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百六十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反内战争自由宣言》。 同月上旬,与郭沫若、沈钧儒、许广平等发起联名致函美国人民,吁请督促美国政府勿破坏中国人民的和平民主事业。 又,撰《大家准备好了没有——悼李公朴》。载于《周报》四十六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韩礼德社会符号学以及功能语法的相关理论 ,结合特写报道的新闻学特征 ,指出特写报道作者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写作手段优化语篇的人际功能 ,即更加有效地建立作者—读者互动 ,并以美国《时代周刊》为语料 ,从疑问语气的使用、人称等六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语气的表现形式 ,并和《北京周报》作对比 ,展示两者在人际风格上的差异 ,指出《北京周报》应提高人际效力。不仅中国的英语新闻工作者在人际效力方面亟待改进 ,而且大学英语写作课 (尤其是英语新闻写作 )也应重视学生人际功能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一本杂志应该是读者一个最要好的朋友,诚望《北京纪事》是您终生不弃的密友。(本社社长柴砚珍)记北京人的喜怒哀乐,说北京城的古往今来。愿《北京纪事》是北京百姓的娘家人儿,全国各地人的好亲戚,世界人民的好朋友!让我们在《北京纪事》相聚。(执行主编陈予一)  相似文献   

4.
《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同为前期创造社的期刊,但是对于两者的关系,人们一直简单地认为《创造周报》是作为弥补《创造》季刊的不足而存在的。通过对这两份刊物的初版时间、栏目设置以及作者群体的考察和辨析,我们会发现其实两者完全是两个独立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5.
一代哲人艾思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思奇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的《大众哲学》一书在中国产生过重要影响。他把毕生精力献给党和人民的哲学事业,他出生于云南腾冲和顺乡,青少年成长于昆明,在上海走上革命道路,到过延安,解放后在北京工作,毕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贡献,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相似文献   

6.
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我们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摘自江泽民《在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7.
《向导》周报是中共中央1922年9月至1927年7月的机关报。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开始全面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问题,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对此,学者们已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充分的论述。本文试图站在新的角度即全党的角度,发表一些看法。 一、对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 近代中国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帝国主义的入侵打破了中国闭关自守的状况,但为了镇压中国人民,侵略者又保留了封建统治秩序。由此就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两个基本方面。要明确地认识这个社会的性质,必须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如果片面地强调一  相似文献   

