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经济”概念首先在美国兴起,随后迅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与使用,究竟什么是“新经济”?“新经济”究竟“新”在哪里?采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对美国“新经济”现象进行理论分析;需求的拉动和供给的推进是美国出现“新经济”的原因,技术创新和外需主导型战略的实施拉动了总需求,信息技术(产业)、全球化以及“里根经济学”的长期效应使AS得以持续扩张,其成功之处对我国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其对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产生影响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信息技术对美国投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就业和通货膨胀等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说明了信息技术是美国"新经济"产生的动力,信息产业已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经济”与通货紧缩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新经济"的角度来探讨美国经济在90年代以后出现低通胀的深层原因,继而指出美国"新经济"正在走向全球,并将导致美国及至全球的通货膨胀率继续下降而出现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与网络为主导的信息技术的考察,进而研究高新技术对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动因的深刻影响.特别是新经济现象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以后,需要从理论高度上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特殊规律.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高新技术的经济与社会影响的一般分析上面,而是深入探讨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方面的高新技术在形成"新增长源泉"的同时,如何改变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资源配置方向、经济增长周期的某些方面规律,从而对传统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5.
美国“新经济”是以现代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具有与传统经济相比的新的特征,带来了美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美国新经济对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新经济"的实质在于国家创新系统的有效构建和运作,从而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结构的变革.以此为借鉴,我国构建国家创新系统,必须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把科技、教育培训和中介机构作为创新系统的重要要素,把产业创新战略放在重要位置,并不断实施制度创新以构造一个有效的创新激励结构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由于约翰逊政府的无所作为,尼克松政府上台之时,美国经济便在困境之中,1973年石油危机更加深了美国的经济危机.为了缓解经济危机中的不利局面,保持美国在冷战中的战略优势地位,尼克松政府果断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中的霸主地位的消亡,也是依据凯恩斯经济理论克服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双重危机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美国新经济"一高二低"的现象,超出了正统宏观经济学的解释能力.对此,运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阐述了创新与美国新经济的关系及新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方向.认为20世纪90年代发源于美国的信息技术革命作为一次重大基本创新将会引致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经济长波,并由此带来一个较长的经济繁荣期,同时也将会弱化传统的经济周期,增强经济自身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前,是美国对中国西藏政策实施的初期阶段.此间,美国把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逐步扩大到中国的西藏地区.美国对中国西藏门户开放政策的具体内容是:反对列强瓜分西藏,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统辖;与此同时,美国又"模糊承认"英国提出的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理论.美国对中国西藏地位这种"双重承认"的政策,使美国既没有得罪英国,又讨好了中国,从而使美国在中国西藏进一步扩大了影响.20世纪初期美国的西藏政策,反映了美国这一政策的实用主义原则和为其国家利益服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自我利益追求的"致恶"与"致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人对自我利益的追求究竟是导致恶还是导致善?对个人追求自我利益究竟应该遏止还是放任?"致恶论"与"致善论"均有偏颇之处,个人自我利益追求既可能"致恶",也可能"致善".对个人自我利益追求既不能"堵",也不能"放",而应采取"疏导"之法.  相似文献   

11.
物理学是生态学的基础,两者的关系是:符合物理学规律的,不一定符合生态学规律;而违反物理学规律的,则一定违反生态学规律。由于“循环型经济”首先违反了物理学规律,因而无法谈及符合生态学规律。节约型经济的理论基础是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关系的辩证思考,主张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留下充分的余地。循环型生产在一定条件下是应当提倡的,但“循环型经济”却是一种误导。循环型生产只有在节约型经济的统驭下才能正确发挥作用,“循环型经济”作为一种错误理论不可能与节约型经济理论互补。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循环经济的重要标志 ,是优质资源总量包括优质生态和环境总量不减少或增加。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还可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 ,要想建立一个资源环境低负荷的社会经济体系 ,走“循环经济”之路就显得更为迫切。如何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是本文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13.
“假日经济”与我国旅游业产业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假日经济”一方面是我国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改革20年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反映,它的出现也带来了旅游产品供求失衡、旅游服务质量普遍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于旅游业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再论《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论》既是划时代的科学巨著,又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南;《资本论》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学习和研究《资本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解除人们思想中的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明清时期人口从1亿人增加到4亿人,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清政府鼓励“开禁”、“劝垦”,导致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开山烧炭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生态灾难。西方发达国家研究环境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得出了库兹涅兹曲线,呈现倒U型。中国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在翻越了环境恶化的巨大高山,实现经济大幅发展的同时,再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而要加强生态建设,林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行绿色减灾,以实现“倒U形曲线的右转”,即“库兹涅兹渠道”。  相似文献   

16.
是否承认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的"二分法",而今已成为划分宏观经济学派的重要标准之一.古典学派认为,货币经济对实物经济没有任何影响,二分法总是成立的.维克塞尔借助于价格变动说明二分法只有在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相等时才成立,而通常情形下是不成立的.凯恩斯直接利用产量与就业的决定及其变化彻底破除了二分法.弗里德曼则依据永久性收入假说在长期分析中复活了二分法.  相似文献   

17.
以县为基本单位进行区际比较可以更深入地说明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但一般意义上以“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却是不恰当不科学的,没有脱开旧的“条块分割”的窠臼。从农业产业化的角度看问题,将“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则是可以成立的,进而以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对“县域经济”骨架进行构筑有利于解决中国农村的两个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中的“信”伦理与“信”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伦理和信制度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信伦理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 ,主要强调信伦理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信关系和诚实守信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信制度则属于现代社会制度建设的范畴 ,主要强调制度建设及其惩戒和规范作用 ,以限制和约束背信、欺诈等行为。两个层面都讲信 ,两个层面有机结合 ,应该是现代社会关系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他晚年的“政治交代”、“经济改革交代”之后,更多关注的是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如何再发展的问题,暨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原则的共同富裕,社会财富如何实现公平分配。对这一重大而充满现实主义精神命题的大智慧思考,在共和国经济史上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上可称之为“小平之虑”。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回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这一经典理论上去,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思想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实践,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核心命题之一,对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和谐民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国退民进”的提法,实质上是要国有经济从竞争性的领域退出,全面推行私有化。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并且非常有害的。今天,我们在鼓励、支持私营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正确弓导其发展的方向,让私营经济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