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6月25日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各地国土资源部门结合实际,围绕"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题,组织开展了主题宣传周活动,把全国"土地日"作为向全社会宣传我国国土资源国情国策,提高公众保护耕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普及土地管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土地利用。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国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美国学者提出并大力宣扬"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质疑中国的粮食安全,鼓吹中国威胁论。针对这一言论,我国果断提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的战略方针,牢固树立耕地保护"红线"意识,切实保护耕地。耕地作为土地的精华,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耕地资源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过程中拥有重大意义和作用,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粮食产量,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稳定及安全。鉴于  相似文献   

4.
法国经济学家波斯纳认为:"财产权的不确定将会造成社会资源利用率的倒退."[1]我国作为一个拥有9亿多农民的农业大国,耕地总数却已不足18.26亿亩,人多地少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情况.在这样的国情下,完善合理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不仅关系着我国众多农民的切身利益,对于充分利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物权法》对土地经营权制度中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处处凸显出对农民的人文关怀,很好地实现了对农民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与科学土地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土地利用.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国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农民利益问题的突破口是农民土地问题。本文从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问题症结出发,通过对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三层次"保护机制等方面的系统梳理和分析,为我国创新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提供启发意义。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双重囿限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实践囿限。城镇化进程中,农地流转、农地征收过程中存在诸多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现象,如非自愿农地流转、农地过度集中风险、违规征地、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动植物的栖息地,也是全人类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近年来,国际上对土地保护越来越关注,把它视作人类生存的重要保障。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些文明古国由于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土地而衰亡,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没有利用好自己的土地而落后。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分布在众多的第三世界国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利用土地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也有必要把目光投向与自己历史、资源、国情相近的第三世界特别是新兴国家,取长补短、趋利避害。本刊外来和尚栏目将分期选取多个在土地保护利用方面成就突出的新兴国家,为我国的土地保护利用探寻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在依法治国国策下,我国加大法制建设的力度并开拓了可喜的局面。但是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和农村法制建设薄弱仍然是不争的事实,通过笔者对汪清县西崴子村村民了解劳动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提升农民法律意识和加强农村法律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农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矛盾日益突出,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更加紧密,土地的利益矛盾日益尖锐,小块经营的小生产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矛盾日益显现。这些矛盾和问题已严重影响剑土地国策的落实,影响到农民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影响到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影响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矛盾和问题,有待于国家通过改革、立法的手段来解决,才能达到民稳国安,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土地发展权是土地所有权人或土地使用权人改变土地现有用途或者提高土地利用程度的权利。土地发展权是一项重要的物权,对此国外已有较成熟的实践。考虑到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国应在土地权利体系中创设独立的可转让的土地发展权,通过将土地发展权制度引入征地实践来保障农民的土地产权和保证国家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并整合整个制度环境,提升土地征收制度的绩效。  相似文献   

11.
"土地管理法修改重点保护农民权益"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称,现代化进程背景下,耕地保护和农民合法权益保护应互动平衡8月7日,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表示,《土地管理法》的修改是要处理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背景下,不使耕地过多过快地流失,同时还要同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之间形成互动平衡的关系。当前土地管理法的修改重点是保障农民的土地权利。  相似文献   

12.
“土地管理法修改重点保护农民权益”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称,现代化进程背景下,耕地保护和农民合法权益保护应互动平衡8月7日,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表示,《土地管理法》的修改是要处理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背景下,不使耕地过多过快地流失,同时还要同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之间形成互动平衡的关系。当前土地管理法的修改重点是保障农民的土地权利。  相似文献   

13.
土地既有资源特征,也有资产特征,既是区域经济的载体,又对区域经济起宏观调控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对土地政策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研究落后于实践,政府把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国有土地资产收益最大化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目标,弱化了政府作为土地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和土地市场调控者的角色,忽视了土地政策是一种调控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土地不论是作为资源特性或作为资本特性的作用都远没有充分出来.因此,加强对土地政策在区域经济中调控作用研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成都市青白江区耕地保有量为28.81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3.70万亩。为确保现有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青白江区牢固树立耕地"红线"意识、"雷线"意识,多措并举强化耕地保护。一是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为破解当前普遍存在的土地资源"一家管、多家用"的尴尬局面,青白江区始终坚持多部门协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区国土资源局会同区委目督办、区政府目督办共同制定《成都市青白江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对各乡镇(街办)耕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4年在河南省获得的实证资料,对农民土地意识对其土地利用倾向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农民土地意识对其土地利用倾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价值和依赖意识对转出土地倾向呈负向影响,对承包更多土地、维持现状和保留口粮田其余转让的倾向呈正向影响。而土地产权意识对其土地利用倾向无显著影响。探析农民土地利用倾向的根源将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17):F0002-F0002
遂宁市国土资源局安居区分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全面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实行以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为核心的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依法履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强势推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为安居区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的稀缺,使得土地成为农村特殊的也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的生存之源、发展之本。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是单一的集体所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这种模式对解决农民温饱问题,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正绩效性是十分明显的。但是应该看到,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一项土地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自下而上主要依靠农民群众的力量推动建立的,由于缺乏成熟的理论准备和  相似文献   

18.
土地是动植物的栖息地,也是全人类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近年来,国际上对土地保护越来越关注,把它视作人类生存的重要保障.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些文明古国由于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土地而衰亡,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没有利用好自己的土地而落后.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分布在众多的第三世界国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利用土地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也有必要把目光投向与自己历史、资源、国情相近的第三世界特别是新兴国家,取长补短、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9.
导读土地是动植物的栖息地,也是全人类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近年来,国际上对土地保护越来越关注,把它视作人类生存的重要保障.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些文明古国由于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土地而衰亡,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没有利用好自己的土地而落后.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分布在众多的第三世界国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利用土地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也有必要把目光投向与自己历史、资源、国情相近的第三世界特别是新兴国家,取长补短、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20.
在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目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村的土地经营规模过小,目前土地的经营规模人均只有10亩左右,是美国的1/240,与人地矛盾更尖锐的日本、韩国等相比也显得过小。这种过小的规模对农村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是一个“绊脚石”。为了让农民集中居住,让零散的土地集约利用,形成规模,物尽其用,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效力,温江区建立了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补偿制度,引导农民向城镇和规划聚居区集中,对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做出了有益探索,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