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晓 《社区》2011,(2):31-32
过春节,什么活动少不了?有调查发现,七成人认为是"送礼",但送礼也让不少人头痛。近日,一项调查发现,87.38%的受访者存在"送礼焦虑",他们都曾或多或少地为送礼发愁。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和社会交往的扩大以及其他原因“,送礼风”“、人情债”也愈演愈烈。人生因“送礼”而累,世人谈“人情”色变。有数字为证:据陕西省社会调查队对2000户居民调查,平均每户年送礼支出相当于家庭全年房、水、电、交通、邮电、文娱、医药、保健、保育和学费10项支出总和的1!3倍,443户入不敷出家庭有30!23%户与送礼太多有关。又有权威调查指出,我国6亿居民一年送礼费用合在一起可建造一座三峡大坝!诚然“,礼尚往来”为国人传统,“礼”是人际关系的“调味品”和“增色剂”。撇开“礼贿贪官”不论,礼尚往来…  相似文献   

3.
送礼的学问     
李大伟 《社区》2010,(2):62-62
中国,过去是礼仪之邦,现在是礼品之国,礼仪是待人接物的礼貌规矩,“杖者出,斯出矣”。礼品是商品,是人情投资,有时更是人情投机,办事送礼、过节送礼、见面送礼、喜事送礼、丧事也送礼,现在,送礼是一门处世为人的学问。  相似文献   

4.
唐颐 《社区》2011,(3):32-32
在欧美国家里,很少看到愁送礼的人。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欧美人不爱“随便”送礼,送礼也是宜巧不宜重,宜熟不宜生。  相似文献   

5.
送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各国对送礼习俗也各有不同。送礼要送的贴心,就必须了解对方的收礼文化和习俗,以免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我国送礼成风,造成很坏的影响,一些领导干部生病住院、新房乔迁、过年过节,红白喜事,成为收礼的机会,老百姓很不满,如上下级之间、业务来往,亲朋好友之间礼尚往来,怎样确定是亲情还是变相行贿、拉关系。在当前反腐败形势下,要为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一点理论依据。明确“礼”和“贿赂”之间的界限。本文就中西方送礼行为下所反映出来的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差异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人为礼累     
我们中国人太讲礼了,讲礼的格言真不少,什么“来而不往非礼也”,什么“礼多人不怪”,什么“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等。这“礼”,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礼”的物化,就是老百姓说的“人情”。 于是在人际交往中,就有了送人情与还人情,送礼与还礼的往复无穷的活动。这种礼尚往来的活动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送礼的项目多如牛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一生,亦和常人一般具有送礼和收礼、却礼的经历。其却礼:讲规矩原则;送礼:讲品位实用;收礼:讲有来有往;对礼品的处理:讲方式方法。毛泽东的“礼品观”折射了其伟人风范品质:坚强坚定的党性;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切领悟;灵活的处世之道。毛泽东的“礼品观”在当今有很大启示价值:公款送礼之风绝不可行;要掌握好公务送礼的尺度;公职人员应严守有关法纪;领导干部当率先垂范,正风易俗。  相似文献   

8.
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时代大潮使得许多中国人更深刻地领悟了“人是社会的动物”这一真谛。有关人际关系的书籍、刊物热门畅销;许多人在默默无语马不停蹄地跑关系。此际,自古存在的调整人际关系的礼品,又充当起了润滑剂的角色。频频的礼尚往来,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来了社会效应。“走后门”、“不正之风”、“无礼(钱)办不成事”、“权钱交易”、“反腐倡廉”等语词都同礼品结下了不解之缘。围绕送礼,时时泛起各种褒贬,而更多的是大众的不满。不满过后,却是送礼频率的加大。人们陷入了这样的矛盾境地:一方面愤愤于送礼风下的不公…  相似文献   

9.
礼不在贵 有情则重 不知何时,春节送礼也成为了一个传统。一件理想的礼品对赠送者和接受者来说,都能表达出某种特殊的愿望,传递出某种特殊的信息。如今,上下级之间送礼方式从“烟酒时代”升级到什么方式?  相似文献   

10.
水水 《人生与伴侣》2007,(12):59-59
“刷信用卡消费满1000元,可申请免息分期付款”、“方便消费,减轻消费者还款压力”……为了在日渐扩大的信用卡市场占据有利地位,各家银行针对信用卡的优惠,如开卡送礼、免年费、购物折扣等越来越多,而“免息分期付款”成了不少银行主推的亮点。然而,冲着“免息”、“分期”而去的消费者本以为“占了便宜”,使用后却发现,情况与当初想的大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细节日本     
范作申 《21世纪》2004,(3):44-45
日本的民俗文化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对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你去日本留学,不可不了解一下日本的民俗风情,以便较快地融入日本社会。笔者是专门从事日本文化研究工作的,并多次去日本实地考察研究。在众多的风俗礼仪中选择两个以飨读者。中元、岁末大送礼7月15日是日本的中元节。中元节是与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和10月15日的下元节相对应的。在日本中元节实际上已经成为专门的送礼节,日本人称其为“御中元”。在素有“多礼之国”之称誉的日本,需要送礼的节日多得数也数不清。除了“御中元”、“御岁末”这两大送礼季节以外,…  相似文献   

