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爱尔兰的任何小镇、哪怕只是公车绕两分钟就能把中心商业区包圆的小镇,书店的门面绝对是显眼的,光是小镇就能看出他们对文学和作家的重视,每个旅游品商店都有书柜,明摆着书籍也是这里的特色风俗之一。但不管在哪儿的书店里,你总能轻易找到“爱尔兰文学”、“爱尔兰相关史文”的柜台。  相似文献   

2.
和一位书虫朋友一起逛书店,我挑了半天只挑了2本,他倒好,不到半个小时,便怀抱着6本书到柜台结账了。看他买的书,最上面那本叫《普罗旺斯的一年》,还有什么《博尔赫斯诗歌集》等。我奇怪地问:你不是买过博尔赫斯的全集吗,怎么还买他的书?他笑着说:不一样啦,这本诗歌集内容更全面,封面也很漂亮,我一看就喜欢上了,喜欢就买呗。我觉得人和书的相遇,也是缘分。买那些陌生的书,我向来只凭感觉。这本《普罗旺斯的一年》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作者是个没听说过的外国人,但看书名就打动我了,我想内容肯定也不错……我张大了嘴巴,原来你是这么挑书的。  相似文献   

3.
巴黎书店:一道独特风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起法国,那可说的层层面面太多,文化艺术更是他们的特色与优势。仅这“书店”一栏聊聊就足以成为巴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究竟什么吸引着法国人爱书、习惯性地看书?因为书本购自莎士比亚书店?或者是因为书店邀请读者即必弹奏钢琴?还是因为左岸边上经常有名人出没?抑或什么都不是,  相似文献   

4.
娱乐世界     
笑话 书和药 药剂师走进一家书店,拿下一本书问道:“这本书里写着什么?” “不知道,没读过。” “你怎么能卖自己没读过的书呢?” “难道你能把你药房里的药都尝一遍吗?”  相似文献   

5.
书中水分从何而来●陆士华农贸市场上有“注水猪”,书店书摊上有“注水书”。过去只道是文章有水分,现在是连图书也有水分了。而且,这水分也是“注”进去的。往书里“注水”的门道很多,试举三例如下:其一是不管厚薄,是否适宜,平装变精装,变“假精装”,普通本变豪...  相似文献   

6.
阅读的姿势     
甘中利 《社区》2009,(17):18-18
朋友发来短信,向我推荐一本新书,是一名家写的,很好,嘱我有空看看。他,是我的一个文友,文字里相识的。交情甚好,也知道我爱看什么风格的书,但凡遇见了,总会向我推荐。我问:“书店可有卖?”他回道:“当然!”于是.跑去书店。打算和以前一样,先买回来,等有时间了,再慢慢看。进书店一看。人还不少呢!  相似文献   

7.
香港:殖民文化悄然退去香港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书店。他问:有关于邓小平的书吗?售书人回答:有,但不知道你要哪一种?孩子说:就要有电视系列片《邓小平》解说词的那种。我循声走过去,问这孩子:你为什么要买这样的书?孩子说:邓小平的逝世引起很...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2009,(7):93-93
真正驱动我们每一个人的核心动力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你拿起此书,并喜欢上了书中的观点,但是,你要从何开始梦想管理呢?这里有四个步骤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孙炳祖 《社区》2010,(29):58-58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大革‘文化’命”的岁月里,图书馆、书店里几乎没有什么文学书了。当时,老百姓有个说法,整个文学文艺界只剩下“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一个评论家”。差不多的文学书都归人封、资、修,“毒草”、坏作品之列.  相似文献   

10.
孟优悠 《成才与就业》2013,(15):126-127
每个爱书的人,也许都有一个开家书店的梦想,卖自己喜欢的书,按照自己喜欢的风格布置小店,要纯真、要梦幻、要舒适宜人。那为什么不开一家充满童趣的亲子书坊呢?开一家独立书店,最好的方式,也许不是什么书都卖,而是经过准确细化的市场定位,瞄准特定种类的书籍进行销售。  相似文献   

11.
馥碧萱 《社区》2014,(11):8-9
痴书如我,最爱的去处便是书店。求学阶段,学校附近的书店是我考试过后舒缓压力的地方;工作以后,单位附近的书店则是我一有时间就会跑进去上上下下逛个遍的;而对家附近的书店更是非常熟悉,搬家之后我会第一时间发现周边的书店,有新的书店开张我会像发现新大陆一般的欣喜。  相似文献   

