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翟杰 《山西老年》2011,(5):25-25
那天一大早,我和妻子一起去选购新手机。 在商场看到一个类似“半块砖”的手机,便好奇地问售货员,她说这是一部老年人专用的手机,除了铃音响、按键大之外,  相似文献   

2.
那天一大早,我和妻子一起去选购新手机。在商场看到一个类似半块砖的手机,便好奇地问售货员,她说这是一部老年人专用的手机,除了铃音响、按键大之外,最大的一  相似文献   

3.
那年春节,我回家过年,哥哥、妹妹也都回去了,举家团圆,最高兴的自然是母亲。没想到,因为兴奋,加上连日来操劳,睡眠不好,母亲起夜时突然晕倒了!幸亏发现及时,送去医院,最后总算安然无恙,但精神大不如前。时常神情恍惚,丢三落四。所以,尽管假期已过,我却不放心走。母亲虽然舍不得我走,但是一向要强的她不愿意我因为她的缘故耽误工作,她强打精神,装出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说自己完全好了,催促我早点走。我拗不过母亲,只好去订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草原母亲”——都贵玛奶奶住的宾馆。房间里来访的记者很多,奶奶一一接待了他们。  相似文献   

5.
吴强  丛岩 《人力资本》2009,(2):80-81
即时聊天工具的普及,让我们不在QQ的岸上,就在被QQ骚扰的洪水中,如何拯救被不停打断的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6.
母亲做的饭     
小岸 《社区》2010,(20):58-58
母亲总有办法把粗茶淡饭做得喷香扑鼻,诱人口水。一样的程序.一样的材料,一碗普通的臊子面.一碟平常的炒米饭,只要经母亲的手,味道就会变得不一般。在饮食方面。母亲简直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  相似文献   

7.
SOS家庭是随着SOS儿童村事业的引进,在中国落户发展起来的新型社会组合家庭,是社会自然和正常收养家庭的补充形式——社会寄养家庭。与社会自然家庭和正常收养家庭不同,在SOS家庭中,承担教育主体责任的SOS妈妈,与其教育对象SOS孩子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和经济供养关系。正是这个基本特点决定着SOS家庭的教育起点与保障条件的质的规定性——SOS妈妈母爱的投入与投入方式的具体规定。一、母爱的真诚投入是SOS家庭教育起点在社会自然家庭和正常收养家庭中,因血缘和经济供养关系的存在,父母对子女的爱意、呵护(一般意义上讲)具有…  相似文献   

8.
宋绍武 《社区》2011,(15):62-62
童年的记忆里,母亲有一个硕大的藤篮,专门找人编制的,是那年头女儿的陪嫁。带到父亲这边来时,上面扎着好看的缎带,中间还有一个精心剪出的大红“喜”字。父亲笑着说,里面其实也没藏啥金银财宝,就是些女人家的寻常用品,还有以后操持家务的小物件。  相似文献   

9.
牛少玲 《社区》2011,(35):26-26
打从记事起,每次我们兄妹三个吃饭时,母亲总是催促:“快点吃,不然饭凉了!”我们刚加快速度狼吞虎咽时,母亲又说:“慢点,别噎着了!”于是我们又放慢了速度。我心里纳闷。到底该快点还是慢点?  相似文献   

10.
母亲拿着手机,愁眉苦脸地走进家门。手机坏了,来电话没有声音,刚才找人修,也没有修好。这多耽误事啊。母亲坐在窗前的老藤椅上,望着暮色沉沉的窗外,懊恼地自言自语。千里之外的儿子几乎每晚都会给她打电话,这手机不响,怎么能接住他的电话?接儿子的电话,对她来说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  相似文献   

11.
母亲做鞋     
程晓冰 《山西老年》2008,(11):21-21
母亲见我要走,又像往常一样,从床头柜里拿出几双崭新的布鞋。白色的滚边,黑色的紧口,铺着厚厚棉绒的软布拖鞋。鞋子里面塞了碎布头,将鞋面形状固定得饱满,十分漂亮。43码的藏青条纹绒布面的是他的,36码的牡丹图案红丝绒布面是孩子的,紫色暗花图案的是我的。  相似文献   

