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周刊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国内和平局面初形奠定之时在延安创办的中共中央政治理论刊物。在《解放日报》创刊之前,《解放》周刊闻名遐迩,声名远播,是中国共产党最为权威的党报和政治理论刊物,曾在党报史上书写下辉煌的篇章。《解放》周刊刊登有各类文献、新闻通讯、经验介绍和署名文章等1100余篇,是系统研究1937—1941年期间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共党建史必备的第一手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2.
(一) 中共中央和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之后,和外界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当到达陕北获得相对安定环境之后,党中央即着手建立自己的新闻系统。1936年恢复出版了《红色中华》。西安事变不久,成立了由张闻天、博古和周恩来等组成的党报委员会。1937年1月29日将《红色中华》改名《新中华报》。4月24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也在延安创刊。  相似文献   

3.
《满洲评论》创刊前后——时事与文学的初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年8月15日,时事评论周刊《满洲评论》创刊号发行,主编橘朴、文学专栏编辑山口慎一。本文叙述了在华日本新闻人士为《满洲评论》创刊而付诸的一系列活动,触及了《满洲评论》创刊与九一八事变的关联以及事变爆发前后该刊的舆论导向,侧重考察了《满洲评论》文学专栏中时事对文学的映射,还原了伪满洲国时期重要时事评论周刊的历史面貌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自一九五四年以来,我国出版部门先后影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或党员主编的报刊数十种,其中属于党的成立和一战时期的有十六种。现将这十六种报刊的出版情况和内容简介如下: (一)《新青年》(月刊)一九一五年九月十五日创刊,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陈独秀主办。李大钊同志曾任该刊编辑,又是主要撰稿人之一。《新青年》高举科学和民主的大旗,主张废除文言文,改用白话文,是当时很有影响的刊物。十月革命后,该刊反映了当时先进分子的社会主义倾向,是五四运动的旗帜。一九二○年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决定把《新青年》作为发起组的公开宣传刊物,故从第八卷第一期起,该刊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者指导之下的刊物,经常介绍马克思学说,并辟有“俄罗斯研究”专栏。月刊共出了九卷,每卷六期,至一九二二年七月一日休刊,月刊影印版共九册。  相似文献   

5.
本刊本期发表的徐志摩书信六封,是新近在一九三五年的《武汉日报》副刊《现代文艺》上发现的。《现代文艺》创刊于一九三五年二月十五日,终刊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共出九十五期。刊物是由当时在武汉大学执教的一些作家、学者办的。  相似文献   

6.
胡风同人刊物《起点》是正式获准出版的民营刊物,出版两期后即自行终刊。胡风曾给予该刊以积极的支持和指导,但未直接参与编务。细读这份早夭的刊物,并参照当年胡风与同人的通信,不仅有助于评价该刊在当年高度政治化的文化环境中的生存状态,也有助于评估该刊同人当年在追随主流、服务政治道路上的不同表现。概而言之,《起点》的创刊与终刊既与当年政治文化环境或宽松或严苛的变动有关,也与该刊同人或进取或畏缩的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狗尾革(小说) 注:这篇小说是吴组细同志自己买的版权而出版。不幸的小草(小说) 刊于一九二三年十月七日,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署名:吴组襄。鸳飞鱼跃(小说) 一l=iJ于一九二五年三月,《妇女杂志》十一卷三期,署名:吴组襄。我怎样做父亲— 和大家谈谈可能罢(杂文) 刊于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妇女杂志》,十一卷十一期,署名:吴组襄。我要踏着云橄飞腾(散文) 刊千一九二力年十一月五日,《清华周刊》三十二卷五期,署名:吴组襄。歌,梦娜者—枫叶之三(散文) 写于一九二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刊于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七日,《清华周刊》三十二卷八期,署名:吴…  相似文献   

8.
本刊本期发表的徐志摩书信六封,是新近在一九三五年的《武汉日报》副刊《现代文艺》上发现的。《现代文艺》创刊于一九三五年二月十五日,终刊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共出九十五期。刊物是由当时在武汉大学执教的一些作家、学者办的。主要作者有陈西滢、凌叔华、苏雪林、陈衡哲、袁昌英、朱东润等。编者在《发刊词》中提出五条宗旨: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党史资料征编工作者,近年来笔者有幸从陈声煜烈士家中保存的革命遗物中,发现四期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在法国巴黎出版的中文报纸——《旅欧周刊》。这四期《旅欧周刊》是:1921年5月21日出版的第80号,1921年7月9日出版的第87号,1921年7月16日出版的第88号,1921年8月6日出版的第91号。陈声煜是第十五届旅法勤工俭学生,与周恩来、傅钟、郭隆真、张若茗等系同届同学。上述四期《旅欧周刊》是烈士旅法勤工俭学期间,从法国寄回湖北汉阳城内老家(三槐岭37号,今武汉市汉阳区棉花街81号),供家中亲属阅读的。据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研究室编辑的《五四时期期刊介绍》一书介绍:《旅欧周刊》为旅欧华人团体——旅欧周刊社——编辑出版的四开张华文周报,每星期六出版一期,每期四版一张,在法国巴黎编辑发行,1919年11月15日创刊,主编为周太玄(后改为愚公担任),主要撰稿人有李石曾、王光祈、曾琦、华林、愚公等人。该书编者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月刊对建党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党》月刊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理论性机关刊物,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刊于1920年庆祝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三周年纪念日,陈独秀和李达主编,共出了7期(现在保存下来的有6期),1921年7月终刊。《共产党》月刊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应运而生,虽然出版的时间不长,但却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众所周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陈独秀和李达都是党的创始人,他们之所以创办《共产党》月刊,完全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建党理论,筹建一个全国性  相似文献   