8.
章士钊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有着重要影响的报人兼政治家。他曾任《苏报》、《民立报》主笔,并亲自创办了《国民日日报》、《独立周报》、《甲寅》(先后为月刊、日刊和周刊)等报刊,借此阐发政法主张,表达对时局的关心、关注。章士钊的办报历程,向我们清晰展示了他从倡言反满革命、宣扬民主共和、鼓吹"调和立国"、主张"联业自治"思想嬗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努力周报》是20世纪20年代颇具影响的自由主义刊物,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努力周报》逐渐成为学界所关注的热点。文章从以其为载体引发的思潮,聚集在其周围的学者群以及其办刊特色等三个方面就相关研究状况做一简要述评,并指出系统、全面的研究付之阙如的状况以及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红旗周报》作为土地革命时期党的机关报,始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与传播,具体表现有三:一是栏目设置充分考虑如何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运用的成果;二是刊物风格突出同非马克思主义斗争的品质;三是引进国外先进刊物的内容。《红旗周报》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上的创新,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北京,北京也是世界人民的北京,因为北京正越来越成为一个移民城市,从浙江和河南来的,从美国和欧洲来的,全聚集在这里。北京正在向纽约那个方向发展,正在向唐朝时的长安那样发展。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苏版《世界通史》对我国历史学、尤其是中国的世界史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追溯苏版《世界通史》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东传历程,剖析这部以内容宏富与体大思精、强调阶级斗争为纲的编纂理念、以五种社会形态为历史分期的标准、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而著称的多卷本通史,评说它对中国史学、尤其是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影响,阐发它在现当代国际史学潮流中的地位,从而展现中国史学界对苏版《世界通史》的回应、勾勒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伦敦新闻画报》作为世界上第一份成功地以新闻与图像相结合的周报,诞生不久就引起了国外学术界的关注,对它的研究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突出、最集中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史料价值研究,认为它是维多利亚时期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二是图像新闻研究,肯定它是对世界的图像化记录;三是维多利亚女王形象塑造研究,指出它塑造了“作为君主的女王”“作为平凡人的女王”和“无所不在的女王”三种类型的女王。国外《伦敦新闻画报》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存在一定的“英国中心论”倾向,忽视对中国问题的研究,缺乏对图文关系的辩证认识等不足。《伦敦新闻画报》国外研究对今天的中国研究者有以下重要启示:立体认识研究对象,应当重视中国问题,深入探讨图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努力周报》是20世纪20年代颇具影响的自由主义刊物,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努力周报》逐渐成为学界所关注的热点。文章从以其为载体引发的思潮,聚集在其周围的学者群以及其办刊特色等三个方面就相关研究状况做一简要述评,并指出系统、全面的研究付之阙如的状况以及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王力与杂文     
提到王力先生,一定想起他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然后脑海里浮现出他的《古代汉语》(主编)、《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汉语语法纲要》、《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等语言学名著,殊不知,先生还是一位杰出的杂文家。 先生在不惑之年,即抗战后期,曾因日寇侵华,由北京移居西南执教。从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六年,先后在《星期评论》、《中央周刊》、《生活导报》、昆明《中央日报·星期增刊》、昆明《央央日报·新天地》和《独立周报》上发表了五十八篇杂文,共计十二万四  相似文献   

16.
中日友协会长孙平化7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日关系研讨会上指出,战后50年来,中日关系始终受到两个问题的影响和困扰。一是对侵略战争性质的认识,二是对台湾地位的认识。孙平化是在充分肯定两国友好关系顺利发展的同时作这一表示的。 他说,今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村山富市  相似文献   

17.
篇章语言学家德.博格兰德和德莱斯勒于1981年提出了语篇的7个组篇标准,即衔接、连贯、意图性、可接受性、信息性、情景性和互文性。这一篇章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我们运用这一理论框架分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曲《北京欢迎你》。歌曲内部最明显的衔接手段是语音衔接中的押韵;礼是整个歌曲语篇的基调,使其具有很高的连贯性;歌曲的创作意图是表达在奥运将至时北京胸有成竹的气魄和喜悦平和的心境,彰显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和亲切;人们通过歌曲的音乐电视能够了解北京的历史与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首歌是由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和中国移动共同策划,北京音乐人小柯作曲,香港著名词人林夕作词。《北京欢迎你》是全体中国人民向世界发出的热情而真诚的邀请。  相似文献   

18.
苏版《世界通史》对我国历史学、尤其是中国的世界史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追溯苏版《世界通史》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东传历程,剖析这部以内容宏富与体大思精、强调阶级斗争为纲的编纂理念、以五种社会形态为历史分期的标准、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而著称的多卷本通史,评说它对中国史学、尤其是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影响,阐发它在现当代国际史学潮流中的地位,从而展现中国史学界对苏版《世界通史》的回应、勾勒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努力周报》在论政的同时一直兼顾新诗的建设:扶持新人,发表多种题材、体裁和风格的诗作品,积极探讨新诗理论,重视译诗及歌谣的发掘。《努力周报》在中国新诗史上具有独到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近一个时期,东北师大社会科学各专业教师又有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出版。这些成果包括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薛虹编著的《中国方志学概论》;伊文成等主编的《日本历史人物传》;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魁喜、常城、李鸿文等编著的《近代东北人民革命斗争史》;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贵正、夏景才、曲培洛、李树藩编写的《世界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