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专家答疑     
《人才瞭望》2013,(11):39-40
问:我于今年2.月来到某公司供职,并与该公司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其中试用期为两个月.而就在我上岗的第三周。经医院检查发现自己怀孕了。我所在公司知道后.决定与我解除劳动合同.并声称这属于公司在试用期内发现职工不符合工作要求.对我的解聘为合法。请问公司有权这么做吗?  相似文献   

2.
《人才瞭望》2013,(6):45-46
问:2012年1月李某应聘到我厂做业务员。5个月之后.厂人事部门发现其无法胜任该业务工作.于是对李某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培训。但是培训后。李某仍无法胜任该业务工作。于是。我厂以书面形式通知李某30日后将与其解除劳动关系。但李某却认为我厂的行为是违法的.  相似文献   

3.
朱桦 《人才瞭望》2003,(9):15-16
当今的高科技企业发展正面临着一种窘境:激烈竞争的结果导致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依赖于员工:在这种竞争中,很多企业就成了“黄埔军校”,为其他公司做嫁衣,公司辛辛苦苦选拔和栽培出来的员工,常常莫名其妙地走了;还有的企业,看似平稳,但员工要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么就在做着跳槽前的准备,甚至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某人看似平  相似文献   

4.
《人才瞭望》2008,(10):108-108
某公司经理对李某多次面试,决定聘请其担任部门经理,并向其发出了一封录取函(offerletter),其中载明了“职位:月薪:工作地点:入职日期及答复期:一个月。李某接到通知后即表示同意,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准备签约。然而此后不久,公司了解到,李某曾向客户索要好处,这使公司不愿再聘用李某。可是,录取函已经发出,公司应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5.
张荣武 《人才瞭望》2005,(7):104-104
张某、李某系某发电机厂劳动合同制工人。2002年8月该厂进行股份制改造成为水电公司,夫妻双双同时与公司签订了5年期劳动合同。张某(男方)在公司技术科任绘图员:李某(女方)在金属加工车间当车工,夫妻两人在公司遵守纪律,工作努力,表现良好。2004年2月初,李某的丈夫张某以技术得不到发挥,工资待遇低为由向公司提出辞职,要求解除劳动关系。公司先是不同意,后以同时解除其妻子李某劳动合同为条件故意拖欠不办。在超过3个月的提前申请期后,张某遂于2004年5月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  相似文献   

6.
《人才瞭望》2005,(8):102-102
案情简介:中日合资的某广告艺术公司,主要从事广告制作、室内外装饰、承办国内外展览等业务,李某于1991年5月1日应聘到公司主持市场部工作,并签订了为期4年的劳动合同。公司为其配置了传呼机,出资送其参加汽车驾驶培训,并提供大发汽车一部供其使用。1992年8月,又送其到日本培训3个月,当时签订了培训协议,规定李某在研修后两年内不能辞职。李某回国后为公司仅仅服务半年,即辞职到另一家广告公司担任副总经理职务;公司多次与李某通过各种途径接触,但他始终回避违约责任问题,交接工作也未积极配合,造成公司多种业务工作陷入混乱,使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相似文献   

7.
《人才瞭望》2005,(1):100-100
李某1998年7月大学毕业后到国有企业性质的A公司工作。A公司经济效益很好,员工工资水平较高,2002年公司又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所有员工按时足额缴纳了医疗保险费,因此李某对自己的工作一直比较满意。但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3月初,李某因患上了一场大病而住院治疗。住院期间,A公司以已为李某按时足额缴纳了医疗保险费为理由,停发了李某的工资,要求李某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申请有关医疗待遇。  相似文献   

8.
《人才瞭望》2009,(1):45-45
请问:我是广州私企的一名员工,来公司上班已有九个多月(其中试用期三个月),但是公司一直没有与我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帮我买任何社会劳动保险,公司对此的说法是:其他员工也没有签劳动合同,只有为公司服务超过一年的员工才为其购买社会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按比例,个人和公司缴纳)。如果公司现在辞退我(提前几天通知个人,结算当月工资),我能要求经济补偿金吗?能的话,又能获得多少?  相似文献   

9.
C公司绩效考核方案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人才瞭望》2005,(11):46-47
C公司是某民营医疗集团下属子公司,主要负责.为集团寻找可供集团收购的目标医院,评估各目标医院,并与目标医院前期接触,在集团与目标医院谈判的过程中起主力作用。该公司的组织构架较为简单,市场部和管理咨询部是核心业务部门,这两个部的部门目标完成情况直接关系着C公司组织目标的完成情况。该公司的业务发展处于快速成长期,但公司员工的整体薪酬水平与市场水平相差甚远,无法有效保留核心员工,并且没有正规的绩效考核制度。今年年末,集团高层授意公司总经理着手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可以在考虑人工成本的同时使薪酬水平与市场接轨,保留核心员工并对员工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存危机时刻眷顾着每个员工。要么在竞争中生存,要么在懈怠中毁灭,于是“春和健康赌明天”成为许多员工无奈的选择。最近调查显示:目前中关村75%的员工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关村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只有53.34岁,比全国人口平均寿命低15岁左右。国际劳工组织在最近发表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心理压力已经成为21世纪人们健康最严重的挑战。”据美国研究机构调查:每年员工因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超过500家大公司税后利润的5倍!因此,关注员工健康问题的警钟已经开始敲响,企业应站在战略的高度,把员工的健康培训纳入员工培训的视野,切实改善员工的健康状况,为企业在激烈竞争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潘家永 《人才瞭望》2006,(11):102-102
请问:我公司一年前在人才市场招聘一名财会人员,当时明确要求应聘者应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和本科学历。李某持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和某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文凭前来应聘,被录用后与公司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前不久,公司发现李某的专业技术能力与其职称明显不符,调查后发现其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是假的,遂以所签的劳动合同无效为由将李某解雇。李某不服,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给付提前解除合同补偿金,均遭到我公司的拒绝。请问:持假职称证书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有效吗?  相似文献   