12.
黄裳 《社区》2008,(32):4-6
现在已经很难记起自己最早读的是些什么书了。“读书”似乎也有种种不同情形,有被动的,有的则出于自愿。无论是私塾或学校,在那里读的都是老师指定的课本,没有自己挑选的余地。我是由大伯父(他是清朝最后一科举人)开蒙的,用的课本是上海出版的澄衷学堂《字课图说》,这是“看图识字”一类的识字课本,每半页三个字,左图右文,编辑得很不错,图画得也好,  相似文献   

13.
我读中学时,我的伯母在学校的图书馆工作,所以放学或假日时,我常常泡在一排排的书架中,任意阅读。现在还记忆犹新。那时我乱七八糟什么书都读——只要是我感兴趣的。读师范时经常去图书馆借书,那时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还有书店的图书很有限,种类没有现在的多,美术书在当时很难买到。象我现在仍然喜欢的《四世同堂》、《呼啸山庄》、《远大前程》、《傲慢与偏见》、《假若明日来临》、《巴黎圣母院》……以及张爱玲、柏杨、林清玄、三毛、龙应台等等作家的书,大多是在我参加工作后逐渐搜索来的。工作后开始喜欢上童话书,喜欢童话书中亲切、美…  相似文献   

14.
逛书店,选好书,是读书人的特有之乐。茶余饭后,节假日里,逛逛书店,跑跑书摊,即使没有买到自己需要的书,也是一种乐趣;如果能淘到心仪已久的书,则意外之喜不可言表。我平常无甚嗜好,爱买书、好读书占去了大半的业余时间。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不单有淘书之乐,常常又会淘出无奈之叹息。  相似文献   

15.
白雪 《21世纪》2006,(12):44-45
在人们的印象中,留学生的业余生活就是打工、上网和泡吧,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独自一人去泡书店。书店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精神粮库,也是现代城市的文化风景。更多的留学生通过书店,透过书香去近距离了解和感受他们身处的这个国家和地区。如果你现在身在美国,不妨在周末或者假期的时候去探访一下我们这里所介绍的书店,相信,这一定是一次神奇的文化之旅。  相似文献   

16.
2002年的时候,我在天涯的“闲闲书话”上开始发帖子换书,列了很多书的书目和介绍,但是书友们都反映没有什么书可以用来交换。有人怂恿我标价出售,因为开书店是我的梦想之一,所以很心动。后来在跟一个北大博士一起吃饭的时候,我把书店的名字定为“布衣书局”,当时的想法就是想让普通人可以用比较便宜的价格买得起旧书。——胡同  相似文献   

17.
迷宫书店     
宋明炜 《社区》2008,(14):16-17
在纽约住了五年,去过曼哈顿岛上的许多书店。但去得最多的是家门口的迷宫书店.它位于西一百十二街。临近百老汇大道。哥伦比亚的文科学生大多在这里买书,开学的时候,书店门口总会排起长队。但平时来这里闲逛也是一种享受。书店里的背景音乐极好,除了巴赫、莫扎特、爵士之外,还常常听到俄国、印度或南美的民歌。这家书店专卖人文类图书,而且总有成堆的好书作为“折扣书”出售。  相似文献   

18.
史飞翔 《社区》2011,(17):8-8
世间有一种人,他们嗜书如命,为书而生也因书而死。 早些时候有一位书呆子,人到暮年还不断买书。不仅如此,他还与书店老板约定。打算预留一笔钱在书店。委托老板待其死后,隔些日子就焚点新书给他,以便他在阴间也能照读不误。生前爱书死后仍不忘读书,这样的书虫可谓少见。  相似文献   

19.
买书与备书     
孙睿 《社区》2013,(5):6-6
在我家书柜里.没看过的书比看过的多。买书和不看书并不冲突,书不是食品,放久了也不会坏,现在买书是为了以后看的,有多久以后说不好,也许是1个月,也许是5年,反正是早晚的事儿,家里不开书店了,只能自己买书备着了。  相似文献   

20.
读书四题     
读书与眼睛读书的第一要素便是眼睛。这里指的是心灵的眼睛,或者说是读书人具备的灵气和悟性。只要具备了这双眼睛,你才能知道什么书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样的书该怎样读;只有拥有了这双眼睛,你才会明白什么叫有字书,什么叫无字书,什么时候书才能越读越厚,什么时候书才能越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