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廪君”巴人起源几个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战国以来人世本》、《后汉书人《水经注》、《晋书》、《通典》、《蛮书》等典籍中都见有“虞君”传说的历史记载。在论述“摩君”巴人历史时,学术界一般多根据《世本》中有关“摩君”出赤穴的一些历史传说记载,从而认为“廪君”是巴人的祖先,并且还认为“摩君巴人”就起源于清江流域。不仅学术界十分流行这一说法,而且分布在湘西、鄂西、川东、贵州等地区巴人后裔土家族居民中,人们世世代代都广为流传说“感君”巴人是他们的祖先。那么,“‘摩君”到底是不是巴人始祖?“质君”又是不是起源于清江流域?““廪君”其人究竟出现在中…  相似文献   

2.
“向王”,也叫“向王天子”,是鄂西清江流域(包括湘西桑植,大庸等地)土家地区人们曾经世代崇拜的偶像。在这些地方,过去有专门祭祀“向王”的节日。巫师、道士有专门祭祀“向王”的祈祷仪式。山川溪河多以“向王”命名。还有无数专门祭祀“向王”的庙宇。由此可见,“向王”,在这一带的原始崇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向王”者究为何人,历来说法不同。有的说是汉景帝驸马;有的说是蛮王向宝胜;有的说是廪君巴务相。为有助于鄂西土家族历史的研究和探索,本文拟据所见的有关资料及实际地调查,对上述各说,略谈管见。  相似文献   

3.
夷水,即今鄂西清江的古称。鄂西古为:“古蛮夷之地”,“未通中国”(道光《施南府志》卷。),是一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学者们指出,古代巴人的祖先及今鄂西土家族的祖先——廪君就诞生在这里。但是,笔者发现,在以白虎为图腾的原始氏族“廪君种”之前,古清江流域还活跃着一个以巨蛇为图腾的古老氏族,只是他们一直为深厚的文化堆积层掩盖着。本文试图揭示这一巨蛇图腾氏族,追溯清江流域土家族文化更古老的源头。  相似文献   

4.
虎蜒氏族的历史际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廪君是父系氏族时代巴人的祖先,这已为研究清江丈化和土家族文化的学者所共识。但是,在廪君之前,古代清江流域还活跃着一个以巨蜒为图腾的蛇人氏族,人们对此知之不多。本文将探讨这个巨蛇氏族与白虎氏族在清江流域斗争相融合的历史过程,揭示鄂西土家族远古历史中的一段悲壮史诗。一、廪君的祖先鄂西建始县高坪龙骨洞曾出土早更新世晚期的南方古猿化石,长阳下钟湾等地曾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长阳人”化石。这表明清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有原始人类生存。但是,在“长阳人”与廪君之间的清江流域人类文明史,文献资料几乎是一片空白,仅《世本》有“廪君  相似文献   

