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翻译美学观看戴乃迭对《边城》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沈从文及其在<边城>中所体现的美学特色,从翻译美学观所涉及的采风美和意境美两方面探讨了戴乃迭对<边城>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戴乃迭译文的成功表明在文学翻译中,"求大同,存小异"或求"功能对等"不失为传达原作美学意蕴的可行原则.  相似文献   

2.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客观属性。模糊语言表情达意的作用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文学语言的模糊化是作家对语言艺术处理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从翻译美学的角度,探讨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与大卫.霍克斯译本对《红楼梦》中模糊语的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  相似文献   

3.
《边城》的美学意蕴幽深丰盈,耐人寻味。作品不仅建构了一个由自然美、风俗美、人情人性美相融而成的恬和秀美的“边城世界”;还讲述了一个曲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并在其中注入了作者丰富多彩的生命体验。毋庸讳言,《边城》并非完美无缺,它的思想缺憾与作者所持的自由主义文学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参照诗歌翻译标准从“音美”、“形似”和“意准”三个角度对柳永《雨霖铃》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许渊冲译本比杨宪益、戴乃迭译本更胜一筹,可谓是音形意三美皆俱,为古诗词翻译不可多得的佳品.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红楼梦》仿词的艺术特点;通过比较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在仿词翻译中的不同风格和取向,探讨了《红楼梦》中义仿词、音仿词、综合仿词翻译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哲学思想影响下, 译者在感知美、欣赏美、表达美时会受特定思维模式的影响, 会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审美心理和审美取向, 使译文具有中国特色翻译美学意蕴。文章梳理了中国哲学和翻译美学的渊源, 系统分析了在中国哲学思想影响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三个翻译美学特征:注重模糊美, 音形意的对称美, 整体感知美。这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翻译美学理论、促进翻译美学研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翻译美学的原理,从美学视角分析霍克思的《红楼梦》英译本,探索译者如何在文学翻译中再现原文的艺术美,即文学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的章回目录在作品中起到了提纲契领的作用,同时又是一种集音形意三美于一体的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只有注意到其美学价值的翻译,才能算得上是成功的翻译。文章通过比较《红楼梦》两个英译本对回目的翻译,从音美、形美和意美三个方面探讨其美学价值在翻译过程中的保存和再现。  相似文献   

9.
论《红楼梦》中颜色词的翻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扬宪益、戴乃迭英译的《红楼梦》为蓝本,从汉语颜色词起源、构成及意义的角度对颜色词翻译的一般规律和翻译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杰弗里·N·利奇的语义划分理论,将语义分为七种类型,借助语料库研究方法,探讨《红楼梦》“神仙”一词的语义特点,通过对“神仙”语义概念的划分与界定,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戴维·霍克斯的两个译文为例进行对比研究,从中找出两位译者在翻译“神仙”一词时的异同,并考量二者的翻译得失。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小说集《彷徨》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创作背景,使其具有鲜明的文化和时代特征。本文从跨文化语用的角度分析杨宪益和戴乃迭的《彷徨》英译本,探讨影响其翻译的文化语用因素及译者对此的处理,强调文化语用对文学翻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论广告翻译的美学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广告的美学情结及其对翻译策略造成的影响,提出广告翻译的两条基本原则,即"忠实"与"创造"辩证统一、"等效"与"求美"有机结合的原则,并据此归纳出广告翻译的三种技巧:修辞等效、达意传情和舍义(形)求美。  相似文献   

13.
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品牌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因此品牌翻译显得尤为重要.品牌翻译可以采用多种翻译方法,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必须体现品牌译名的美学价值.品牌译名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音韵美,意境美,文化美,情感美和简洁美.就品牌翻译体现的五种美学价值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以翻译美学的视角对培根的英语古典散文名篇“Of Studies”进行研究,并对十四种翻译版本进行了比较鉴赏,探讨其翻译中所表现出的“美译”思想和“美译”形式;提出了“忠实、通顺和美”的翻译观。从而得出散文的翻译,实际上是“美译”,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创造出译文的形式美之结论。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将诗的意境和悲剧意蕴结合得最完美的作品。作为一个诗一样美丽的境界,它能够引起读者们无限的神往,由神往而产生沉醉的审美反应;作为一部富有悲剧意蕴的作品,它能够激发读者对于人类命运的悲悯之情,并由悲悯而产生净化的审美体验。而沉醉与净化是两种高峰性的审美体验,又进一步证明了《边城》确实是一部美学意蕴异常丰厚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霍克斯译本)中的典故翻译进行研究,对比和分析杨译本和霍译本对于典故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和方法。通过研究表明,两个译本体现了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的影响,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了译者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7.
商标翻译的美学关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标翻译同商标命名一样,必须充分运用多种创意手段以吸引消费者。其中,商标的美学价值是商标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商标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音美、形美、意美。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及语意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两者方法的根本分歧是交际翻译法强调表达效果与原文和谐统一,而不是语意的对等.本文以杨宪义、戴乃迭夫妇翻译的《红楼梦》中的文化语汇的翻译为例,简要分析了语意翻译及交际翻译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朱光潜美学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途径,没有翻译,也就没有他在美学研究领域取得的累累硕果。文章通过对朱光潜美学翻译实践及其译论进行考查,发现朱光潜的美学翻译活动,是在受到当时翻译生态环境因素影响下的适应与选择,是“译有所为”的体现,而在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的选择方面,更是体现了译者的“中心地位”作用。作为翻译群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朱光潜实现了对翻译生态环境适应度的准确选择,取得了美学和文艺理论翻译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20.
在文学作品中,恰当地运用修辞,势必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按照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一篇好的译文也应该将原文中的修辞特色忠实地反映出来。本文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ADream of Red Mansions》与David Hawkes、John Minford合作翻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为蓝本,运用等效论,探讨谐音辞格,评析《红楼梦》中谐音修辞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