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敦煌曲子词是光绪年间在敦煌石窟发现的。除《云谣集》所载三十首外,其余都散抄在文卷、经书的空页、书皮甚至书眉和字行夹缝间。经过学者们的精心搜集与整理,得到一百六十二首(王重民辑《敦煌曲子词集》1956年修订本。本文所引词均依此)。敦煌曲子词起于隋,迄于宋初,而大多数是中、晚唐的作品。从现有资料看,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词。敦煌词保存的数量虽不多,但题材却很广阔。从人物看,工匠、牧民,商人、妓女,隐士侠客,学子儒生,边庭将士,皇帝官宦,乃至菩萨神灵,诊脉医生,形形色色,无不驱遗入词,以情事论,则游春感时,划船赏月,斗草舞剑、弦歌燕饮、说古道  相似文献   

2.
一《敦煌曲》是五十多年来在敦煌发现的一些杂曲、大曲、佛曲的总称。原卷被斯坦因、伯希和等劫至国外,經过不少学者的摄影抄录并加以整理汇刻,截至今日,最完善的本子是任二北先生的《敦煌曲校录》。任氏根据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罗振玉  相似文献   

3.
王重民等六位先生整理校订的《敦煌变文集》,①迄今为止仍是研究敦煌变文的最好的校印本。该书出版以后,徐震堮、蒋礼鸿等多位先生先后加以补校辨正,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是,由于变文的校堪工作具有特殊的复杂性,留下来有待解决的问题仍属不少。笔者读《变文集》和诸家校订著作,在获益受教的同时,也发现一些应校而失校或  相似文献   

4.
敦煌曲校补     
任二北编《敦煌曲校录》,收录曲词五百四十五首,集各家之校,并参以任氏的校订,是目前比较文从字顺的较为完整的敦煌曲总集。敦煌曲原是抄本,讹文别字甚多。虽经时贤及任氏校订,其中仍有可商略之处。爰举二例,略作校补云。  相似文献   

5.
敦煌曲子词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曲子词,因发现于甘肃敦煌千佛洞石窟而得名。所谓曲子,在唐代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词。在敦煌卷子中出现的词选集《云谣集杂曲子》,即称所选为曲子。直到北宋,文人把词仍然还称为曲子,晏殊和柳永互相讥诮作了曲子,就是明证。词经过盛、中唐至北宋的发展,为时已经很久,文人学士写作者也已经很多,但是它仍然地位很低,没有入正统文学之列,所以文人虽然自己也在写作,却讥笑别人作了曲子,晏殊讥笑柳永的动机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现知敦煌遗书中,《云谣集》抄录在斯1441、伯2838、伯3251三个卷子上。自《云谣集》敦煌写卷面世以来,此集在迻录、刻印、校勘、注释、考证等方面都产生了诸多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但其研究仍留下不少问题。作为最早的词体文学,《云谣集》与其他敦煌所见之曲子词一道,奠定了后世词体的基本走向,为词体的起源和成熟提供了新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敦煌语言文学研究开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罗振玉《敦煌零拾》(1924年)、刘复《敦煌掇琐》(1925年)、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1933年)、许国霖《敦煌杂录》(1936年)等率先辑录、整理韵书、变文、曲词、诗歌等敦煌残卷佚篇。王国维、刘师培、缪荃孙、陈垣、郑振铎、向达、王重民等又陆续撰写题跋、考镜源流、积极评介敦煌语言文学作品,为敦煌语言文学研究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 全国解放以后,敦煌语言文学研究进入新的阶段,先后出版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1950年)、周绍良《敦煌变文汇录》(1954年)、任二北《敦煌曲校录》(1955年),姜亮夫《瀛涯敦煌韵辑》(1955年)、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1957年)、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1959年)等,敦煌语言文学研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经过“文化革命”的十年停顿之后,从1979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贤智集》中“显真性以劝修法”的全文译释,展示了西夏曲子词《杨柳枝》的范式,以为研究西夏时唐五代敦煌曲子词的继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敦煌曲子词百首译注︾讹误的辨析刘瑞明敦煌文学作品需要普及性的译注。这种普及也要以高水平的研究为前提,否则就会不知正误深浅而信口开河,粗制滥造,贻误读者。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张剑《敦煌曲子词百首译注》一书正是如此。本书作者仅根据1956年王...  相似文献   

