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维  王慧琦 《理论界》2006,(8):105-106
寝室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近几年来学院在寝室文化建设上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在学生寝室内开展目标教育和养成教育,积极开展“优良学风寝室”的评建活动,积极营建浓郁的寝室文化氛围,建立健全寝室内各项规章制度,奖罚分明,促进寝室文化建设等六个方面入手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同时提出了三点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姜宁 《兰州学刊》2010,(Z1):66-67
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寝室文化将有利于净化校园生活环境,增强学生集体凝聚力,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性、价值性和政治性三者的统一.在文化软实力已成为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背景之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促进文化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文化价值.其价值主要表现为文化选择与导向,文化传承与融合,文化整合与渗透,以及文化创新与竞争.其文化价值的实现途径主要包括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文化素养,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4.
刘春风 《理论界》2007,(2):141-142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的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寝室的教育功能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要依托学生寝室,不断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创新。科学、系统地制定学生寝室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寝室的机制,使寝室真正成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5.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基础,和谐文化建设事关和谐社会构建的核心与实质.本文主要从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氛围等角度,分析了探讨了关于建设和谐文化的实践途径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场所,每一间学生寝室又是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大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不同的社会关系、家庭背景、文化素质、经济状况构成了每一个大学生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学生寝室又是大学生传播信息、畅谈思想、交流感情最多的场所,如何对住宿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切实把学生宿舍建设成为健康文明、团结进步的良好育人环境,是高校学生工作部门的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对大学生产生了诸多影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转变学校行政机构、党团组织注重管理控制的理念,强化学校对学生的引导、影响作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寝室、社团、网络的实践性特征;充分利用传统单位体制和现代社会新组织形式各自的优势,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渠道;创新调整利益关系的各种制度和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通过制度保证的现实利益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在政治体系中持有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包括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等。政治文化所包涵的丰富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文化手段、文化氛围和文化支撑。军事文化作为政治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军队政治文化的高度凝练和集中体现,在  相似文献   

9.
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文明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人们的精神文明程度却没有相应的提高,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倒退,出现了不少堕落、腐败情况.酿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在理论上弄清文化氛围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在实践上没有净化、优化文化氛围,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文化氛围的特征文化是一个多义词,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界定.就其质态而言,大致可分为硬文化,即物质型文化,如工具、建筑物、电子计算机硬件等;软文  相似文献   

10.
社会是一个综合体,任何社会的经济也总是与该社会的政治、文化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在经济文化呈一体化发展的现代社会,文化与经济的联系更加广泛、深刻,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如果对社会的精神、文化已经影响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情况缺乏了解,就谈不上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真正全面科学的认识。笔者以为,解决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困难,确有必要把营造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精神文化氛围的问题提上重要议程。一、努力营造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的精神文化氛围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实质性的…  相似文献   

11.
论信仰的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信仰的特性荆学民信仰并不在人的主观精神世界里自生自灭,而是在社会文化氛围和社会文化机制的作用中生成变迁、发展运作的。当然,在这种过程中,信仰不仅仅只是社会文化氛围和社会文化机制的机械附着物,而是与之彼此制约、相互作用的。这就意味着,信仰是一种兼涉主...  相似文献   

12.
重视寝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庭 《云梦学刊》2006,27(1):129-131
寝室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寝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管理和自我管理、党团工作、德育实践活动、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规与安全教育、学风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全员育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新兴知识城市与创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展社会学的角度讲,城市中心战略对加快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来说,是决定性的.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伴随着城市文化的崛起过程.城市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创业文化的崛起.所谓"创业文化",就是能够开拓创新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事业和新产业的时代精神和文化氛围.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内在地包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导价值内涵;内在地包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制度文化内涵;内在地包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价值内涵.创业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开拓创新的时代性、注重现实的实务性、全面综合的系统性、引导潮流的前瞻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创业文化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创业文化大致经历了生存创业、理性创业、文化创业阶段.文化创业是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需求,我们在建构创业文化时,必须注意创业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资本创业、知识创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陶晓红 《江汉论坛》2003,(8):116-119
现代化的社会是经济系统、政治系统和文化系统的充分发展、高度协调、相互促进,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心理层面与价值体系的重建.现代化社会的基础,就是现代文化建设的核心--人的现代性.在经济体系中,以人的知识和创新能力为特征的人力资本已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人的因素是生产函数的一个重要变量,是生产力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发达的政治体系也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去建构和把握.而文化的实质和功能,就是塑造人并提高人的素质.新经济体制的建构、新经济形态的生成,必然要求社会主体以高于现实经济的文化意识和道德素质为之提供积极的文化氛围和思想动力,以使经济增长保持健康势头和内在活力.  相似文献   

15.
《南方论刊》2003,(6):1-1
城市作为一种景观、一种空间,文化是它的核心与灵魂.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是否深厚,文化氛围是否浓烈,文化凝聚力和文化辐射力是否强劲,是衡量其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很大程度上说,现代城市以文化论输赢.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近年来世界各国企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积极倡导把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已经成为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站在履行社会责任这个制高点,重视将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才能赢得企业长期发展的良好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整体趋向积极向上,但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且生活方式上呈个性化、质量化.对此,应通过营造学术性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校园文化长廊、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开发网络文化新阵地等路径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18.
福建当代戏曲作家群体,是一个非常具有文化典型意义的群体.其兴盛,是由于当年以政府的力量酿造和推动了一种文化氛围、文化合力,驱使着剧作家们繁拢、感奋,在剧作中释放文化激情和精神力量;其消隐,也同样主要导源于政府所驾驭的社会发展趋势,抽去了戏曲兴起时曾经凭借的那种文化的氛围与合力,使戏曲作家们进入彷徨无据的生存状态与文化状态.随着剧作家的消隐,戏曲剧场便也空落了.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教育观念,需要营造具有时代特质、能承担培养学生现代人格的大学文化氛围,大学文化形态具体表现为理念、形质、制度和行为文化等.大学理念文化是人类在发展大学的实践中所创造的文化增值产品,是社会精神的引领者;大学形质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外部表现形态,也是理念文化的外在展现和物质基础;大学行为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落地的表现.形质文化为行为文化提供了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可能性,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归根结底要通过行为文化得以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作为思想上层建筑,不仅依赖于现实社会的经济基础,而且离不开一个社会的文化传统.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融入中国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主导的意识形态.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出现了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一种多元状态,但是,文化与传统的结合仍然是当代中国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将文化与传统融为一体,主导意识形态才能在文化的深层次上发挥指导作用.高校是思想教育的阵地,对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要坚持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确保意识形态教育的正确导向,使之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