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文化是民主政治得以建立和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民主意识作为现实的社会生活的理论表达,是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其本身就具有文化的性质。公民文化建设必须注重公民民主意识的培养,努力造就民主意识成熟的个体公民,提高领导者和群体的民主意识,建立强有力的政府以便为公民文化建设提供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考察,探求西方社会主要的政治意识例如平等、公共精神、法治等公民意识的产生。透视了古希腊民主下所产生的公共精神,审视文艺复兴时期的横向民主和纵向民主所产生的公民理念和现代民主所要求的公民理念以及未来民主公民意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公民是民主国家中拥有公民身份的人。公民意识是公民自身对其公民身份的理性认识与价值认同。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教育活动,以使公民获得对社会主义公民身份的理性认识与价值认同。公民意识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的重点内容是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正理念,中心任务是培养公共理性,宏观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公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社会是契约社会。居民身份证从法律上进一步明确了公民的法律地位和政治地位。公民是现代意义上的概念,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公民的主体性是指公民在自己的对象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这是构建民主政治社会的基础性问题,它使公民意识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公民的主体性意识应该包括:公民的权利意识、公民的参与意识、公民的平等意识等。  相似文献   

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政治目标。公民政治文化作为一种以民主为核心理念的政治文化,是民主政治的文化基础。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背景下,培育成熟的公民政治文化,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社区培养具有政治主体意识、公民权利本位意识、法治意识和民主参与等意识的现代公民,通过经济层面、政治层面、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协同努力,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内在支撑和发展动力,提供合法性支持,是目前我国农村社区进行政治建设的方向与目标。  相似文献   

6.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首次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作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之一,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迈出了前进的一大步。公民意识教育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性工作,是发展基层民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实施民主监督,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一条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公民民主意识作为精神基础,韩国在培养公民民主意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经验,值得我国通过学习借鉴,从中发掘适合我国公民民主意识培养的途径,以实现我国最高程度上的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8.
参与民主在西方主流民主(代议制民主)出现诸多弊端亟待疗救的状况下,主张回归本真的民主,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行使平等政治活动的权利。参与民主理论以人民主权论为基础,提倡公民通过平等自由地参与协会活动、工厂管理、社区建设、讨论对话的过程,从而使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得以提高,实现国家政治决策上的真正民主。它是为消除现代民主中精英式统治、公民政治冷漠、民主意识淡薄等问题,而寻求的改造完善主流民主的方案。参与民主虽有在操作、政治上层实行上的困难等不足,但对公民意识的增强和民主能力的提高,都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在我国民主化进程中,尤其是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颇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公民意识展现公民在现代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三个和谐统一关系,即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自由与责任的统一和权力与义务的统一,这是现代文化的主体自由性及自觉性的体现。公民意识由权责意识、批判意识、参与意识、交往意识等构成。因此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应是多维度的、由主体层面逐步推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10.
社会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公民民主意识作为精神基础。韩国在培养公民民主意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经验。其某些作法值得我国在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过程中深入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人大代表对公民意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政治与公民意识关联互动,在这种互动中,精英分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人大代表理应是民主政治的精英分子,他们的意识和行为对公民意识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要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质,强化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公民意识是属于政治文化范畴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核心内容是公民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我国正逐渐从传统的臣民意识向现代的公民意识转变,文中简析了我国公民意识的发展历程,并探讨了提高我国公民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民主制度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民主制度化过程是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活动不断增长的过程;是公民政治参与活动逐渐组织化的过程;是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使政治参与逐渐有序化、理性化的过程;是民主的各种规范逐步法律化的过程;也是民主的价值和规范逐渐被公民内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构建法治社会离不开公民意识,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制度还不够健全,但更关键的是中国公民普遍缺乏与法治社会相匹配的公民意识,而传统社会伦理道德束缚;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充分;民主政治建设的滞后是公民意识缺乏的主要原因。有鉴于此,只有把充分发展市场经济作为经济基础;把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制度保障;把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思想源泉;把培育公民社会作为生存空间,才能培育出良好的公民意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影响公民政治社会化的大众传播媒介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实现的过程。而大众传播媒介在公民政治认同中起着培养公民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整合亚政治文化、传播主导文化的作用,在公民政治参与中起着培养公民民主意识、整合舆论、引导理性政治参与的作用。毫无疑问,大众传播媒介在公民的政治社会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公民广泛自觉地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也是政治发展走向现代化、民主化轨道的条件之一。本文探讨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公民政治参与所出现新的特点:参与意识主动性增强,微观层面多于宏观层面的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为公民提供新的手段,制度化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并存。笔者认为,摒弃附庸意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培育公民社会等措施,将有利于推动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7.
略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是公民作为现代国家政治的主体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品质,包括认同意识、法治意识、主体独立意识和权责意识。现阶段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关系到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公共管理的效率、依法治国的实现,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要不断扩展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学视域中,公民意识是一种发展意识;在社会学视域中,公民意识是一种社会公共意识;在哲学视域中,公民意识是一种主体意识;在政治学视域中,公民意识一种民主平等意识;在法学视域中,公民意识是一种权利义务意识;在教育学视域中,公民意识是一种政治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积极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使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取得巨大进展:公民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主动性参与明显增多;基层民主快速发展,公民政治参与规模显著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程度逐渐加深,获得了更多的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权利;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日益增多;公民政治参与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论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逻辑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需要。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整个公民意识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民意识的内涵又是丰富的和历史的,据此,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着重强化的公民意识教育的逻辑基点可表述为:以当家作主的主体意识为核心,以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意识为基本内容,同时,公共意识、规则意识乃至全球意识也是当下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应当强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