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诗坛相对萧条的前“五四”时期,出现了一种十分深刻且与前代“诗界革命”有着本质区别的诗歌革新———胡适的前“五四”白话诗“尝试”。胡适前“五四”白话诗的出现,初步确立了中国诗歌新的艺术形态,转换了中国诗歌古典与现代的题型。  相似文献   

2.
五四文学革命新诗运动中的蜀籍作家团队,是一支敢为天下先、冲锋陷阵的文化生力军。康白情是蜀籍作家中最早投入五四新诗运动、并进行创作的实践者。吴芳吉是五四新诗运动中的独行侠,其代表作《婉容词》充满爱国激情,深刻反映现实生活,是五四文学革命中的最强音之一。郭沫若是浪漫主义流派的创始人、中国新诗的奠基者,其诗集《女神》以它全新的精神和形式使五四时期的白话诗取得了强力的突破,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总之,从白话诗的开创到中国新诗的奠基,蜀籍作家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五四白话新诗运动是以学习西方文学、反对古典传统的姿态出现的,其实,它也对于自身民族传统也有继承性的一面,胡适就认为五四新诗不仅继承了古代白话诗传统,而且也学习了宋诗表现现实生活这一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4.
摘 要:“五四”时期的现代作家基本上是由两大部分组成:欧美留学生和日本留学生。由于他们所受教育的不同和环境的差异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文学观和价值观,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文学气质,进而出现了30年代著名的左翼作家流派和自由主义作家流派,成为中国现代文学艺苑里的两朵奇葩。  相似文献   

5.
论文选取五四文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当时诸文学流派对西方唯美主义的接受,以此为着眼点来思考中国文学现代性的问题.论文聚焦于五四文学,但并非全面叙述整个五四时期文学发展的历史,而是以唯美主义的审美现代性作为理论资源和研究策略,考察这一时期几个十分突出而且意见迥异的文学流派及作家代表作品,运用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的哲学分析来论证唯美主义在中国的接受.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散文理论中,清代桐城派是文学史上影响很大的一个流派。它从康、雍时期形成至清末,徒友相授,衣钵相承,传人遍及全国,绵延二百余年。在清朝一代文章领域中,凡“言古文者,必宗桐城”。(薛福成《寄龛文存序》)一个文学流派有这样经久不衰的声势和影响,在文学史上是罕见的。“五四”前后,桐城派成为阻碍历史潮流的力量,在政治上、思想上遭到了猛烈的抨击和彻底的清算,被斥为“桐城谬种”,全盘否定。这是当时的形势决定的。但作为一种文学  相似文献   

7.
一个时代之学术是否繁荣,它之根本标志是什么?是林立的学派!学派众多是政治宽松的象征,是政治开放的结果。 在本世纪初,尤其是“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历史发展到一个转折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出现了“百家竞起,异说争鸣”的热烈景象。当时,哲学有李大钊的唯物史观与胡适的唯心史观之争;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当众多知识分子就文化选择、孔子评价等问题进行激烈争论的时候,东方文化派也积极参与,深入评论,成为这场中西文化大论战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他们一方面要求保存传统、昌明孔教,另一方面,反对顽固守旧,提倡中西融合,批判神化孔子,对当时的思想界影响很大。调和中西、折衷新旧,是东方文化派中西文化观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形成于新旧思潮的激烈冲突中,反映了五四时期文化选择的艰难。  相似文献   

9.
略论"五四"时期外国戏剧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启蒙运动和新文学的迫切需求,文学翻译得到高度重视,戏剧翻译当属其中,并在某种程度上是为当时的政治服务的,达到了启蒙民众、救国救民的目的,也丰富了对戏剧体裁的掌握。五四时期戏剧翻译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既包括当时进步知识分子追求民主自由等观念的政治背景,又包括一定的文化背景,即中国文化、文学、文学观念均处于转型期,对戏剧翻译的需求应运而生。“五四”时期戏剧翻译的主要特点有:作家在翻译外国作品时均采取了颇为“自由”的翻译手法;他们所选取的外国作品主要以浪漫主义为取向;这一时期的作品均取自西方一流文学大师的作品。“五四”时期外国戏剧的翻译产生了重要的历史意义,无论从艺术形式或思想内容而言,中国现代剧作家的戏剧都从翻译中获得了创作灵感,并将这一外来影响和本土创作结合起来,从而奠定了自己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的中国是一个有声音的中国。当时,各种学会、团体、报刊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各种思潮、流派、学说竞相登台,交锋论战。“真理以辩论而明,学术由竞争而进”,在百家争鸣的局面中,马克思主义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人民改造社会最为理想的指导思想。一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关头,即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一方面,中国虽挂上了“民国”的招牌,但“民国”未能给人民带来实惠。袁世凯及北洋军阀对内实行残暴统治,对外进一步出卖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篆刻艺术历史悠久。它以印章的实用为起源,在秦汉时期,官私玺印、吉语印、肖形印等被广泛而频繁地应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到了元代,由于赵孟先页、吾丘衍等文人、画家的直接介入和努力实践,为印章逐步发展成为篆刻艺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明清时期便形成了印学史上令人翘首仰望的又一座高峰,这一高峰的主要特点是,印坛上出现了诸多流派。这流派篆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源于且繁荣于当时的吴中地区,它以明代吴门文征明之子文彭(字寿承,号三桥)所创“三桥派”为先声(当时徽籍篆刻家何震、苏宣所创立的“雪渔派”、“泗水派”都受此影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一是多元竞进的思想格局;二是平民化的发展趋势;三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观的初步形成.这些变化趋势的产生是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发展综合影响的结果.由于出现了这些新特点,中国妇女解放思想结束了以往资产阶级女权主义单线发展的历史,开始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观和资产阶级女权主义并行发展的局面,而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观逐渐成为中国妇女解放思想发展的主流方向和最终方向.  相似文献   

