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拉尔和瓦蒂莫之间的多次对话主要关涉解释问题的争议,基督教和现代性之间的关系探讨以及文化普遍主义和相对主义的不同诉求等。梳理二者之间的关联,并在与瓦蒂莫相比较的视域下对基拉尔进行审视,以辨明其在意义普遍被放逐的后现代语境中对怀疑解释学及对基督教信仰所持的立场,同时识别其文化理论的局限及其思想中潜在的张力。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拉卜楞是一方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承圣地。这里多种民族杂居,多元文化并存,就藏族宗教而言,除了闻名遐迩的格鲁派拉卜楞寺外,尚有特色鲜明、自成体系的宁玛派红教寺。拉卜楞红教寺的历史沿革及其驱邪镇魔法会有其自己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者对藏族羌姆仪式做了详细的研究和讨论,笔者在两年内,对宁玛派新龙古鲁寺的"次九"羌姆仪式做了一些田野调查工作,将其历史、仪式流程、仪式含义以及其宗教意义等做了一些描述.其中也对金刚舞的起源,同原始宗教舞蹈与祭祀舞蹈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纸扎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其与华夏民族的民风民俗紧密相连。纸扎文化缘起于原始宗教的巫术祭祀活动,后随着汉代纸张的发明与普及,实体纸扎逐渐产生,并在宋元时期得到迅速发展,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至今,仍有多个地域存在着纸扎文化。总体来说,民俗纸扎是古老的华夏民族民风民俗的延续与展现,是“活化石”。  相似文献   

5.
中国影戏“例戏”的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影戏在上演正戏之前,一般都会要先演出一段仪式性的“例戏”。各地影戏“例戏”的演出时间长短不一,形式也繁简有别,其剧目也要视场合不同而选择,但无论何种形式,何种场合的“例戏”演出,其文化功能都是一样的,或恭请神灵为俗民祈福纳祥,祛邪禳灾;或是借其超度亡灵。  相似文献   

6.
杜染 《社区》2001,(5):37-38
在北京东城区的群众文化生活中,活跃着150个由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群众组成的社区业余文化组织。他们把根深深扎在社区,为东城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增添了艳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甘南州卓尼县地处汉藏文化交界处,是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集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使得卓尼地域文化具有民族文化交融形成的多样性风格,卓尼莎姆舞即是这种文化多样性的集中体现,其舞蹈形态的队形场图、道具服饰、仪式过程以及动作、歌词与祭祀对象等,均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借助舞蹈身体语言学的理论范式对卓尼县藏巴哇地区的莎姆舞形态进行描述,考察构成莎姆舞语言的话语方式,并从语境与语义的角度分析其存在的文化生境和其中的文化内涵,运用“涵化”理论讨论其中的文化涵化现象,探析多文化融合在莎姆舞形态中的呈现方式,以此考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传统舞蹈形态形成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8.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北朝造像保存最完整和最丰富的石窟寺,其窟龛形制、造像题材与风格、壁画内容与技法等充分融合当时各种外来文化艺术因素,对于探讨和研究这一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之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真实例证。同时,也展示出麦积山石窟北朝造像的多元化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9.
支格阿鲁文化为古代彝族文化,其宗教类型是原始宗教类,而彝族原始宗教主要由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万物有灵观、祖先神灵及鬼怪信仰、毕摩文化、苏尼文化等构成。支格阿鲁文化也成了毕摩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毕摩经书里有以支格阿鲁神灵来对付妖魔鬼怪的内容,毕摩们借助支格阿鲁之神的威力来镇鬼怪,驱鬼除魔,以求人类健康安宁,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0.
水神话是许多民族童年时期精神水文化的重要表征,也是其文化记忆的核心内容。布努瑶以水作为神灵世界和世间万物本原的精神水文化,在其创世史诗《密洛陀》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布努瑶《密洛陀》中的水文化反映了这个族群在适应生态环境和追求美好生活方面的心路历程,也集中体现了布努瑶先民对神灵世界的由来、世间万物的起源和人神关系等问题的理解,从而成为布努瑶世代相传的文化记忆和维系族群认同的重要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1.
山川崇拜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原始巫术,原因是巫术中的山川有通达天地的功能,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山川祭祀始于传说时代的舜,最初的山川神灵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由英雄的氏族或部落首领转化而来。商代山川神灵具有与农业经济密切相关的自然属性,同时也有了社会属性,山川崇拜是商人重要的宗教活动,其中河(黄河)、岳(嵩山)地位尤崇。西周时代对山川崇拜进行了等级化、制度化改革,使之成为全民共同信仰的一般神灵,自然属性减退,社会属性增强。春秋、战国时代更加强化山川崇拜的政治教化功能,虔诚的宗教情感让位于世俗的功利目的。一方面山川崇拜成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另一方面,山川神灵开始人神化,如河伯、西王母等,若干山川神灵开始仙化,成为后来道家神仙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12.
在先秦祭祀文化与理性文化跌宕起伏的大潮中,诸子百家以不同的姿态面对神灵。老子和庄子以其强大的主体智慧标举形上之道,以其非凡的自信掌握世界,超越神灵。尤其是庄子,一方面摒弃了异己之神,另一方面又以纯白灵明的境界追求呼吁内心之神,从而历史性地建构了人类的精神家园,并对后世文论与美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面发展和巩固提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充分考虑中国传统文化与欧美文化之间的差异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需要根据中国神灵观进行相应的中国化。这包括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基本原理指导下,立足于中西神灵及其文化的区别,结合中国神灵文化的自身特色,利用中国本土的无神论资源和有神论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进行话语转换、逻辑论证和丰富创新。  相似文献   

