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稀有的陨石撞击秘鲁村庄,发出砒霜的味道,导致200多名村民患病秘鲁科学家确认落在秘鲁普诺省的的喀喀湖畔的怪石是稀有陨石。上周,一颗怪石落到秘鲁的一个偏远村庄,凡是接近过怪石的村民都感觉头疼、恶心。最初,有科学家怀疑是碰巧此时地下火山爆发或有放射性物质。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芍药村,这个隶属关系明确的冗长地名在几个月前还不为入知,如今却出名了,各大媒体争先恐后来到这片平凡的土地上,芍药村一片沸腾,面对各路记者,村民们也由最初的耘鲜惊喜变成后来的安之若素,这不亚于选秀造星的蹿红速度着实让人惊讶--一个拥有160户人家的小村庄究竟何德何能吸引了众多目光?  相似文献   

3.
使用大规模的跟踪调查数据,从村庄民主自治开展的角度,研究了村庄合并和治理重心下移两类治理单元调整对村庄“四个民主”的影响。结果显示:村庄合并后,村民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概率、村庄召开村民大会的频次都会降低,民主自治开展困难;治理重心下移后,村民民主参与的概率、村庄召开民主大会和民主评议的频次都会提升,民主自治较易开展。从影响机制看,村庄合并会减少村民获取重要信息的便利性,进而降低村民的民主参与概率;重心下移会提升村民的政治效能感和重要信息获取便利性,进而提升村民的民主参与概率;单元调整后,村民公共事务参与积极性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村庄的民主管理。进一步研究发现,村庄合并后,提升交通便利性能激活村民部分类型的民主参与热情,但难以解决民主管理难题;重心下移后,议事会或理事会能承接部分村庄自治活动,而村庄合并难以达到类似效果。不论治理单元如何调整,提升村民的政治效能感和信息获取便利性,激发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热情,对开展村庄民主自治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依据对村庄问卷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发现村财收入影响村庄发展水平,新农村建设需要发展集体经济;“经济能人”主政是村庄政治中的普遍现象,村民在选举过程中倾向选择有能力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候选人;村民自治过程除了加强村两委会组织与制度建设之外,还需要加强对村庄老年协会与乡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引导工作,全面增强村庄自我治理的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村庄在经营体制上大多数已转型为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但是依然有少数村庄实行集体经营体制。集体经营体制之所以在少数中国村庄取得成功,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集体经营体制也具有较高的经济绩效。但是,村庄集体经营体制存在着针对分配的两个问题:一是村民对公平分配的要求有可能抑制村庄领导人这种生产要素有效地发挥作用,二是领导人可能利用权力侵占集体资产。对这两个问题的权衡决定了实行集体经营体制的村庄在分配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及集体经营体制的稳定性和演变。  相似文献   

6.
村庄经济类型是影响村民公共参与的重要变量.文章结合两个不同经济类型村庄的实践,从公共参与的动机和目的、行为和态度、参与主体的构成等方面,对现阶段中国农村的村民公共参与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不同经济类型村庄村民公共参与的差异和特色.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困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村民自治的制度目标是:通过村民的"四个民主"活动,实现转型时期中国农村治理方式的民主化。然而,由于村庄内部的两个行为者———村干部和村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利益冲突,以及二者力量的不对称,致使"四个民主"的发展呈失衡状态。要改变这种状态,国家必须作为村庄外部的主要力量监督和保障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对二者的矛盾加以协调,对其他三个民主的实施加以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关于村干部角色行为的研究有两种取向:一是对村干部应该如何的“名”的研究,二是对村干部实际如何的“实”的研究。赵村的村干部的“名”与“实”经历了从融合到偏离的历史性嬗变。改革开放后,因对村干部有了新的要求与期待,历史变迁的惯性及相应的政策及制度性规定为村干部角色行为提供了基础,包办型村干部经历了“名”与“实”的短暂融合。但随着村庄出现可赢利的巨额集体资产,村干部以派性斗争为核心争夺村庄权力,以自我获利为目的,造成村庄集体资产流失,村民利益受损,赢利型村干部的“名”与“实”严重偏离。以制度治村为核心的纠偏机制的运行,以期扭转赢利型村干部“名”与“实”偏离的行为,却导致了放任型村干部的出现,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名”与“实”的偏离,村干部“名”与“实”偏离的困境依然没有摆脱。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桂北民间4个村庄150名村民的调查访谈,探讨了村民崇拜伟人的初始动机和自我意识,分析了伟人崇拜作为一种民间信仰的性质和自觉的伟人情结、公正和谐的道德与人格操守等特点以及对和谐村镇建设的影响,提出了发挥作为民间信仰的伟人崇拜的动力、凝聚、文化、教化四大功能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后的部分村庄通过合作经济模式,建立起单位化村庄治理结构,表现为村民对富有集体资源的村庄形成了利益依赖结构与精神归属寄托关系.这种单位村庄治理结构增强了村庄治理的合法性与有效性.而该治理结构建立的根本动因在于村民对集体安全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一天,村庄里来了一个陌生人。他告诉村民,他将以每只10元的价格收购猴子。村庄附近的森林里有很多猴子出没,村民们开始对它们进行大肆捕捉。收购人以每只10元的价格,收购到了几千只猴子。当猴子的数量减少的时候,村民停止了捕捉。  相似文献   

