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浒传》问世以来,得到了全民族的喜爱。这个立论,并不因为它曾遭过禁毁而被否定。相反,有充分的理由证明,不光人民群众爱读《水浒》,统治阶级一样对它爱不释手。首先,统治者对小说戏曲这些通俗文学的爱好程度,并不亚于人民群众。明李开先《张小山小令后序》:“洪武初年,亲王之国,必以词曲一千七百本赐之。”明成祖时御修《永乐大典》,以很大的篇幅,著录了评话,杂剧和戏文。在此风气下,《水浒传》当然也不例外。明刘銮《五石瓠》卷六:“神宗好览《水浒传》。或曰:此天下  相似文献   

2.
金评本《水浒传》作为《水浒传》的重要版本.有着自己的流传史·考察它在《水浒传》版本史上的地位,它与《水浒传》其他版本的区别。并探究其为何有着与《水浒传》其他版本无法比拟的显赫效果的原因,是金评本《水浒传》效果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呈现出前后非常突出的自相矛盾的情况。在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之前,《水浒传》主要表现的是对封建黑暗势力的背叛与反抗,主题思想是积极的、进步的。但是,《水浒传》的后半部却极力宣扬招安与投降。这两种极端矛盾的思想出现在同一部书中,非常耐人寻味。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前后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作者的不同而导致的。《水浒传》最初是说书人的话本,后来在其流传的过程中,不断有文人加入,最后才由施耐庵修定而成。前半部《水浒》,可能主要出自民间人士之手,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反抗精神;而后…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水浒传》与佛教文化的关系,主要三个方面:一是《水浒传》中佛教徒的分类剖析;二是佛教的一些基本观点在《水浒传》艺术构思中的影响;三是对《水浒传》的偈语作出论析。通过上述分析,说明了佛教文化对小说内容和艺术上的多种影响,这对深入理解小说的思想性的复杂性和艺术性的多样性也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从作者立意看,《儿女英雄传》紧承《红楼梦》而来,相反相成,是《红楼梦》另一种性质的续书。但从实际文本看,其内在精神与《水浒传》声气相通,在至刚(《水浒传》)与纯柔(《红楼梦》)间摆动,作者试图刚柔兼备却终究走向了阴阳失调。  相似文献   

6.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版本与成书过程;罗贯中的籍贯问题;《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思想文化内涵;小说艺术的运用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小说评点、传播、接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和谐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无意于对宗教有所毁誉眨褒,作者只是借助僧道来写入、写故事,《水浒传》体现了我们民族宗教的儒、释、道相融的特点,中国的庙宇供奉的是人而不是神,《水浒传》把普通的渔民、仆役、工匠等说成是天上的星宿,这种宗教观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梁山)天下水浒论坛会议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10月"天下水浒论坛"会议讨论的问题有:毛主席对《水浒传》的理解和应用;《水浒传》版本、作者和成书背景;《水浒传》艺术成就及其源流;《水浒传》人物真实性及梁山遗迹、梁山遗址的开发问题;《水浒传》研究的新动向和对《水浒传》的贬抑。  相似文献   

