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讨了儒、道"天人合一"观在生态伦理问题上态度之异同:基于天地生人、万物一体这一共同的根本观念,在人合自然的实践路径上,道家以自然为基点,讲求遵道而行、顺应自然;儒家则主张发挥人的作用力改造自然、人化自然。儒、道还从伦理规范层面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德要求,为当代社会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道教生命哲学以“道”为本源,认为“道生万物”,而人的个体生命与“道”之间是一种特殊与普遍、具体与抽象的关系。“精”、“气”、“神”作为道教生命哲学中的三个重要范畴是联结“道”与人的生命的纽带。通过对“精”、“气”、“神”的阐释,道教得出了人的个体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复的结论,由此提出了珍惜现世生命、“人命最重”的哲学命题。道教由注重珍惜人的生命,逐渐上升到企图通过种种方法来保全生命,进而超越生命,与“道”共存的观念。这种对人类生命无限关爱和永恒呵护的哲学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具有作用社会、造福人类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道教生态自然观、道德观从“道生万物”的本体论角度 ,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论证了自然万物存在的价值和权力 ,具体化为“崇尚自然 ,尊重自然规律”、“物无贵贱 ,万物平等”、“善待万物 ,尊重生命”、“保护自然资源 ,维持生态平衡”等一系列生态伦理规则 ,其探讨的范围几乎涉及到生态伦理学的所有基本理论问题 ,故道教的生态伦理观有着内在的独特理论体系 ,并且具有较强的道德实践意义。这对于回答施韦策对道教生态伦理缺乏系统性、实践性、发展性的诘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道教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道家和道教认为最根本的是“道”,由“道”生出天、地、人等宇 宙万物。这就突破了古代哲学以政治伦理为轴心的局限,将思考的范围扩到整个宇宙,树立 了朴素的整体观念。由此看来,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基本性当是自然而朴素的。道教 的生态伦理思想,正是从这样一种“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出发的。道教主张“道法自然” 而不是“征服自然”,认为“天道”与“人道”是一致的,同时主张“归真返朴”的人生宗 旨,其中具有若干有价值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自然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性质与自然性质可以直接等同,这在中国伦理学中是普遍的现象。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在论及价值问题、应然与必然时,总不离德合天地,性体自然,进而复归其根(道),具有浓郁的自然主义特色。本文通过对自然之道与伦理之道、自然生命之性与道德人格之性以及自然之心与道德之心几个主题展开了思考,从中发现,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普遍具有自然主义特征。自然主义不同于唯物主义,比起后者,具有超越性和唯美性。  相似文献   

6.
儒家天人相和仁学思想有着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念与思想体系,儒家强调万物一体、主客统一,天地自然更具根本性;以生释仁,强调珍惜生命、珍爱万物,是"替天行道"的道德至善;提出"民胞物与""人者,天地之心",既强调人与自然不可分割又凸显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人当尽天赋本心,尽关爱保护自然的道德义务,以体现人贵于自然万物,实现以人为本、爱物与爱人的统一,实现仁,达到人的道德完善.儒家天人和谐仁学思想在生态环境伦理观上的独特认识,可为我们突破并超越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不同认识,为今天解决生态危机、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传统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提出了天地神人四重整体说,描绘了人类诗意栖居的理想图景。卡尔维诺以"诗"的方式表达了生态存在论的美学理想,其小说文本以自然为形上之思的基点,探讨人在后工业时代的存在方式,关注自然的伦理意义,表达了以对自然的诗意审美超越当下碎片化的、功利性的存在而抵达全方位生态存在的意图,具有浓厚的生态关怀和存在意味。  相似文献   

8.
当代,道家的生态思想越发引起世人关注。道家在生态伦理上注重尊重自然,甚至以天地为父母;在生态保护方面,道家认为人与自然不是相互战胜的关系,人应当在认识自然的前提下通过自律来辅助自然;在生态利用方面,道家讲究人应当有理、有利、有节地利用自然,以维护生态和谐,从而呈现出其以"道法自然"为特色的生态哲学观。  相似文献   