14.
纳西文化和藏文化无论是从表层事象还是到深层内蕴,都有深厚的渊源关系.在两个民族的宗教经典及民间文学中,动物神灵体系庞杂宏大,占了神灵体系中的主体部分,动物神灵在形象、职能、读音等方面都有惊人的相近性,说明了东巴教与藏族宗教文化,尤其与苯教的密切交流形成的文化融合,甚至印度文化也通过藏族宗教文化传播到东巴文化中.  相似文献   

15.
1949年前,浙江传统民俗生活内容较为丰富,渗透着浓郁宗教信仰文化,显现有神灵仙怪身影。那些神灵仙怪分别隶属于佛教、道教以及民间宗教的神灵谱系,身份复杂、历史悠久。驱鬼避邪仪式折射出该地区传统民众对于生命平安、宁静祥和状态的追求。从那些纳吉迎福仪式,可以洞察该地区民众对于圆满、丰足生活的具体设想与期待。此外,那些占卜活动在该地区民众生活中曾是一种普遍、广泛的存在。总体来说,诸多宗教信仰文化曾深入浙江地区民众的生活,并对他们的精神世界产生过持续、深刻的影响。文章略记1949年前浙江传统民俗生活中的仙踪神影、避邪驱鬼仪式、纳吉迎福仪式、占卜活动,为进一步研究浙江地方民俗文化提供参考。对文中所记录的传统民俗,期望后来的研究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6.
“耳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文化是远古特有的文化现象。声音是初期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媒介和生存手段。在原始思维中 ,声音即其所指称的事物 ,初民通过声音会通神灵控制自然。巫祭仪式是初民交流的中介 ,乐舞是仪式的主要内容。仪式的目的是通过乐舞控制神灵 ,结果却是乐舞创造的秩序控制了人类 ,使人类自己秩序化。乐即诗 ,诗是口耳相传的历史。随着巫术文化的逝去 ,耳文化逐渐湮没不闻 ,但其影响仍潜在而深远地存在着。  相似文献   

17.
海外汉学家碧霞元君信仰研究——以英语文献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学者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对于碧霞元君信仰的起源、与其他神灵(东岳大帝、相关女神)的关系以及功能与信仰群体、信仰的时代变迁与地域性扩散等几方面问题,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见解,为进一步思考泰山女神的特质提出了新的思考维度。  相似文献   

18.
藏传佛教中的寺庙“羌姆”是藏族面具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研究寺庙“羌姆”的形成与发展是研究藏族面具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对藏传佛教宁玛、萨迦、噶举、觉囊、格鲁以及苯教寺庙“羌姆”及其面具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扒梳,同时也展示了寺庙“羌姆”及其面具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自然宗教:神灵称谓及其含义──以哈尼族宗教为例为则同神学宗教仅崇拜一神或几种有限的神灵的状况相反,自然宗教所崇拜的神灵多如牛毛,几乎不可尽数。由于崇拜体的繁多和相关术语的普遍产生,不同的研究者在描述某一个特定对象时常常出现称谓各异的现象。例如山崇拜,...  相似文献   

20.
[摘要]神灵与神灵概念本身,是神学和宗教的研究任务,而神灵意象是指人们内心中对于神灵的形象、特征及其与人的关系的观念与情绪体验。心理学使用神灵意象这一概念,将神灵或内在神性转化为心理现象或心理学变量而得以开展深入研究。本文分三个部分介绍了当前关于神灵意象的宗教心理学研究之进展,着重探讨了神灵意象的界定,神灵意象的内涵、测量工具,形成过程的心理动力学假设及其在临床心理治疗中的应用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