9.
《忠义水浒传序》和署名李贽的《水浒传》批点,是《水浒传》研究中最早肯定并竭力颂扬这部作品的评论。这些评论中的观点不仅有代表性,而且对后来的《水浒传》研究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这些《水浒传》评论,不仅对于我们了解《水浒传》一书所宣扬的投降主义是怎样适应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有意义,就是对于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是类似武侠小说的古典小说名著,又是金庸的最爱,因此他初次创作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时,就在故事情节、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等方面对《水浒传》借鉴,并以此推陈出新,成就了这部现代新派武侠小说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1.
三个宋江面目各异──《水浒传趣话》之一章刘世友我说有三个宋江,你可能感到奇怪:《水浒》上不就是写了一个宋江吗?怎么说三个宋江呢?其实,我的说法是有道理的,确实有三个宋江:一个是《水浒传》成书之前来元传说中的宋江;一个是《水浒传》上描写的宋江,一个是金...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是在宋元话本中水浒故事单行本的基础上,再结合历史,进行集中概括、丰富起来的白话长篇小说。因其内容方面是由多个公案故事联结起来的,所以尽管《水浒传》属于英雄传奇小说,某种程度上来说它跟公案小说又有着剪不断的联系。在题材方面,《水浒传》整合了宋元话本小说中各种题材的特点,又在客观上加深了某种题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谈歇后语     
歇后語是汉語所特有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人民群众在語言实践中創造出来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它广泛地流传在民間口語中。由于它对語言的表达能起积极的作用,后来有些比較接近人民、熟悉人民語言的作家,就把它加工提炼,运用到文学作品中来。宋代的《京本通俗小說》卷十二就有这样的句子:“不是来門楼下躲雨,却是猪羊走入屠宰家,一脚脚来寻死路。”明清白話小說兴起之后,文学作品中的民間口語越来越多。《红搂梦》、《水浒传》、《西游記》、《儒林外史》这些杰出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4.
明代书目著录章回小说《水浒传》时,或归于“野史”“传记”,或入“子杂”类,这与《水浒传》本名《京本忠义传》及其早期刊本系统题署含有“忠义”二字,有很大关系。在《水浒传》早期传播过程中,较早的一批谈论者是李开先之类的文坛名流,时人往往将《水浒传》比附于“史书”,认为《水浒传》所记多有所本。这种以为《水浒传》是史书的看法并非仅是当时民间的意见,而含有一定程度的官方意志。与《三国志通俗演义》一样,《水浒传》早期流传经历了社会上层向下层民间传播的过程。明代统治者从宣传“忠义”维护统治的需求出发,在都察院刊刻前曾对《水浒传》进行过“政审”。“忠义”思想成为《水浒传》早期传播过程中官方的主导意志,这就保证《水浒传》得以有效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出发,以多维转换程度、读者反馈和译素质为指标,对赛译本《水浒传》进行了评析。赛珍珠具有良好的译者素质,赛译《水浒传》实现了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成功转换。赛译《水浒传》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可称《水浒传》译本中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对《天龙八部》的创作有深刻的影响。忠义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的艺术形态,是两部小说的共同之处。但在现代文明的熏染下,金庸对书中女性形象的理解,与《水浒传》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它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物形象的典型化尤其令人称道。《水浒传》给读者塑造了许许多多生动形象的典型人物,宋江、林冲、武松个个呼之欲出,这组人物群像是理想化和富有传奇色彩的。本文通过分析这几个人物来探讨《水浒传》人物描写的艺术性,以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水浒传》艺术上的成功,更深入地学习《水浒传》。  相似文献   

18.
对小说加以评点 ,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特有的方法。通过对金批《水浒传》的深入阐释 ,认为金圣叹从“文章作法”即创作技巧的角度对《水浒传》进行了研究 ,并对《水浒传》的语言表达技巧作了深入探究 ,形成了金批《水浒传》语言特有的表达技巧 ,这对中国小说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给梁山泊一百零八名英雄每人都起了个传神动听的诨名。这些诨名,突出了人物的某些特征,使小说中的人物更加立体化、形象化。这些诨名,和英雄们的本来姓名融为一体,相互映辉,为广大读者所接受、所喜爱。象这样大规模地使用诨名——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刻化人物,在其它古典文学巨著中实属罕见,可以说,它也是《水浒传》在刻划人物方面的一个特点。在《水浒传》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里,水泊英雄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这部脍炙人口的好书,正象我国许多优秀的古典作品一样,也是思想内容异常丰富、复杂的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巨制。本来,从作品的实际出发,通过客观的、历史的、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从中阐明和揭示出小说固有的思想内容和社会历史意义,“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毛主席:《新民主主义论》),这是对待《水浒传》、也是对待古代文化遗产所应有的态度。可是,“四人帮”一伙为了篡党夺权的需要,全然不顾毛主席历来对《水浒传》的高度评价,肆意篡改和歪曲毛主席在一九七五年八月关于《水浒传》的谈话,捏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