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界讨论、研究社会主义部分,往往引起政治经济学对象问题的争论。生产力在政治经济学中应该放在什么地位,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否包括生产力,乃是主要的意见分歧之所在。分歧的由来,一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发展生产力成了最迫切的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迫切要求加强对生产力问题的研究,有的同志就以为政治经济学要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应该将生产力也列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另一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政治经济学对象的各种提法,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对各种提法在内容上是否一致,有着不同的看法。我们知道,每门科学都有其特定的对象,如果把生产力纳入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中,势必把属于工艺学、冶金学、物理学等等学科范围的问题都拉进政治经济学,从而实际上取消了这门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通过揭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来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实践表明,只有按照经济规律特别是按照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办事,才能使生产力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那么,生产力有哪些规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的生产力规律是什么?怎样按照生产力规律发展生产力?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说不少人知之不深,甚至知之不多。在迎接第十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之际,笔者拟就这个问题作一探索,以作抛砖引玉,就教于师。一、生产力发展规律马列主义充分论证过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意义,但没有系统地阐述过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因此,在研究生产力发展规律时,有的人…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为党恢复了生产力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根本的“拨乱反正”;他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看作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说明更快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深层体现;他关于改革经济体制是我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因为把经济体制放到社会结构中去考察,就会发现它处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中介层次上,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他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改变了生产力结构的传统看法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 ,最突出的一点是把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直接同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相联系 ;其唯物史观的内在蕴涵和价值导向就是让全党同志树立一个崇高的理念 ,给生产力以至上的地位。立足于现实生产力水平 ,追求于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社会性质 ,从而推动生产力状况得以持续的良性的运行和发展 ;能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事关社会发展中一切实践主体的历史正当性 ,决定一切阶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并使之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紧密结合 ,因而实现这一根本目标是完全可能的 ;真正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必须在中国社会继续全方位地推进以生产力为中心的思想变革 ,努力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对于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发展生产力,要首先发展商品经济,而商品经济的切实发展又必须改革经济体制,目前横在经济体制改革道路上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所有制形式与商品经济的矛盾。不解决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商品经济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可是公有制的形式又是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紧密相联的。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自然要求成熟的社会占有制;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必然是不成熟的公有制与之相适应。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承认,这个认识是我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探索社会主义的新成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基本命题。从方法论和生产力最终决定作用的意义上讲,它是人们用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一切领域基本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提出并坚持生产力标准问题,不仅对于建设与改革的实践活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解放人们思想,推进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也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把生产力标准引入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7.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任务就是集中一切力量,千方百计发展社会生产力。并且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由此可见,我们在新的条件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充分认识生产力在生产方式中以至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张闻天留给人们的精神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也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便是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理论思考.而该理论思考的核心问题,便是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具体说,就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当把发展生产力的任务放在何种位置,怎样才能有效地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在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中,张闻天围绕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一基本观点,系统地阐明了他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把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但并不等于说发展生产力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生产力不能取代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却必须与发展生产力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0.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然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围绕社会主义与生产力的关系问题,无论在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都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党的十三大报告总结了我国的经验,指出:“在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这进一步表明,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问题,具有多么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图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角度,谈谈有关社会主义与生产力关系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中关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述及其与实现“共同富裕”根本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构成了邓小平全新的生产力理论,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首先,邓小平第一次突破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只存在“发展生产力”的传统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不仅存在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而且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把“解放生产力”这个理论范畴的内涵,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角度讲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延伸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高度来认识,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找到  相似文献   

12.
世界现代化运动是邓小平理论发展的时空背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践的历史反思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条件。20世纪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国家对经典作家社会主义理论误读现象极为严重,其基本表现是脱离本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现实,教条式地理解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基本设想。70余年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终失败,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问题上“空想”实验的典型例证。“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为邓小平理论建设的中心。曲折发展的社会主义实践,不仅提出了这个问题,而且提供了回答这个问题的条件。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克服传统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空想教条的束缚,再一次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基础之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正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真正开始了现实的科学探索征程。  相似文献   

13.
当前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本文拟就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问题谈点个人学习体会。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依据,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曾作过许多深刻的论述。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明确地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概括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情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社会基本矛盾作出了正确的解释,为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别;阐述了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内涵;为什么说始终代表进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工人阶级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为什么说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问题,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不断地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之进一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并探讨了就如何使我国当前的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经济问题的基本观点,详细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反对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总结了我国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极大丰富和发展,它体现着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本质特征和最深刻的内容.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公平和效率是社会经济的重要问题。邓小平同志以社会公平为目标,十分重视经济公平,他认为中国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同时,他又特别注重从生产力发展上解决公平和效率的问题:一方面,他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实现公平的目标,但同时否定平均主义,重视经济公平;另一方面,他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并始终如一地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此,消除绝对贫困,防止两极分化和加强法制建设,提供经济公平的环境,这些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产力跨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实践的要求。生产力能够跨越发展吗 ?唯物史观包括不包括生产力跨越发展的理论 ?在实践上如何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 :一是从理论上探讨了唯物史观理论中生产力跨越发展的问题 ;二是依据人类的历史实证地考察了人类历史上生产力跨越发展的一些典型过程 ;三是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分析了我国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结构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结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最早提出了科学的设想和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结合自身的社会主义实践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对这一理论有新的突破,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更有力地发展生产力,加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途径,对科学社会主义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农业生产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改善和提高。这一切表明:我国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经过了几十年的坎坷道路,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向前发展了。  相似文献   

20.
探讨生产力问题要结合各交叉学科,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要把人作为自然社会之真正的主体,从主体能动性、主客体相互作用及对立统一中理解生产力;要把生产力作为一个系统,从整体上多层次多方面认识把握生产力的规律,更好地促进社会整体生产力的发展;要把生产力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注重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对生产力内容的丰富和发展.由此出发,生产力应理解为主体开发利用客体并协调主体客体使其共同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