5.
毛古斯     
毛古斯是湘西土家族一种原始戏剧活动的名称。其本来含意是毛人的故事,因湘西方言的影响,把故事误读成古斯,并沿用已久,故称为毛古斯。有的地方又称这种活动为“故事帕帕”或“帕帕”。“帕帕”为土家语,汉语是祖母的意思,“故事帕帕”就是祖母的故事,这里的祖母代表了土家族的祖先,也就是祖先的故事。这与毛古斯的含义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屈原字“灵均”进行新探 :巴楚二族根源相同———楚人本源在中原 ,北族南下形成楚族 ,屈原是楚人 ,自称是帝高阳之苗裔 ;廪君系巴人也是高阳苗裔 ,南下后形成巴族建巴国 ;巴楚二国相邻 ,巴楚文化交融互动 ,其经济文化等有很多相似处 ,楚子灭巴 ,巴文化四方扩散 ,楚文化吸收巴文化因子 ;巴文化始终予楚文化以深刻影响。屈氏家族深受巴文化浸染 :屈原生于虎年虎月虎日虎辰 ,字灵均———沿用廪君系巴人族号 :灵均———廪君———虎君。伏羲炎黄为远古羌戎虎氏族 ,屈原为黄帝远裔 ,居虎域 ,生辰属虎 ,与宗虎伏羲的夏禹、以虎为道号的老子李耳老聃有潜在的虎文化联系 ,荆楚文化以虎崇拜或虎图腾机制为内质。今土家族敬称虎为廪、在心理深层及文化节俗等方面认同屈原。长江中下游巴楚吴越皆有巴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7.
一近人论及公土家族多与古代巴蜀之“赛”人相联系。而于“(宀禾贝)”人之来源,历来又多认为来源于“廪君”。《舆地纪胜》卷162引《晋中兴书》言:“(宀禾贝)者,廪君之苗裔也。巴氏子务相乘土船而浮,众异之,立为廪君,子孙列布于巴中。秦并天下,薄其赋税,人出钱四十,巴人谓赋为(宀禾贝),遂因名焉。”邓少琴先生指出:“此是将(宀禾贝)与白虎同居既久,混为一谈.未与分清。”①然今之学者中,仍不乏“(宀禾贝)”人源于“廪君”之见。徐中舒先生认为:“板楯又称‘白虎复夷’,复即免其徭役,他们也属于巴族,他们都是廪君的后裔。”②实质上,“板楯蛮”即“(宀禾贝)”人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宗教哲学1、三峡巴人崇拜太阳和使用贝币的实证 冯恩学 中华文化论坛 ..-2 0 0 0 .1 .-2 9-3 02、论“土家道教化”与道教土家化“的文化流变及其意义 邓红蕾 江汉论 .-2 0 0 0 .3 .-71 -763、白虎不是鄂西 .湘西土家先民 :虎巴的图腾 邓身先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2 0 0 0 .4.69-714、水流域土家族民间信仰初探 吴杰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2 0 0 2 .2 .-49-5 25、土家族丧事仪典及其哲学 (上 ) 萧洪恩 鄂西民族 .-2 0 0 0 .2 .-41 -456、土家族婚事仪典及其哲学 (下 ) 萧洪恩 鄂西民族 .-2 0 0 0 .3 .-45 -5 07、土家族英雄崇…  相似文献   

9.
廪君巴从清江流域兴起与发展,后来向四周扩散,特别是发展到四川境内外,从而有了“巴蜀文化”的共称。自考古学兴起,在长江三峡与清江流域里,发现了以夹砂褐色陶器为特点的文化遗址,时间可早到夏商时期;器物类别以釜、罐为其大宗。许多学者认为这就是早期的巴文化。笔者认为对廪君族系文化与巴文化应区别对待,以还原历史阶段的不同。廪君族系的历史融合与发展,在清江与长江三峡地区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并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土家族这个民族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0.
有史以来,人与虎即结下了不解之缘。世界各民族中都有关于虎的传说或神话;虎和龙以至成为连结各族人民的纽带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故中华民族有“生龙活虎”、“龙腾虎跃”之喻。本文试就土家族白虎神话略谈管见,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白虎神话的源流 白虎神话最早见于《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其文曰:“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目覃氏、相氏、郑氏。皆出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内)。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惟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今鄂西清江)至盐  相似文献   

11.
就湖北省来说,只有鄂西历史上出现过几百年有别于汉族地区的一种制度——土司制度。为了系统地深入探讨鄂西历史上这一制度,对几个有关的具体问题有必要予以弄清。 一、鄂西是古代巴族(土家族的先民)的发祥地,恩施(夷城)是廪君的都城。 古代巴族的发祥地有不少传说,但比较集中的一个看法是在长阳武落钟离山。现在鄂西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一支后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说“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音审)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于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水神,谓廪君曰: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当代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文化变迁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廪君之后,土家族文化在历史上大致经历了三次大的变迁时期。这在刘孝瑜、王炬堡等先生编著的《土家族简史》一书中反映较为徹明。然而,土家族文化在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变迁都没有当代变迁这么剧烈。本文以笔者1989年在鄂西卯洞社区调查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对土家族传统文化当代变迁的主要侧面加以浅析,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3.
夏商以来,我国西南地区曾出现几个“巴国”:有“孟涂所处”之“巴”;“廪君”之“巴”;“宗姬”之“巴”;江州之“巴”及“枳巴”等。其中以“廪君”巴和“宗姬”巴较为著名。近年来,学术界尤其是考古学界对夏商时期巴文化遗存的发现与研究,更引人注目。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对“早期巴文化”与“廪君”巴之间的关系,试陈管见。一、鄂西川东的“早期巴文化”遗存考古工作者已找到同中原二里头文化时代相当的多处早期巴文化遗址。这些遗址的分布从湖北宜都(枝城)、宜昌、秭归等县的长江沿岸到四川巫山、忠县以至嘉陵江流域。考古工作者在鄂西先后调查和发掘了宜都毛溪套遗址、红花套遗址、向家沱遗址、秭归  相似文献   

