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书定价$ US2 5,主要内容如下 :世界各个地区都出现了老龄化的现象 ,并且这种现象具有性别差异 :妇女的寿命更长 ,她们得到的资源更少 ,并且她们还担负着照顾老人和孩子的责任。原因大同小异 :女性从她们的“工作”中得到的报酬很少甚至是没有 ,她们由于曾为照顾家庭而中断工作 ,其结果是更低的养老金 ,而同时社会和文化规则又分配给妇女照顾老人和孩子的职责 ,而不考虑妇女为此要付出的成本。在许多地方 ,妇女更是社区关怀的提供者 ,而她们自己的需要却未得到满足。今天 ,国家财政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削减 ,变化的家庭形式和家庭对更多的供…  相似文献   

2.
马俊峰 《阅江学刊》2014,(5):101-106
生活世界开启了人类活动的空间,同样它以自身的整体性纠正着人类前行道路的偏差,它使得人们在社会之中建构的各种权利获得了合法性和合理性支撑,同样,它促使人们认识到,对共同体的忠诚是公民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人类必须对生活世界或者栖息之地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对自己生活的共同体应该负有责任感,正是这种责任促使人们产生一种生态公民身份,以便人们更好地处理人对自然关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3.
从艺术与哲学的比较中我们看到,艺术的认识与理论的认识虽然都是主观对客观的把握,都需要在主观符合客观的基础上求得二者的统一,都需要具有客观真理性——把握生活的本质规律;但是,艺术的认识却明显地表现出自己的特殊性:即艺术家在对生活进行观  相似文献   

4.
王丽荣 《探求》2001,(2):38-39
一在首先教育价值观上有两种不同的观念 ,一种是以社会为中心的道德教育价值观 ,一种是以个人为中心的道德教育价值观。以社会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强调把社会需求作为教育的唯一出发点 ;强调教育要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来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 ;主张以社会总需求作为唯一依据来建构教育的目标 ;主张根据社会所奉行的准则来规范教育过程的诸多方面 ,认为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 ,从而认为教育结果的好坏 ,只能以它是否维持社会的繁荣为尺度。这种教育观的极端形式是以国家为中心 ,即把教育的一切全部纳入国…  相似文献   

5.
社会性企业是介于企业与非赢利性组织之间的混合性组织,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国家的经验表明,发展社会性企业是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就业问题和社会服务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前只有社会名流需要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名誉,学习挽回脸面的技巧,但现在,这已成为一种大众需求。  相似文献   

7.
“人是什么?”过去,这个问题的探索表现为对个人命运和使命的抽象思考。在今天科技革命和科学变为直接生产力的理性时代,这个问题就转变成下面这些问题了:“机器能思维吗?”“机器能比它的创造者更完美吗?”“人本身仅仅是一部复杂的、通过自然途径产生的、能在分子水平上将信息进行编码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结构变动和社会性调节机制的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的惊异速度增长.在经济成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结构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当下存在的结构上的问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近年,中国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是单位体制解体而"社会"开始成长,但是社会领域里中间组织的缺失是现阶段的问题所在,这成了当下社会阶层间差距加大、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今后,中间组织的发展动向和公共化的进展,或将决定中国社会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批判和超越传统激励理念,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实现发展变革的重要基础。基于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的激励理念鲜明地昭示出:激励主客体之间是统一平等的,激励的根本目标就是形成全员自我激励的“自组织”。  相似文献   