10.
敦煌曲子词与中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君 《中州学刊》2002,(6):45-52
敦煌曲子词自发现以来,学术界多注意它与西北地域文化的关系,而且从方音、方言的角度去证实它为西北本土作品,较为忽略其中保存的中原作品,也忽略了它与中原文化的复杂关系。今存敦煌曲子词写本中既有唐昭宗李晔与李嗣周、韩建君臣的唱和之作,还有花间词人温庭筠和欧阳炯的作品。《云谣集杂曲子三十首》所反映的内容、描述的情境和刻画的形象都可说明它们是中原文人的词作。敦煌曲子词所用词调四十五个,其中三十八个即为盛唐京都教坊习用的曲名。敦煌曲子词很大部分的词调来自中原的事实,更有力的说明了这唐五代早期的新体音乐文学形式——曲子词绝非敦煌的特产。敦煌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机缘,使中原的新体文学形式即词调在此与河西本土、西域、中亚、印度音乐文化的结合,创造了新的文化因子。此种文化现象表明敦煌曲子词所代表的河西地区燕乐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敦煌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西陲的神奇沃土,它不仅始终保持了中原文化的主导地位,也保持了与中原文化的同步发展。敦煌曲子词中的中原作品,不仅是以罕见的写本出现,而且绝大部分是现中原不存有的早期词作,因此可谓弥足珍贵,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绍良先生自庄严堪所藏《维摩诘经》背后所录的一些敦煌词集为《补敦煌曲子词》一卷,共十三首,正如周先生所说,这是“未曾为人所知的一卷”。周先生又说:“曲子词一卷,前段已残失,仅存十三首,墨色极淡,无法拍照。”他从词中崇敬观音这一点,推断这些词为“唐代晚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鲁迅生前多次整理并抄校《嵇康集》,所留下的手稿基本上都编入《鲁迅辑校古籍手稿》第五函之中。近日笔者发现了一份鲁迅校对《嵇康集》的手稿,该文不仅没有被收入各种版本的《鲁迅全集》之中,也没有被收入《鲁迅辑校古籍手稿》之中,应当是鲁迅的佚文。此佚文当为鲁迅1926年10月—11月间在厦门大学撰《〈嵇康集〉考》时,以其在1913年校订的《嵇康集》手稿为基础而重校《嵇康集》写下的校订手稿。  相似文献   

13.
《全唐五代词》整理的《云谣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文字问题,包括书写规则的认识,同音与通假的识别;(二)如何合理处理前人研究成果;(三)具体校订体例。  相似文献   

14.
关于调的起源问题,自宋代以来一直在进行探讨。有从时代或作者立论的,以为词起源于梁武帝的《江南弄》或降损帝的《望江南词》;有从体式上探源的,把词追溯到诗经和楚辞;有从音乐上探索的,认为词源于汉魏乐府。到了近代。有人提出了词“源于民间”的说法。新中国成立后,这种说法一直兴盛不衰,成为词学界在词的起源研究上取得一致的看法。如:建国后所编著的几种较为通用的文学史教科书,都主张词“源于民间”。另外,本世纪初敦煌藏经洞的被发现,以及随着敦煌曲子词的整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词“源于民间”的说法也起到了极大的影…  相似文献   

