词或新义,它们在近代汉语词汇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如“玩意儿”、“这么些”、表乞讨义的“要饭”、表女儿义的“姑娘”等。  相似文献   

19.
王姗姗  任芊  王洋 《社区》2011,(10):57-57
兔年春节,彭高峰或许是最幸福的一个人。2月8日,他终于找回了被拐3年的儿子彭文乐。“是我们的孩儿,是我们的孩儿。”彭高峰流着眼泪给家里打电话,不停地重复这句话。近日,知名学者于建嵘开设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颇受关注。一时间,“微博打拐”成为舆论焦点。相比中国,国外在打击人口拐卖上采取怎样的措施呢?他们在保护妇女儿童方面都有哪些妙招?  相似文献   

20.
辛岩 《中华魂》2010,(1):45-45,37
毛泽东认为,在经济建设中贯彻“统筹兼顾”的方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正确处理生活资料的生产与人自身的生产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前夕.帝国主义预言家宣称,中国众多的人口是“不堪负担的压力”,人民政府将由于解决不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不得不向它们乞讨过日子。针对艾奇逊之流的这种谬论,毛泽东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