10.
“世界体系”是70年代后期出现的“世界体系理论”的基本概念。这个理论的创始人,美国纽约州立宾汉顿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早年主要研究非洲问题,在基本观点上与依附论十分接近。1974年他出版了《现代世界体系》(现已出版两卷),详细阐述了从1450年以来,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和基本逻辑,奠定了世界体系理论的基础,并在理论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11.
西方的公民身份研究在过去一二十年间出现了由政治—法律维度向文化维度转向的趋势。文化公民身份研究强调,仅仅把公民身份理解为政治—法律意义上的成员资格,就排斥了文化非主流群体,恰恰违背了公民身份的包容理念。但是,这种把各种文化群体整合进一个共同体中的努力势必会因群体的文化差异而导致冲突,因此,寻找超越所有文化之上的一种新的文化便成了文化公民身份理论家奋力努力的方向。理论家们建议,应该通过广义的教育,在公民中发展出一种以反思和沟通为根本的、开放性的公共领域和公共文化。文化公民身份探讨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一场基于教育的漫长革命,最终摈弃资本主义,建立伦理社会主义;以互联网等新媒体为特征的文化全球化浪潮给这场革命提供了条件和机会。文化公民身份理论的发展理念为新的认识和研究指明了一个重视公民主体性和人类关系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世界宪法中的语言权利和语言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方语言是一个政府在立法、司法、公共管理和教学等领域的日常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用于象征目的的语言.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官方语言和民族语言都是并存的,但却未必和谐.在许多大民族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存在着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因此,对主要语言的立法,尤其是在宪法中,彰显了一个国家内各种并存语言之间存在的冲突.在理想意义上,语言立法的目的在于通过立法界定并存语言的地位和用法,以解决这类冲突和差异,但是实际上,语言立法有时被用以昭示一个语言群体优于另一个群体的统治权力,而不是解决说话人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互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些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它们参与全球化和地区化进程的深度和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性规制的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规制是以消除外部性和内部性方面的市场失灵为主要理论依据的.但是,市场失灵仅是规制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规制、私法与市场机制本身都可能用来消除外部性和内部性问题,而规制并不能证明必然比后两者更为有效.因此,有必要对三者纠正市场失灵的效果进行权衡以找到其合理的替代边界.同时,三者之间往往还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当前,社会性规制理论研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重视具体行业分析,忽略整体理论研究.社会性规制理论有三种研究趋势值得关注,即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委托代理分析方法和制度主义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此文先从区分与法有联系的几个概念入手,把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社会与国家、法的阶级性与人的社会性划分开来,然后对法具有社会性的四个论据作了评论。作者认为:阶级性是法的本质属性,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所在,二者不能混为一谈。社会主义法只是实现人类本质属性——社会性的手段,其本身并不具有社会性。作为人类本质属性的社会性,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充分实现;而那时以阶级性为本质属性的法也就不存在了。法有无阶级性,是法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报刊上已发表了不少文章。此文的论述与已有文章不同。  相似文献   

16.
1 从古到今,人们都在追求着理想的爱情和婚姻。但是,这“理想”二字,有时并不明白,因此也就受着折磨。有人把“爱情”理解为纯粹“情之所爱”,是完全属于个人的。这是一种误解。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一,是一种复杂的、圣洁的、崇高的感情活动。它不仅包含有“情”,还有思想和意志。因之,它是理智的,也是最富有情感的,它是现实的,也是最富有理想的。婚姻则是爱情的延续和固定。婚的含义是明男女之礼;姻的含义是明亲戚之别。也就是说,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一旦付诸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一般都认为语言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但我以为如果把语言当作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那将是很引人入胜的。”事实确实如此,当我们从社会学、民俗学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为了什么目的,使用什么语言,并得到什么结果时,许多语言现象都是饶有兴味的。人们结成社会、协调社会、交流思想,必须进行交际。而语言便是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是,在交际中,人们使用语言,必须符合自己的身份,必须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和地位的  相似文献   

18.
论犯罪问题的社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犯罪问题,是应用社会学研究对象——社会问题中重要而复杂的课题。一种社会现象,如果与社会价值和生存条件发生偏离,并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就成为社会问题。犯罪侵犯了我国刑法所保护的那部分社会关系,是唯一需要动用刑罚手段参与解决的社会问题。这种手段,虽能达到罪后特殊预防的目的,一般预防的效果却不显著。仅仅是表现了对犯罪的社会评价的刑事强制性,使犯罪问题同其他社会问题有所区别。犯罪问题是一个涉及生活领域、经济领域和管理领域的症候群,所以它的研究与治理,单纯地或合并地运用犯罪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或者行为科学,以及手段选择上的刑事独裁、保外帮教等等,固然可以从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上发挥功效,但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理论出发,还必须有一种以整个社会为研究单位的学科,有一套社会整体预防计划为指导,才能避免研究与治理过程中的板块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社会学这一群科学,辅之以其他学科,从整体上揭示犯罪原因、指导社会预防,有计划有组织地动员一切社会控制的方式治理犯罪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期,女性解放的课题被严肃地提了出来,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充任传宗接代工具,在经济、政治和精神上毫无独立可言的历史从此正式宣告结束。这种历史的必然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多元视角与不同层次的再现。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和肖伯纳的《华伦夫人的职业》可谓这类作品的经典伟著。以公开的反传统呐喊为标志的女性的进一步觉醒不可避免地在英国20世纪著名作家D.H.劳伦斯头脑中留下印迹,并为他在文学作品中塑造女性形象提供了必要的参照方位和社会背景。这使得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散发着新潮的气息,暗契着时代的脉搏。不过,劳伦斯的个性…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正处于一个“媚青”的时代。我们赞美少年意气,歌颂晚年丰颐,却很少关注中年人。网络上人设纷纭,拼的就是演技,这个宫斗剧研修班十段选手,那个戏精学院毕业,别再盯着中年男人不放了,你的油腻跟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