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月林 《社区》2011,(4):39
"今年太冷了!""简直冻死人了"……这是最近一两个月来,人们最常谈论的话题。从2010年10月初开始,连续到来的冷空气,使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骤降,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还飘起了雪花。尽管冷空气过后,气温已略有回升,但人们对"冷冬"的担心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
刘坤 《百姓生活》2013,(2):77-77
有保健学家认为,要想提高人的“冷适应”能力,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以寒制寒”。具体方法很多,但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饮食及接触冷空气和冷水。 适当吃些“冷食品”。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肠胃健康者不妨适当地吃螳性冷食物和凉荣,喝些凉开水。冬天如能经常饮用凉开水,则有预防感冒、咽喉炎之功效。尤其是早晨起床喝杯凉开水,能使肝脏解毒能力和肾脏排洗能力增强,促进新陈代谢,加强免疫功能,有助于降低血脏,预防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3.
韦盖利 《今日南国》2013,(10):51-51
现在人们骂某人头脑不好,往往会说“你肺子进水了”。这一说法最早是由隋朝的侯白提出来的,《太平广记》中记载了“州举秀才”侯白对越国公杨素讲的一则笑话。杨素问侯白:“现在有一个大坑,有几百尺深,你如果进去的话,你有什么办法出来呢?”侯白说:“我只要用一根针,在脑袋上扎个洞,把头脑中的水放出来,放满一坑,就可以浮水上来了。”杨素就问他:“头脑中哪里有那么多水?”侯白就说:“要是头脑里没那么多水,那为什么肯跳进那么深的坑里去呢?”  相似文献   

4.
王荣华 《山西老年》2012,(11):63-63
专家提醒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秋冬之交不断有冷空气袭来,气温变化大,在剧烈的温度变化中,人们极易患上“气象过敏症”,所以要特别注意防范。气象变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周期性的缓慢变化,另一种是非周期性的剧烈变化。人体对这两种变化均需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完全适应。当然,人体这种适应能力是有一定限度和差别的。  相似文献   

5.
阿峻 《社区》2012,(9):33-34
当前社会,“隔代抚养”是一种普遍现象,对其利弊,人们也有着不同的看法。现如今在“隔代抚养”模式下,孩子发生伤残甚至死亡的意外事件时有发生,对此,老人们有监管之责吗?如果孩子父母离异,老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有没有法定的“探视权”…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1.6亿之多的老年人口,正给“银发市场”带来巨大商机。但令人忧虑的是,老人消费市场陷阱密布,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7.
张晓波 《百姓生活》2011,(10):57-57
辛亥年,爱新觉罗·溥仪年仅5岁,虚龄6岁。这一年的下半年,革命席卷中国,大清帝国的终结,已指目可待。但这位小皇帝关于清帝国最后岁月的记忆,却几乎一片空白,“我糊里糊涂做了3年皇帝,又糊里糊涂地退了位。”溥仪说。  相似文献   

8.
“西学中源”与明清社会文化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学中源”与明清社会文化心态张增一从明末清初开始,中西两种伟大的文化正面相遇了。与此同时,在中国知识界产生了“西学中源”的说法,并在清末广为流行。关于这种说法是否正确,随着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断深入,现在已无需回答,但它留给我们的问题至今仍令人...  相似文献   

9.
在伦敦,老百姓“偶遇”国家领导人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但英国老百姓都几乎不会“激动不已”,因为领导职位也只是一份工作,而领导人也是普通人。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各族的“天梯”神话里,说到古人可以凭借“天梯”自由上下天地之间。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天梯没有了,人们就上不了天了,这就是“绝地天通”神话。为什么会有“天地相通”的说法?为什么又会有“绝地天通”的说法?从“绝地天通”神话里我们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 一、为什么会有“天地相通”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
闻学良 《中华魂》2013,(17):38-39
“破格提拔”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其本意是要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用人观念,真正做到“不唯资历选人、不拘一格用人”。毋庸讳言,“破格提拔”帮助许多优秀年轻干部走上更高级的工作岗位,为年轻干部开拓了一条更为宽阔的晋升之路,这是让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需要。“破格提拔”本身没有错。  相似文献   

12.
中唐封建说     
我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已断断续续地进行了五十多年,但至今仍未能解决。我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其说法不下七八种之多。其中之战国封建说,虽似有“定于一尊”之  相似文献   

13.
阿春 《社区》2009,(9):36-36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时节,它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由于冷空气仍在活动,气温多变且温差很大。所以有些地区一天之内天气会有急剧的变化,有时早晨是旭日东升,春风送暧,中午还阳光暴晒,气温骤升,但到了傍晚就可能寒流突至,冷气逼人。由此,在养生上民间有“春捂”一说,流传着“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的俗语。  相似文献   

14.
王彬 《百姓生活》2013,(6):38-38
很多人在发生纠纷。致人受伤后,大多会选择“私了”。但这份看起来有效的协议,是否真的能保障双方的权益?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审结了数起该类案件,法官提醒市民纠纷“私了”易引起新麻烦。  相似文献   

15.
孙成栋 《社区》2012,(9):25-26
2011年12月22日,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文峰街道长坝社区居民曹文刚握着社区“居民书屋”管理员的手,感激地说:“'居民书屋’的作用还真大,都成了我离不开的‘加油站’了!”原来,一天前,在企业从事技术工作的小曹遇到了技术难题,跟往常一样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社区’“居民书屋”,于是,趁第二天休鼠来到书屋寻找“老师”,没想到还真“找着了”。  相似文献   

16.
谈到假说法,人们常常用“兴起·衰落·复兴·确立”四阶段模式来描述其曲折的历史演进过程。劳丹认为:“在17世纪中叶经常被笛卡儿、波义耳、胡克、惠更斯和世称‘皇港’逻辑学家所采用的假说法到了18世纪至30年代就失宠了,……但正是这同一备受方法论家和哲学家普遍责备的假说法过了三代就被重新复活并要取代在启蒙运动中颇受哲学家和科学家重视的那个归纳法。”①无独有偶,我国学者周忠昌在其《西方科学方法论史》一书中也指出:“假说一演绎法(简称假说法)是在近代科学时期兴起和发展的,它经历了不无曲折的发展道路。大致说来,它…  相似文献   

17.
在上海小刀会起义之初,刘丽川的相关言论和声明,往往成为人们研究上海小刀会与太平天国初期关系的重要资料。文章依据基本的历史事实,对刘丽川说法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刘丽川的这些言论和声明,用以表明小刀会对太平天国的向往和拥护则有余,但要以此证明双方已在事实上建立起联系则不足。刘丽川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策略性考虑而编织的“美丽谎言”。  相似文献   

18.
一个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的重庆青年,回国后做了名村官,有人说这是“中国梦”。也有人说,这或许是场作秀。但27岁的秦王月飞不理会这些,他努力摆脱掉“耶鲁”的光环,融入乡村生活。  相似文献   

19.
在特定的历史年代,人们曾经认定:城市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城市基层政权组织,也是人民经济生活的统一组织者;其经济基础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而全民所有制是主体;是改造旧城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城市的工具;是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最好的组织形式。但后来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在沿用“城市人民公社”名称的前提下,基本上否定了前面的说法,城市人民公社的涵义几乎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反映了城市人民公社在我国的破产,更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党。  相似文献   

20.
“解手”是人们对上厕所的一种文明说法。古代战争之后,都会发生大规模的移民,那时候的移民是强制性的,因此,有些人留恋家乡,不肯离开故土,便想方设法逃避,但最终还是逃不过被迫迁徙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