13.
1916年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白话新诗,不过是二十世纪初发生的中国诗歌革新运动的前奏曲。这场诗歌革新真正演为一种“运动”并逐渐形成高潮,是经由“五四”的风涛推动之后。“五四”的影响,使白话的传播遍于国中,大有“一日千里”之势,这无疑为白话诗的流传准备了读者的基础。与此同时,白话的报刊纷纷成立,登载新诗的日见其多,几乎成为一种时髦的风尚,白话诗的作者自然也渐渐的多起来了。更为重要的是,“五四”运动,促进了国人思想的解放和觉悟,对于包括白话新诗在内的“新潮流”,“或采取欢迎的态度,或采取研究的态度,或采取容忍的态度,渐渐地把从前那种仇视的态度减少了”,白话新诗因此而得到了“自由发展”。加之实际的需要,更把白话新诗作了抒情、记事、写景、论理的工具,借白话新诗表达对于新时代的新的观察、体验和感受。凡此种种,  相似文献   

14.
从戊戌到“五四”,是我国文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在这短短的二十多年中,我国诗坛上发生的“诗界革命”和“五四”白话诗两次诗歌改革运动,使中国诗歌逐步地完成了由近代型向现代型的转化。这两次诗歌改革运动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差别,这一转化过程有什么轨迹可寻,这些是本文所试图解决的问题。观念:从“大我”到“小我”的转变陈子展评价黄遵宪的诗歌说:“可以说人境庐诗是那个惨痛时代政治社会的反映,也就可以说它是以代表那个时代的诗人最丰富最伟大的收获。人境庐诗的真价在此。何必他求。”陈子展不仅评述了黄遵宪人境  相似文献   

15.
徐玉诺是“五四”白话诗运动中的一位勇于探索的青年诗人,他以独特的音韵、神奇的想象、 直质的语言建构了白话新诗的另一道风景。将诗艺分析与当时的文学环境相结合,以有机探索徐玉诺诗歌艺术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6.
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中,小说创作取得了最突出的成就。但在“五四”前夕,作为新文学的最初发轫却是新诗。新诗在当时曾被称为新文学的“急先锋”。此后,在它发展的途程中,虽就行进的困难与曲折而言,更甚于其他文学样式,却仍是流派林立、风格纷呈和形式多样,从而显示了自己卓特的风姿和绚丽的色彩。 1916年7月,胡适开始尝试做新诗,于1917年2月1日在《新青年》上第一次发表了“白话诗八首”。到1918年,除胡适外,在《新青年》上发表新诗的已有刘半农、沈尹默、李大  相似文献   

17.
冯至和“五四”时期其他诗人一样,是吸吮着时代的养料成长起来的早期新诗人。中国旧诗到“五四”时期已失去了往日的生命力,无法反映当时的时代生活。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上层知识分子谭嗣同、夏曾佑、黄尊宪等提出了“诗界革命”。“五四”时期,胡适第一个用白话写成了中国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是新诗的草创时期 ,是新诗的文体建设由自发向自觉转变的过渡期。白话诗 (新诗 )的文体建设受到了五四政治运动的极大影响 ,破坏性的改革大大胜于建设性的改良 ,导致不拘形式、自然流露的诗风盛行。随着革命风潮的缓和 ,只破不立的诗风转变为既破又立 ,新诗的文体得到初步的建设。由于政治激进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思潮的影响 ,五四时期新诗的文体建设带有较多的非诗因素 ,因此五四新诗的两大特点是“散文化”和“平民化”。  相似文献   

19.
魏金枝是“五四”第一代作家,“五四”时期是他思想的激进时期,也是他人生的转型时期.在浙江一师这个新文化熔炉中,经过“五四”新思潮的洗礼,魏金枝接受了无政府主义思想,参加进步学生运动,传播“五四”新文化,进行思想启蒙,并积极宣传和参加工人运动.这时期,他由一个追求个人生活改善的知识青年转换成了一个思想激进、勇猛和关注大众命运的战士.这成为他人生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针对早期新诗注重宣扬哲理、疏于表现情绪的现象,宗白华早在1920年就鲜明地提出了新诗应该"表写人的情绪中的意境"的诗学观.他认为,白话诗由于没有词藻来修饰,因此尤其应该表现真实的情绪.这种对"情绪"的张扬,吻合了五四时期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