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初时期,随着哈尔滨民族工商业的迅速崛起和外资传播业的刺激,以报业为主体的哈尔滨新闻传媒业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其中,<滨江时报>以其影响大、创刊时间长而闻名.研究<滨江时报>的报道内容及特色,有利于了解民初东北民营新闻传播业在推动地方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和政治体制等制约了报纸的发展,中国报纸未能自行完成从古代形态向近代形态的转变,封建官报未进化为现代报刊.相反,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外生性.在西学东渐的宏大背景下,西方人将其文明中的现代报纸形态引入中国.但是,很快,中国人开始自办民族报刊,从而,中国报业发展实现了从西人办报向华人办报的转变,从外部引进向内部生长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 ,活跃于中国报坛的基督教传教士所办报刊 ① ,无疑是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工具 ,但它在客观上对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和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一、近代报业文化的引入  十九世纪初期 ,当表露了西方近代报业文明的传教士报刊最早出现于东方之际 ,清帝国统治下的中国报业 ,仍然是封建官报的天下。自封建官报之后 ,又产生了民办的小报和《京报》。小报的出现 ,虽然突破了官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 ,揭开了中国民间办报历史的第一页 ,但是作为非法报纸 ,面对无休止的封建限禁 ,终难实现自身的完善。而对社会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4.
村山龙平(1850—1933)是日本近代著名的报业资本家。他被誉为日本“新闻界的先觉”“办报的天才”。一八七九年,他在大阪合伙创办的《朝日新闻》,多年雄踞日本报界王座,名扬国内外,是一份有代表性的报纸。村山在嘉永三年生于日本伊势田丸藩(今三重县度会郡玉城町),藩士出身,世代侍奉于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朝鲜开化派知识分子在探索近代化转型的过程中,认识到创办报纸的重要性,并开始向日本学习办报经验。利用朝鲜创办近代报纸的迫切希望,福泽谕吉派出其学生井上角五郎等人“帮助”朝鲜办报,从而得以深度参与朝鲜首份近代报纸《汉城旬报》的各项工作。井上角五郎为贯彻福泽谕吉“排中入朝”思想,利用职务之便在《汉城旬报》报道的筛选、编辑、撰写过程中,有意歪曲中国形象、美化日本形象,为诱导近代初期朝鲜疏远中国、走近日本制造了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6.
吴宁 《江汉论坛》2006,(12):104-105
我国近代报纸是19世纪40年代在香港兴起,而后一直到60年代前香港一直是我国的办报中心。当时香港办报的数量,尤其是外文报纸的数量居全国之首,我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遐迩贯珍》也是香港出版的。香港在我国近代报刊的发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19世纪60年代后上海的办报事业逐渐发展并繁荣,最终取代了香港,成为我国第二个办报中心。  相似文献   

7.
许翼心 《学术研究》2007,(7):153-157
郑贯公是辛亥革命准备时期一位重要的民主革命派宣传家。1900年至1906年间,他先后参与六家报刊的编辑,其中包括:创办并主编第一家海外留学生期刊《开智录》,主编近代报纸的第一个文艺副刊《中国日报·鼓吹录》,创办和主编第一家文艺性革命小报《有所谓报》。他率先将通俗文艺引入报刊,并编撰了最早的一部政治小说《瑞士建国志》,创作了大量反帝反封建的新粤讴。他堪称中国近代报业怪杰,文界革命急先锋。  相似文献   

8.
日本现今存在五大全国性报纸:《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产业经济新闻》。这五家全国性报系,如今已居于日本报业的垄断地位。这五大报的办报方针和办报原则, 均强调公正、进步、自由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外创办了一些中外文报纸期刊 ,作为其传教的手段 ,《印支搜闻》即是新教传教士在马六甲创办的最早的外文期刊。这些报刊开我国近代报业之先河 ,对中国近代报业的创办、出版机构的建立以及近代印刷技术的传入均起到重要作用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1858—1927)作为清末维新变法运动的领袖和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人们对他是比较熟悉的,然而,却很少有人把他作为新闻界人物来研究。其实,康有为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报业的先驱者,同时又是海外华侨报业的开拓者。他一生亲自创办过和领导过数十种报刊,他的办报活动为我国近代报业和海外华侨报业的发展作  相似文献   