12.
陈火根 《社区》2011,(12):19-20
有一位特殊的女人,她从小失去双亲,还失去了双腿,她上班没有任何报酬,却每天像正式员工一样忠于职守;她没有双腿,却用一对板凳走出了一条美丽的人生之路。她用博大的爱滋润了138  相似文献   

13.
唐风 《山西老年》2012,(10):27-27
母亲年逾七旬,我也已至不惑之年,可在母亲身边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也许自己在兄弟姊妹中最小吧,母亲总爱当着我的面唠叨。结婚以前我总嫌她烦,有时母子俩谈不上一会儿就不欢而散,顶撞母亲几句也是常有的事。现在自己的儿子也上了学,才发觉母亲的话总是透着朴素的人生哲理。母亲勤劳、宽容、善良、节俭、大方。说她既节俭又大方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她的节俭体现在对自己,在我们姐弟几个没成家之前我没见过她给自己添置什么新衣服,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也总要先紧父亲和我们;而对外面的人她总是很大方,记得小时候家里虽然很紧张,但家里总是宾客盈门,妈妈总是尽自己的所能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我们几个孩子怕大人吃了属于我们的好东西,有时就会向妈妈提出抗议,可妈妈总说“有手不打上门客”“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之类的“格言”。  相似文献   

14.
陈洪娟 《社区》2008,(4):55-55
我10岁那年,父母离婚,我随父亲一起生活。 离婚后的父亲对我漠不关心,他常和一些浓妆艳抹的女人混在一起,每天都是到了深夜才回家。我经常吃些剩菜剩饭,一些好心的邻居看不过去,时常会接济我一些。他从不为我辅导功课,原本在班里一直考第一的我,成绩一落千丈。父亲的脾气越来越坏,我稍有不慎就会遭到他的打骂。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父母的怀里撒娇时,我都又羡慕又嫉妒。  相似文献   

15.
电影《建国大业》由172位明星零片酬演出,投资只有3700万元却卖出4.2亿元的票房。提到《建国大业》就不能不提到影视巨擘韩三平,而韩三平的成功,是因为有一位红色母亲一直对他大力支持,一直给他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王涛 《今日南国》2006,(7):41-41
每当听到解晓东唱起《中国娃》,每当“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呀”的歌声在耳畔响起,我的思绪就会和着泪水一起随爱飞舞。在朦胧的泪眼中,那幅永远定格在我童年岁月中的画面总会清晰地在眼前浮现——夜已深,静静的夜空里星星也眨巴着瞌睡的眼睛想要睡  相似文献   

17.
母亲打理她的菜园,就像勤勉的人打理自己的博客。推开老家的那扇小铁门,就算是登录了。"绿色",是模板永远的主打色。花花草草,各式各样,变换着四季的"公告"。  相似文献   

18.
蓝玉林  陈慧明 《老友》2013,(1):32-33
在寻乌县桂竹帽镇龙归村传颂着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20年来,一位母亲为了给3个残疾子女治病.用瘦弱的双肩背着儿女们辗转万里,到处求医问药。20年风霜雪雨,20年曲折坎坷,弯弯曲曲的山道。一行行的足迹,见证了母亲的大爱无疆……她背子求医的路程超过1.2万公里,搀扶子女锻炼下肢行走能力的路程更是难以计量。这位母亲就是龙归村妇女刘凤玉。  相似文献   

19.
高尔基的《母亲》是对俄罗斯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作者所塑造的母亲形象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形象的代表。母亲在革命真理的熏陶下,由一名胆小懦弱、逆来顺受的社会底层妇女成长为一名勇敢坚定、不畏牺牲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母亲的成长历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教育人、改造人方面的巨大作用。另外,作者也着力描写了一种崭新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交往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母亲     
我刚生下时,如死了一般,既不会哭也不会动。就在大家准备把我扔了时,是母亲的一句话留住了我。虽然在寒冷的正月把我放在那冰冷的铁盆里洗了个"凉水澡",但这一激,却让我闯过了生命的第一次大难。是母亲使我的生命得以延续,是母亲没有让我与这光明的世界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