15.
唐宋词概说     
词起源于民间,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并与当时新兴的民间音乐、少数民族民歌和外国乐曲有密切关系。唐代曲子词最早也流行于民间。敦煌曲子词的发现,为词体起源于民间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据任二北《敦煌曲初探》的考证,较早的敦煌词产生于武则天朝(如《苏莫遮》咏五台山六首)。它们已经具有多样而较完备的艺术形式,既有字数较小的小令,也有字数较多的中调和长调。虽然大多数作品还表现出不成熟的原始状态,但题材广泛,格调清新,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和生活气息。文人依调填词始于唐代初叶,至8世纪前半期,染指者渐多。唐玄宗李隆…  相似文献   

16.
《云谣集杂曲子》为敦煌曲子词诸选本(或随意抄录)中今存唯一书题。其所以称“云谣”,任二北《敦煌曲初探·考屑》以为或用《列子》西王母于瑶池为穆王谣之事,据此作为当时辞集名。,又引曹唐《小游仙》诗云;“玉童私地夸书扎,偷写云谣暗赠人。”徐铉《蒙恩赐酒进诗》云:“御题初认白云谣。”(按西王母有《白云谣》”后唐庄宗《歌头》云:“长宵宴,云谣歌皓齿,且行乐。”欧阳炯《花间集序》云:“唱云谣则金母词清。”并谓向达论唐代佛曲,疑欧阳炯所指即此。其后记又引皮日休《秋夕文宴》诗云:“高韵最宜题雪赞,逸才偏称和云谣。”陆龟蒙《伤故道士》云:“药奠肯同椒醑味,云谣空替薤歌声。”徐铉《春雪应制》云:“欲识宸心悦,云谣慰兆人。”总云:“若虚若实,难于肯定所指。”  相似文献   

17.
在敦煌本《云谣集杂曲子》里,有一组词是歌唱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恋爱和婚配的,另外,在敦煌遗书的其他变文写本里,也读到一系列二八佳娘出嫁的资料。列宁曾说托尔斯泰是“俄围革命的镜子”,不言而喻,文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那么,我们从唐代敦煌文学作品里,去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应当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的。如果我们从  相似文献   

18.
敦煌词中的方音释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曲子词从题材内容到艺术特征,都有许多和唐宋文人词不同的地方,因此可以称它为敦煌词,在从前的一些研究者中,有人也正是这样称呼的。敦煌词主要是民间词。民间词就必然有一般民间文学的特征,如内容题材上的地方色彩,语言的通俗易懂和方音、方言的运用等等,一般的民间文学有这些特征,敦煌词自然也不能例外。我们在研究敦煌词或其他敦煌民间文学作品时,假如忽视了这些特征  相似文献   

19.
1.敦煌变文新辑潘重规教授对照原抄本校订了王重民等编辑的《敦煌变文集》,发现很多导致文义歧解的抄误俗字。将于最近出版的《敦煌变文新书》对此做了校正。 2.第二卷敦煌俗字谱潘重规教授直接指导下的敦煌抄本中的中文俗字专著《敦煌俗字谱》已于1978年编辑完成。题名为《敦煌俗字谱续编》的第二卷编辑规划正在进行中。 3.敦煌抄本中的中文俗字索引敦煌抄本中的中文俗字虽给学者带来很多困难,但至今还只有《敦煌俗字谱》一本著作,涉及到这一特殊课题。《俗字谱》的作者现在正从事中文俗字索引的编辑规划。《敦煌俗字谱》的编排是按部首从正字查俗字,而索引则按笔划从俗字检正字。《敦煌俗字  相似文献   

20.
李飞跃 《中州学刊》2012,(3):169-174
晚唐五代是以口头传唱为主的民间词、伶工词向以书面传播为主的文人士大夫词转变的过渡时期,也是词体发展与演变的关键时期.作为第一部文人词选集,《花间集》的编辑标志着新的词体观念的形成,《花间集》的传播促进了新的创作与评价标准的建立.正是以《花间集》为代表的一批五代宋初词集的出现,为曲子词的演变构建了新的形式规范,使之朝着词而非曲的方向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