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式风格居室设计在对传统居室文化的追思中进入世人的视野。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的当代居室设计,新中式风格居室的色彩灵感来自两千年的传统色彩文化积累的包蕴丰富的色彩调和原理和配色方案,其强大的中国特色的感召力、象征性是新中式居室的“中式”风格得以张扬外显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前缀“老”和“老”缀词语义色彩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名词前缀“老”是由“老”词虚化而来 ,“老”缀及其所构成的原有“老”缀词可大致分为“老1”、“老2 ”、“老3”、“老4 ”四类 ,分别具有“可尊可敬”、“可亲可近”、“可笑可怜”和“可怕可恶”的不同语义色彩 ;新增“老”缀词中除表亲属称谓的可归入“老2 ”外 ,多数语义色彩不稳定。由“老”词虚化为“老”缀是一个过程 ,“老”缀本身仍可再虚化 ,所以 ,“老 +姓”中的“老”已成为词缀无疑 ,而部分老牌“老”缀及其“老”缀词的语义色彩已虚化得不复存在。“老”缀的不同语义色彩是含义丰富的“老”词沿不同方向虚化的结果 ,不能片面地认为“老”缀单纯地起源于“轻慢之词”和“混号”。现代汉语中“老”缀的基本语义色彩是“可亲可近”和“可笑可怜” ,其中“可亲可近”代表了“老”缀的主体语义色彩。表示“可亲可近”这种语义色彩的“老”缀构词能力的迅速增强和“可亲可近”这种主体语义色彩的形成 ,源于正在形成的更加平等、自由、宽松、现代的新型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将”字句与“把”字句基本相同,因此大都可以互相替换,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将”字句结构简单,“把”字句结构形式复杂;“将”字句文言色彩较浓,多用于书面语,“把”字句口语色彩浓,多用于口语。通过定量分析统计了两种句式的使用比例,认为语体差异是造成“把/将”句共时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室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居室的色彩搭配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居室设计中,我们应当合理进行色彩搭配与组合,充分展现色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文章通过对居室色彩搭配实例的比较,分析了色彩在居室设计中的情感特性,阐述了居室设计中应用色彩的基本原则,并以不同的居室空间为例,论述了在居室设计中如何根据空间功能的不同应用色彩。  相似文献   

5.
李海珉 《社区》2009,(23):42-43
1937年11月,淞沪沦陷.柳亚子先生蛰居上海“孤岛”.激愤地把自己的居室取名为“活埋庵”,在活埋庵内柳亚子将自身活埋了整整三年,52岁那一年他写下了一篇“誓死抵抗,取义成仁”的遗嘱。  相似文献   

6.
“结构时期”是塞尚艺术观形成及其实践的重要时期。他将绘画定义为“作为表现感觉的手段”,并围绕着如何获取“感觉”和如何表达“感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实验。他在自然中寻找“母题”,获取有强度的感觉;他探索出一系列表现“感觉”的独具特色的手段“纯粹内脏的、筋肉活动的感觉”的色彩表现方式,在总体平面的格调中赋予物体一定的浮雕感,以及追求画面结构的稳固、严密。  相似文献   

7.
夏竦生活时期的诗坛,新旧诗风交替过渡。夏竦的文学思想与诗歌创作具有两面性:既有对西昆体的继承与发挥,也呈现出诗文革新派的风格;既有“唐音”的余绪,也有“宋调”的先声。在中国古代诗歌由“唐音”到“宋调”的转变过程中,夏竦的诗歌创作带有明显的过渡色彩,即宋代诗风形成中的过程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当代彝文诗歌创作”,按诗体形式和艺术风格将其分为“旧体诗”和“新诗”两大块。“旧体诗”创作以“颂歌型”为主,明显带有传统“克智”艺术技巧及民间文学的色彩;而“新诗”创作则呈现题材广泛性、风格多元化的趋势。但是,两类母语诗歌创作都在开拓与超越上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在“VV着”格式的影响下,“AA着”、“XX着”、“ABAB着”、“AABB着”等重叠形式相继产生。形成了一个“△△着”语法框架。“AA着”、“XX着”之类格式的句法功能、使用范围、感情色彩等都与“VV着”格式相似。最近几年,由于因特网的日益普及,“△△着”格式有蔓延之势。本研究表明,语法的发展演变也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  相似文献   

10.
金玉 《延边大学学报》2005,38(4):120-123
朝鲜族舞蹈是一种综合性舞蹈艺术,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以形体来表现感情、性格和色彩,具有本身内在的发展规律和表达形式。朝鲜族舞蹈所体现的直发力和传导力、“形”与“力”、“力”与“力”、“形”与“形”的关系是朝鲜族舞蹈风格表现形式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意象不同凡响《麦克白》熠熠生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麦克白》众多的意象中,“外套”和“孩子”这两个意象的使用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增强了悲剧的震撼力和人物的悲剧色彩,使《麦克白》这部伟大的悲剧熠熠生辉,永世流传。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光辉思想,是建国以来四十余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指明了方向。本文从五个方面剖析“左”的根源、表现、实质及危害:第一,“左”带有革命色彩,容易迷惑人;第二,“左”的历史长、根子深,不易克服;第三,“左”已形成一种习惯势力,有顽强的惰性力;第四,左”的认识根源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不易解决;第五,“左”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不易清除。  相似文献   

13.
“创造”诗派在诗歌语言形象的色彩表现方面 ,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他们比较注重诗歌语言形象与诗歌情绪的色彩感应 ,诗歌中的色彩运用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艺术个性 ,从而丰富了新诗“绘画美”的美学追求 ,增强了新诗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历史叙事在新时期多元化的文化语境下遭到了质疑和挑战。“历史”本身的虚构性和文本性特征使得作家无意于再建构关于历史的“宏大叙事”,放弃了对历史客观真实性的追求,从而在文本中渲染了一种非理性主义色彩;同时,作家注重自我对历史的认识和体验,在小说创作实践中关注个体的命运和价值,表征了一种经验理性的反思倾向。  相似文献   

15.
量词家族成员众多,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而且让我们的文学作品增添了不少色彩。如:一“头”牛,一“匹”马,一“口”猪,二“条”狗。一“峰”骆驼,一“尾”鱼,都是说动物,却不重复,真是多姿又多彩。说到书,那更是名目繁多——有时用“卷”,有时用“册”,有时用“本”,有时还要用“部”。  相似文献   

16.
各民族语言中一般都存在着大量记录颜色的颜色词,这些词除了表达自然界中的色彩外,还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红”与“黑”是汉俄语中两个意义比较丰富的颜色词,他们的文化意义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别。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红”与“黑”文化意义的不对应性。  相似文献   

17.
养身 《山西老年》2010,(3):36-36
居室的色彩变化,很容易影响居住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因此,不同职业的人应根据自身工作的特点,对居室色彩有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汉语、英语、日语中的色彩词“红”“青(蓝)”“绿”都有丰富的感情隐喻。由于人类有着许多共同的生理现象,从而使得颜色词在不同的语言中存在相同的隐喻;同时又由于文化的差异,这些颜色词在各语言中也有各自独特的隐喻,这里通过对比分析,以揭示它们所具有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义”利”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过程性、具体性的色彩,因而是辩证的、科学的“义”利”观。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这一“义“利”观是指导我们行动的正确理论,它通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而成为我们的政策导向,它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以及“两手都要硬”的行动方案中得到了升华。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我们依然需要得到这一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一个普通女人。却有着异于常人的“传奇”色彩:生一个女儿,却与两名男子结为“合法”夫妻,同时与另外4名男子谈恋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