12.
在湖北省来凤县翔凤镇红岩堡村,每逢天气晴好,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便用轮椅推着一位下身瘫痪的年轻人外出遛弯儿。他们既不是祖孙,也非亲非故,但5年多来,这位老人放弃在湖南县城衣食无忧的优裕生活,千里迢迢来到湖北这个偏僻的村庄,像呵护亲孙子一样照料着这个不幸的青年。他的大义善心,挽救了一个贫苦之家,在当地村民中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村庄“一事一议”是指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村庄“一事一议”制度进行融合,以优化村庄“一事一议”制度结构、提升村庄“一事一议”制度运行绩效的过程。互联网+村庄“一事一议”可产生积极效应:优化传统的村庄 “一事一议”制度模式。互联网+村庄“一事一议”的实施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村庄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村庄互联网信息技术人才较为匮乏;村民对互联网+村庄“一事一议”的接受度较低;村庄互联网信息技术共享存在障碍。互联网+村庄“一事一议”的优化路径在于:确定互联网+村庄“一事一议”的高效、便民目标;大力推进村庄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引进服务村庄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人才;不断强化村民关于村庄社会治理的“互联网+”认知;搭建村庄“一事一议”有效运作的互联网治理平台、促进信息共享;为互联网+村庄“一事一议”的有效运作提供组织、机制及制度保障。   相似文献   

14.
周红亚 《社区》2011,(33):1-1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人文科学研究院专家教授一行来到江苏太仓,探讨社区建设、社区养老等课题。专家教授的言谈中,说到江南特色的人居环境,熟悉的情景是:小河、流水、人家,青衣、黛瓦、炊烟;习惯的用语是:村庄、村委、居委、村民自治等;  相似文献   

15.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人文科学研究院专家教授一行来到江苏太仓,探讨社区建设、社区养老等课题。专家教授的言谈中,说到江南特色的人居环境,熟悉的情景是:小河、流水、人家,青衣、黛瓦、炊烟;习惯的用语是:村庄、村委、居委、村民自治等;  相似文献   

16.
和谐农村社会是村庄转型的预期目标,其实现需要社会各种资源的整合,村民道德培养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和谐农村社会的重要支撑。道德,作为一种重构村庄社会的“隐性或者软性力量”,会使村民在思维、认知、行为选择等方面产生协调,从而形成强大的向心力,有力地保障并推进村庄转型的正向变迁进程。  相似文献   

17.
这个尾矿坝建在人口密集的村舍附近,从动工之日起就受到村民的质疑向阳寨,一个拥有900户居民的村庄,位于辽宁省海城市境内。12月1日,48岁的村民谷宅泉推着独轮车走在田埂上。在他的四周,原来的村庄早已面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村庄秩序的研究主要基于国家一社会的理论框架之中,而很少关注村庄内在结构状况对社会秩序生成的影响。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沿革来看,农民作为村庄社会中的主要行动者,其利益的参与、整合与安排不仅决定了村庄秩序的具体表征,而且亦是实现村庄社会有序运行的主要动因。伴随市场经济的社会发育,村庄结构日趋开放,以及国家现代社会管理方式的变相运作,村民自治被视为村庄秩序内生获得的恰当表达,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现行村民自治制度的困扰,却意味着理性化村庄秩序将会经历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村民自治运作中的权力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自治的运作实际是村落场域内各权力主体之间的博弈过程。在现阶段中国农村村民自治运作中,权力博弈场内的主要局中人是政府、村干部、头面人物、普通村民。由于受村落场域多元性的影响,各类村庄权力主体在不同村庄的公共权力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有所差异,因此形成了干部支配型、精英主导型、群众自治型等多种村庄权力结构。村民自治运作中的权力博弈势必导致各类权力主体在村庄公共权力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改变,并引起村庄权力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实际制度安排及其运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与地方政府领导人推进村级民主化的努力程度相关 ,但其根本作用的还是村庄的经济 ,尤其是集体经济的发展水平。为此着重分析了村庄集体经济的强弱与村民自治实际制度安排、运作之间的关联 ,并在福建省内择取不同类型的村庄 ,通过对其具体运作过程和主要功能的比较进行了实证验证。最后指出 ,村民自治实际制度的安排在村庄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层次上具有可选择性 ,因而应从村情特点出发积极探寻切合实际的村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