12.
金尚宾 《中国农村》2009,(12):28-31
眼看双节将至,年会群集,各式数码礼品即将横行天下。不少人忙着送礼拍马屁,如果你拍领导拍女友拍男友拍客户摸不着门,不妨瞅瞅《百姓Taxi》与猫扑做的联合调查,让送礼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3.
每当人们议论起“送礼”的事情,自然会联想到送礼人往往是求人办事的老百姓。然而,这里说的事却与常理相反,是静乐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志荣这位“当官的”两次给老干部“送礼”。第一次“送礼”是在2001年9月。在一次县委老干部工作领导组会上,当老干部局局长汇报了全县老干部工作的情况后,王部长恳切地说:“做好老干部工作不仅仅是职能部门的事,也需要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刚才,我听到老干部党支部的学习资料很少就很着急,虽然组织部经费相当紧张,但再困难也要为老干部所有的党支部各订阅一份《党课》杂志,作为礼物送给…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特别讲究送礼的国家。朋友同事之间要投桃报李,礼尚往来,有来不往非礼也,有求于人要送礼,巴结上司要送礼,跑官要官要送礼,越是地位高的人,送礼的人就越多,礼就越贵重。那么,怎样看待、处理礼品,普通人可见修养品质,官员则可见官德官风。毛泽东的“礼品观”,就显其高风亮节,很值得借鉴。据陪伴毛泽东12年的管家吴连登说,外宾送的礼品,内宾送的土特产,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那时候,毛泽东一家子就靠他的每月404.8元工资生活,常入不敷出。因此,吴曾劝说毛泽东,反正这些礼品是送给您的,您吃了用了都是应该的。不料,毛泽东作了这样一…  相似文献   

15.
阎锡山轶事     
六十“下不为例” 抗战期间某年,避居克难 坡的阎锡山以“同志会”会长 名义宣布:“不许下级干部给 上级干部送礼。如果私下收受 礼物,等于贪污纳贿。”他还给 该会规定,“犯烟赌赃欺者处  相似文献   

16.
什么叫幸福,幸福没有标准。有人说,老年幸福不用研究,钱多肯定幸福;房子大,地位高,就幸福。做出的研究结果正相反。有个名大学的名教授,两个孩子是博士、博士后,都在美国。老教授有一天下楼梯,滑了一下,股骨折了。孩子们都在美国,老教授是孤苦伶仃,冷雨敲窗,青灯对壁。所以说,人的幸福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健康。这是幸福的基石。70年代送礼送什么呢?点心;80年代送礼送保健品;90年代送礼送鲜花。21世纪最宝贵的是送健康,怎么送健康?健康最好的就是“养心八珍汤”。“养心八珍汤”那是真…  相似文献   

17.
陈湘鹏 《人力资本》2008,(10):51-53
早些年找工作要托人送礼,兵团来看招聘报纸“按方抓药”,如今坐在酒店中与猎头讨价还价,不同时代求职者的故事也反映了人才服务市场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金陵瞭望》2008,(19):59-59
近日.浦口区建设局向全系统干部家属发出“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精神.当好家庭“廉内助”的倡议书。倡议书中呼吁.机关干部的家属要不断增强法制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使那些想通过家属“吹风传话”的找不到门.行贿送礼的进不了门.  相似文献   

19.
北京的爷     
倪萍 《社区》2013,(35):61-61
上了出租车我就跟师傅说:“前面红绿灯往右拐。”说了三遍,师傅也没应声。“师傅,你睡着了?”“死了。”妈呀,一具尸体拉着我满街跑。“在昆仑饭店这儿堵一上午了,这车就没动窝儿,我都快睡着了。大街上跑的全是送礼的车。”  相似文献   

20.
言诚 《中华魂》2015,(1):31
2013年9月初,在哈尔滨依兰花县高级中学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一班主任因教师节学生未送礼物,训斥学生整整一节课,内容大致是:“教师节送礼是惯例,我一个都没收到,别的老师都笑话我。你们不看一看我咋交待,人家别的班都买了,咱班没买你说我丢人不丢人……你们咋那么没人性呢?穷嗖的,抠嗖的,那么不要脸呢?”因为学生没送礼,训斥学生一小时,课也不上了,可见在这个老师心目中,“我的心中只有礼”,礼品分量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