14.
白虎不是鄂西、湘西土家先民——虎巴的图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虎的崇拜者不以白虎为自己的部落命名 ,又不禁止猎虎 ,也不禁止互通婚姻 ,所以 ,白虎不是虎巴的图腾。从《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关于廪君的记载中可以看出 ,虎巴崇拜白虎 ,就是崇拜他们的精神始祖廪君的亡灵。因此 ,白虎崇拜就是祖先崇拜 ,白虎神就是虎巴的祖先神。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对本民族的称谓有两种,一是本民族语的“毕兹”,一是汉语的“土家”。“土家”是相对于“客家”而言的,“客家”意谓“外来人”。主要用指汉人。“土家”意谓“本地人”。作为概念,“客家”与“土家”是相对应的,只有在汉人较多量地进入了土家族地区之后,才会形成“土家”这一汉语称谓。所以只要把何时汉人较多量地进入土家族地区这一点弄清楚了,“土家”这一汉语称谓起自何时也就随同而解。当然,本民族语的“毕兹”是不是就等于汉语的“土家”这个问题,同样也就不辩自明。  相似文献   

16.
湘西土家“八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鄂、渝、黔毗邻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土家族的 形成与这一地区的民族变迁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国内许多研究土家族的著作多沿旧说,笼 统地把土家人都说成是古代巴人的后裔。本文通过对土家族宗教祭祀、姓氏 演变、迁徙路线以及历史语言学等方面证据的探讨,认为湘西北地区土家人历代祭祀其先祖 “八蛮”或“吴著冲”,直至元明时代仍用土家语姓氏,又传说其先民自长江以北南迁而来 ,并与春秋以来活动于楚国境内的戎人有联系,可能就是来源于先秦时期南迁的原始藏缅语 族群的后裔。  相似文献   

17.
“长阳南曲”,亦称“丝弦”,是湖北地方小曲中较为古老的曲种之一,主要流传在鄂西长阳、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境内,尤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资丘一带为最盛,原称“南曲”,1962年始定今名,是当地人逢年过节、娶媳嫁女、诞子祝寿及劳动之暇时的弹唱曲调。据其艺人所传遗物和师承关系等方面考证,约在清乾隆、嘉庆年间,“长阳南曲”即已在鄂西土家族地区演唱,至同治、光绪年间,在长阳、五峰盛行,距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长阳南曲”是土家文化与汉文交融而产生的艺术结晶,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地方方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具有直爽、强悍和豁达等诸多性格特点,这些特点无论是在土家族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有着明显的表现。本文仅就这诸多特征中的“悍”略加论及,以就教于学者。 1 土家族性格特点中的“悍”,在鄂西土家族地区的有关史志中,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记载。如《鄂西少数民族史料辑录》有“隶土籍者,悍而直”的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在漫长而又艰辛的历史进程中,土家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在土家族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宝库中,原始戏剧“毛古斯”便是其中一颗引人注目的艺术明珠,与傩堂戏一起被誉为中国戏剧史上的“活化石”。 一 丰富的历史积淀 毛古斯,土家语叫“故事拨铺”,亦即祖先的故事,演毛古斯又叫“装故事帕帕”。由于毛古斯的扮演者浑身要披上茅草扮“毛人”,所以得名“毛古斯”或“茅故事”。毛古斯是穿插在土家族传统的祭祀摆手活动中表演的艺术形式,其表演内容和表现形式与摆手歌舞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又相对独立,演出风格及呈现的艺术氛围与摆手活动古朴、粗犷的巫文化总体气氛相和谐,是摆手活动中相对独立并且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土王与梯玛关系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土王与梯玛关系管见张应斌“梯玛”是土家语对巫师的称呼,但“土王”却非土家语称谓。土家语称本民族的君长为“冲”,汉字拟音还记作:“送”、“踵”、“从”、“虫”等。“土王”即土著王,是汉族对土家族及其他民族君长的称谓,它不是一个很科学、很中听的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