9.
生态危机的严峻现实,促使人们去寻找解决危机之道;与此同时,人们又在反思自身在自然中的角色定位。本文从逻辑学角度探讨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然状态,重申了自然本身有其价值,人为自然之子,并从本体与存在、生命与价值两个角度作出了真理性论证,为生态伦理的最终确立提供了元伦理意义上的有力支撑及为我们构建生态伦理原则和规范提供了形而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道法自然”作为生态文明的伦理文化范式,强调自然的生态秩序与人类社会秩序是有机的统一;“生生不息”作为生态文明的动力基础,则申明了生命大化流衍的功用和繁衍不已的生机;“天地人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充分显示了儒、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智慧;“敬畏自然”作为生态文明的预警机制,则在文化上为引导现代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供了一种合理的价值论导向。虽然上述观点中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只要我们对其进行合理扬弃,传统生态观就能在解决当代全球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1.
如何看待生命?儒家贵生爱物,道家尊敬生命,释家爱惜生命;如何对待生死?儒家乐生哀死,道家苦生乐死,释家生死皆苦;如何超越生死,实现生命价值?儒家强调修身进取,道家强调与道合一,释家强调旨在觉悟。这些都是生命伦理学所关注的问题。分析、挖掘儒、道、释的生命伦理思想,对于建立现代生命观、生死观和生态伦理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道家关于“天人一体”、“天地与吾齐生,万物与吾为一”的思想;儒家关于“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同体”,把保护自然提到道德行为高度的观点等等,都是对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朴素表述。深入挖掘中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立生态文明,必须着力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形成新的生态伦理。“仁爱万物”、“天人合一”、“取物不尽物”和“取物以顺时”的儒家生态理念,以及道家主张的“以道观之,物无贵贱”的价值观、“自然无为”的法则、“无以人灭天”的态度,对于增强全民族的生态环保意识,构建现代生态伦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道家的宽容伦理思想包含追求平等和抵制专制的民主精神,主张虚静、博爱的内在修养与人际原则,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宽容理念等基本内涵。传统道家的宽容思想夹杂着对人类道德理性能力的否定,对人类主体地位的弱化及对人类积极进取人生意义的抑制等消极成分。实现传统道家宽容伦理思想的现代性转型需要高扬人类理性的力量.充分发挥人的主体地位,倡导积极进取的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王常月的宗教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常月的宗教美学思想从两方面体现出来 ,一是他在其著作中强调了人的“妙明真性” ,即修道的目的 ,表现了他对人格美和内在审美心境的刻意追求。王常月将这种修道所需的心态和人格外化为一种内丹修炼方法 ,由戒律定型下来 ,成为实现人的绝对自由的可操作规范。二是王常月将儒家的忠孝伦理实践作为他修道理论的立足点和核心 ,并吸收佛教的思想 ,形成了他自己的宗教伦理美学观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的社会救助有悠久历史,整体上是一种“伦理救助”模式。儒家以性善论为主流的人性思想和以忧患意识为核心的道德心理,构成了传统社会救助的伦理道德基础。儒家以“仁”、“德”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以民为本”的政治伦理思想,“均平”的差等分配伦理思想,构成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道家“无为”的政治伦理和“贵生”的生命伦理思想,以及佛教的慈悲精神,构成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的重要补充。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是构建我国现代社会救助制度.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拥有权利"是生态伦理学的核心话语与其合法性的前提条件。约翰.缪尔是人类生态思想史上首次公开提出该命题的环保先知。准确解读与精当把握大自然拥有权利的环保意蕴需对缪尔荒野自然观、国家公园实践观进行全面考察与有序梳理。  相似文献   

18.
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当前亟须破解的生态难题,着眼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新高度而提出的伟大思想体系。生命共同体思想具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态自然观、整体系统的生态治理观、科学的生态发展观,这三个方面都饱含动物伦理思想。动物伦理学起源于西方,可以大致分为动物机械论、动物同情论、动物福利论、动物权利论和动物解放论;但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动物伦理思想就已经在以儒、释、道等为主的哲学和宗教中了。西方动物伦理学晚于中国古代动物伦理思想,但在动物伦理实践应用方面西方更早、更全面。2020年初,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我国在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修复等动物伦理实践应用方面的不足再次显现出来。生命共同体思想对新时代我国动物伦理的实践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生命共同体思想的三个方面为研究对象,对生命共同体思想与近现代西方动物伦理的共识和与中国古代动物伦理的渊源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生命共同体思想如何指导新时代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实现生态整体性治理、推进绿色经济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语用生态文明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生态文明是语言生态学研究的新课题 ,这一全新的语用理念有两层意义 :一是语用观念生态化 ,实现言语多样性与语言一体规范的统一 ;二是语用行为生态化 ,坚持“时空相谐”与“绿色消费”的语用伦理。倡导语用生态文明使我们辩证地观照语言规范问题有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