12.
李某,男,32岁,大学文化,原系某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因擅自到另一外企工作,旷工达5个月之久,给单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被单位除名,并要求其支付违约金和住房补偿金。李某不服,向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经查:1990年李某大学毕业后,分配进入某企业工作,1995年9月单位送其去美国业务培训三个月,由于突出的工作业绩,李被提升为科长。1996年,李结婚时,单位分给其一套使用面积35平米的住房。1998年在业务往来中,李结识了本市一家外资企业的总经理,提出要高薪聘用李。于是李开始请病假、事假,以后…  相似文献   

13.
走出企业培训的怪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案例这是一家中外合资的航空企业,成立于2001年,现有248名员工,其中技术人员占了66%。由于航空业技术人员专业性强,人才市场供应量少,因此公司在成立的第二年年中便选派了57名员工到外方公司总部接受为期三个月到七个月的培训,这些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3%;占技术人员的35%,应该说公司对于员工的培训非常之重视。然而两年之后,公司在对员工的流失状况进行分析时发现,在所有因个人发展原因离职的员工中,有72%的员工来自这批曾接受过海外培训的员工!而且这些离职员工平均为公司服务的时间仅为23个月(含培训时间)!当这个分析结果出来之后,无论是中…  相似文献   

14.
李某,男,系某纸业公司职工,2003年4月lO日上午,由于烘毯缸上缠纸影响正常生产,李某在车间领导的安排下清理缠纸、在处理过程中,左臂被带入烘毯缸进口,导致左前臂被当场磨擦撕裂断开,随后,李某被公司送往医院救治,由于伤势太重,左臂最终被截肢,该公司全部报销了其医疗费用。2004年4月,李某被市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工伤伤残骨科四级。工伤鉴定结束后,  相似文献   

15.
小袁是上海一所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今年春节过后,他就频频奔波于各人才交流会之间。他的求职目标很明确:要么进事业单位,要么进大型企业。但3个多月下来,他依然“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相似文献   

16.
佚名 《人才瞭望》2006,(12):33-33
特异公司是一家大型的制造企业,现有员工2000多人。两个月前,公司人力资源部开始大力推行套新的绩效考核制度。从这两个月的情况来看,生产部第一车间出现的问题最多,员工抱怨也最强烈。有不少人认为在新的制度中。绩效奖金的比例大大提高,而公司这么做是想在员工犯错误时可以多扣员工的工资,说这是公司为了省成本想出的招儿。让人力资源部奇怪的是,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在公司的其他部门出现。经过深人调查后发现。第一车间的刘经理恰恰是这种观点的持有人。原来,当初在进行新制度讨论和培训的时候,刘经理因为出差在外没能参加,所以对推行这套制度的意义不能充分认识。同时他也是新制度的被考核人.在被考核时产生了上述的想法。其结果不仅影响了他自己的工作积极性。也让基层员工对公司制度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家大型老字号国有企业,由于技术人员专业性强,人才市场供应量少,因此公司在改制后的第二年年中便选派了57名员工到国外接受为期3个月到7个月的培训。可见,公司对员工的培训是非常重视的。  相似文献   

18.
怎样才能招聘到优秀的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 AS公司是某部下属某研究所投资控股的邮电通信高科技企业。自1983年12月成立以来,公司业务发展迅速。公司侧重于产品开发和进入市场,并没有特别关注人力资源管理。1996年感到人员不够,决定开始引进人员,并把这项工作交给身兼多种角色的副总李某和办公室的张某具体负责。第一次招聘,公司既没有在人才市场设立报名展台,也不知如何去做,只是通过和一些求职人的交谈,招聘了一个对AS公司感兴趣的人。1997年,AS公司第一次参加了高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李某突出了AS公司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又指出它隶属于…  相似文献   

19.
一、“零工”大学生可以同时与多方签约 [案例]应届大学毕业生沈露萍与一家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沈露萍根据公司要求,不定期给公司进行样品检测,每次时间不超过两小时,每小时收费60元.一个月后,沈露萍与另一家同公司有着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签订了同样的劳动合同.公司遂以沈露萍违反竞业限制条款为由,要么赔偿其损失并立马走人:要么解除与另一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20.
员工管理     
激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在一个需求得不到适当激励和理解的环境中,要么造成人才流失,要么形成人才自闭。 企业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的价值取向有两个,其一是公开标准,尽管这个标准显得含糊不清,而且在使用中存在争议;但又是任何企业都不能忽略;其二是效率标准,这一点是通过员工之间的竞争机制来实现的,企业分配总倾向于最强者。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就丧失了活力,就会失去应对环境挑战的应战能力。 王永庆的台塑集团采取的是高薪加压力;他坚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台塑的年终奖一般相当于6个月的工资,但管理非常苛刻,生产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