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王静波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5,21(6):36-38,41
美德伦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优良道德品质及其实现(即美德的养成)的伦理学学科。美德伦理学自身的价值合理性及其复兴的趋势对当代大学生美德教育有诸多启示。本文在对美德伦理学的缘起和复兴等理论问题的探讨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关于当代大学生美德教育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海明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1,(2)
美德伦理学是一种美德中心论,在这种伦理学中,品德、美德和行为者居于中心的、决定的、主要的地位,而道德、规范和行为则处于从属的、次要的、被决定的地位。它的论据,一方面在于:做具有美德的人比做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更为根本、更为重要、更具决定意义;另一方面则在于:美德是评价一切行为正当与否的终极标准。 相似文献
5.
6.
7.
8.
他从小就是个孤儿,福利院就是他的家。他天生就热爱音乐,长大后,曾经想报考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可是由于没有经济支持,他只好放弃。后来,他又想学习钢琴,同样的原因,梦想又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10.
喻文德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5):102-105
为人民服务转化为个体的美德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为人民服务具有鲜明的道德属性和丰富的道德内涵。为人民服务的美德是目的和手段、权利与义务、利己与利他、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每个公民都要立足本职,服务社会,乐于奉献。 相似文献
11.
童建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9(5)
作为多元社会中国家治理的艺术,协商民主与美德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协商民主不仅是不同主体间沟通和对话的形式,更是不同主体培育和实践美德的重要载体。社会主体的美德决定着协商民主水平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当代中国的协商民主制度为弘扬政党伦理和建设公民道德提供了有利且重要的渠道。但是,协商民主的异化会压挤美德的生存空间,戕害美德的形成与发展,酿成美德风险。 相似文献
12.
DAI Sheng-peng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3)
美德,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长期沉淀下来的精神文明成果,是指能够使个人和社会都臻于完善与完美并且被普遍认同、期望和赞美的品德或德性,是一个社会最高价值评判标准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因此获得和养成美德,是我们的道德追求之所在,是我们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与方法。我们要养成美德,就应对美德有一个深刻而全面地认识。了解美德的含义与评判标准、美德的特征、美德的分类、美德的获得与养成的途径与方法对个人道德人格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华威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21,21(4):7-12,44
在伦理实践生活中,美德伦理品质有利还是不利于其拥有者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学术研究的争论可知,美德伦理品质既能够为拥有者提供评判伦理行为的标准,又可以为其做出伦理行为提供动力,特别是在实际的伦理生活中美德伦理品质能够帮助拥有者获得幸福生活.因此,美德伦理品质有利于其拥有者.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姚晓娜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2):20-26
环境美德伦理学是从美德伦理视角研究环境伦理,是环境伦理学的新兴视域。环境伦理学在规范伦理学向度建构的困境和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复兴方面提出了环境美德伦理学问题;环境美德伦理学的主题是"美德与自然",中西方伦理学有一定的思想资源;美德统摄并反映人的存在,环境美德反映人在生态之维的存在,并且共同体孕育人的美德,故而环境美德是反应人的生态存在并由生态共同体生活孕育的美德;根据拓展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路径,环境美德的德目包括敬畏、仁爱、简朴、节约、平等、公正、责任等。乡土教育和日常生活批判中进行环境美德教育是培育具有环境美德人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
“能够写文章——能够写一手好文章,这是一个人的美德。”
这是我爱向中学生们说的一句话。我对他们说,千万莫以为文章的事只是那些作家的事。你若想成为一个完人——完美的人、完善的人、完整的人。就当知道这完美、完善、完整,有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这便是:你能写文章,写一手好文章。你日后无论从工还是从政、从军、从商,都得有这个基本本领。文章既是一个人的面子,也是一个人的里子。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