11.
肖江 《理论界》2001,(6):64-6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报纸行业顺应新形势出现了一种“媒体也是服务”的新理念,90年代初,浙江省杭州市(钱江晚报》最先提出“服务性新闻”的观念,确立了“ 引导、服务、架桥”的全新办报风格。不久,江苏省南京市的《服务导报》也在一定程度上将这种办报理念付诸实践。但真正获得成功的还是北京市的《精品购物指南》,《精品购物指南》1993年正式创刊,广告从十几万增长到两个亿,实现了成千倍地增长,从2000年开始已经跻身全国报业广告营业额前10名。这几张报纸的共同特点是一改传统上指点江山的严肃的老面孔,通过大量…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中国人自办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式报刊当推甲午战争后出现的《中外纪闻》。围绕该刊的创办、朝中新旧两派展开激烈交锋,最终结果是朝廷允准在京城创设官报馆,并对民间办报持默许态度。此后一二年间,神州大地逐步出现一个兴办报纸的热潮。可以说,甲午战败的结局为中国近代报刊的初兴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3.
澳门报业历史悠久,其发展有自身的特殊性。1822年《蜜蜂华报》的创办是澳门近代报业之始。本文分析了《蜜蜂华报》创办时期的国内外背景,和该报在澳门报业史及中国近代报业史中的地位。同时总结和比较澳门近代中文和葡文报章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4.
创新:《大公报》留给天津文化的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大公报》创造了许多第一,铸就了中文民营报业的辉煌。源源不绝的文化创新,是《大公报》能够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近代天津比起全国知名的文化名城自愧弗如,但《大公报》依托繁荣的经济,宽松的政治,有现代通讯条件的环境,吸纳了全国的文化精英,创出了天津文化的名牌。  相似文献   

15.
一、党报正面临十分重大的战略发展机遇党报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 ,一向具有最广泛的读者群 ,享有高度的权威性 ,长期占据着中国报业的核心地位。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我国新闻媒介的结构以报业为主 ,而报业又主要由党报所组成 ,党报几乎成为中国新闻事业的代名词。党报为中国的新闻事业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但随着我国不断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党报作为信息产业不可避免地参与到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因此 ,近些年来 ,党报遇到了来自市场的前所未有的强大压力 ,一些新生的市场化报纸和市民生活类报纸以其时尚的办报理念…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黄远生是一位有影响的新闻记者和政论家。虽然他从事新闻工作只有四、五年时间,但他所写的大量的新闻通讯、报刊政论,以及他提出的办报主张,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所以从他在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在美国旧金山遇刺逝世以后,我国的新闻界、学术界一直没有忘记他,对他的思想和著作,不断地进行研究探讨和评述。戈公振先生称他是“盖报界之奇才也”;邹韬奋赞他为“人民的喉舌”,“新闻界出色人物”;徐铸成同志认为:“真正以记者闻名的,首先是辛亥革命后的黄远庸……他为《申报》、《时报》,写的特约通讯,记事则源源本本,状人都栩栩如生”;有的文章指  相似文献   

17.
王翠荣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1):121-130
近代日本人在东北创办的大量报刊,以"开通民智""联络邦交"为名义,实际上则以文化侵略为目的,主要是为日本武力侵占东北制造舆论。《盛京时报》作为其忠实代言者,自创刊起,便长期霸占东三省的舆论空间,充任"意见领袖"之角色,笼络欺骗了许多东北民众。而以《东三省民报》为首的国人报纸作为先知先觉者,在参透日人报纸的险恶用心后,时常进行议程设置,以犀利的笔锋不断对其实施的新闻侵略加以警示和抵制。尤其是在1924—1925年间,围绕日本对中国实施的"文化侵略"及英日帝国主义在中国制造的"五卅惨案",《东三省民报》与《盛京时报》展开长时间激烈的笔战,从而充分唤醒了东北各界爱国人士对日本殖民统治、殖民文化侵袭的反抗,可谓开国人媒体抵抗日本新闻侵略之先河。  相似文献   

18.
张梅 《兰州学刊》2000,(4):78-78
中国报业在经历了晚报复兴,扩版狂潮之后,迎来第二个快速发展时期,并进入了以中心城市为地域特征,以都市报纸异军突起为首要特点的报业发展新阶段。有人说,我国的都市报是在全国2000多种报纸激烈竞争和市场分割基本完毕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这种说法不无依据:十几年前,如要问谁是报业老人,人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指出《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当属中国报业之冠。而在当今中国社会生活中,报摊已没有固定的“老大”的位置,倒是“新人”辈出,其中一些都市报渐渐稳占“龙头”地位。这一点也不奇怪,城市化和城市的现代化必然需要大众传媒快捷地、…  相似文献   

19.
报纸副刊的起源、地位和作用耿长春当今社会,阅读报纸已经成为人民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在林林总总的报纸世界中,其副刊又是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副刊的起源我国报纸是随着中国报业的产生而出现的。据1962年第10期《新闻业务》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上...  相似文献   

20.
我们详细辨析古今“杂文”概念,则会发现,现代意义的杂文并非出自鲁迅。鲁迅杂感出现的条件是产生于近代的、快速感应社会生活的报刊。我们从近代报刊及“时评”栏目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报刊“时评”是杂文的滥觞。中国国内首创“时评”栏目的报纸是《时报》。陈冷(陈景韩)主持的《时报》“时评”栏目及其发表的大量时事评论,对杂文文体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陈冷发表的“冷血的文章”开启了时政批判的幅度、格局,其写作范式及嬉笑怒骂、雄健畅达的风格,均对鲁迅杂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杂文源流史视角看,陈冷的时事评论是现代杂文的先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