11.
大型综合时事评论类周刊《满洲评论》,是反映伪满时期社会文化动向的重要刊物。其中相关伪满文学与艺术的报道评论文章,从创刊伊始就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并延续至该刊终结。主持刊物文艺栏目的山口慎一,是伪满文坛知名的文学译著者。他号召了田口稔、青木实等伪满日本文人为刊物撰写文艺评论。《满洲评论》中的文艺报道,从一定侧面反映了伪满文坛的动向。可以认为,《满洲评论》与伪满文坛之间存在着客观联系,而刊物的文艺栏目则是维系此种联系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为纪念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25周年和出版100期,总结办刊的经验教训,提高刊物的质量和品位,奉刊编辑部于10月18日在本院召开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出版100期座谈会。学报社科版本届编委会成员、宝鸡市委宣传部、宝鸡市文物局、宝鸡市社科联、《宝鸡社会科学》编辑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各人文社科  相似文献   

13.
一九四三年 一月 本月 陈白尘、张骏祥、潘孑农、曹禺、贺孟斧等合编之大型戏剧刊物《戏剧月报》创刊号出版。执笔者有潘孑农、陈鲤庭、赵铭彝、刘念渠、吴祖光、夏衍等人。1944年4月终刊,共出5期。 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高中以上学校以“文运会”编行的《文化先锋》为课外读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初,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本《管子》,对《管子》研究影响较大.此后,1923年《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明朱东光"中都四子"本《管子》,1937年宋哲元影印明凌汝亨本《管子》.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书局影印的原世界书局"诸子集成"本《管子》很有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印多种《管子》明清善本,显示了《管子》出版的多样化.进入21世纪,宋本《管子》单独影印发行,颇便于研究者;"子藏"收录128种《管子》影印出版,使"子藏"成为影印《管子》资料最全的丛书,标志着《管子》的影印出版达到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近年在浙江省海盐县征集到一份由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出版的《革命画报》.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创办的一所著名的革命学校.它原名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3月改组为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革命画报》就是改组后不久创刊的.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教学形式也多种多样,出版刊物是政治教育和校外宣传的主要形式之一,先后出版了《黄埔日刊》、《黄埔潮》、《黄埔生活》、《革  相似文献   

16.
由烟台师范学院近现代史史料学研究所编纂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报刊名录》一书,1991年12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50万字,收录了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间,各级党组织及其所领导的各机关、团体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创办的报刊共4500余种,其中党组织和人民政府报刊2470余种,人民军队报刊1020余种,群众团体报刊1030余种.每一种报刊均按报刊名称、编印单位、刊期、刊型印型、出版地点、主要负责人或主要编辑,创刊、停刊、复刊、改刊时间、出版数量等顺序著录.  相似文献   

17.
《语丝》是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创刊于北京的一种周刊。一九二七年冬移至上海,一九三○年三月十日自动停刊。 《语丝》在上海出版时曾先后经鲁迅、柔石、李小峰编辑,这一点无可异议。但对于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把孙伏园说成是《语丝》在北京时期的编辑,我们却不能  相似文献   

18.
<正>《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河南科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3910;CN41-1356/C。我刊1983年创刊,双月刊,逢双月末出版  相似文献   

19.
《江海纵横》2005,(2):29-29
鲁迅先生逝世于1936年10月19日。一个星期以后即10月26日,陈云写成悼念文章《一个深晚》,发表在中国共产党的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第64期上,署名史平。文章记述他在上海担任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成员、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时.为将瞿秋白夫妇从鲁迅家中接出转移到别处去。与鲁迅许广平见面的经过情形。全文约1600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云文选》(1956—1985年)附录了作者的四篇三四十年代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解放》周刊是中共中央在延安前期最具权威性的理论刊物,刊登了大量宣传抗日战争、国共合作、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的文章。《解放》周刊的文艺栏目与报刊上的政论紧密结合,或以文艺作品支持抗战,或宣传边区的文艺建设,在对敌抗日、争取民族解放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解放》周刊的文艺栏目不仅见证了解放区文艺从初生到成熟的过程,也为后来《解放日报》等党报党刊的文艺副刊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