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笺》较之《毛传》多所不同,孰是孰非应加以考辨。早在魏晋之间王肃与王基等人曾经展开“申毛难郑”与“申郑难毛”的论争。清代乾嘉以后,戴震、焦循、胡承珙等人以至近入黄侃、黄体叔侄,皆以审慎的考辨断定《毛传》胜于《郑笺》。故此支持以上诸家意见,摭拾其说略加爬梳,从六个方面对《郑笺》提出置疑,以为《郑笺》改易《毛传》,或主三家诗说,或主谈纬家说,大都是不足取的。因此昔日论者所谓郑玄推倒个文经学云云,恐不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
结合周代应国彝器铭文,如应国爯簋铭、应侯爯盨铭、应侯见工鼎铭等,以及其他文化考古成果,经文史互证,《诗·汝坟》应为应侯爯所作,是创作于周懿王年间的一首政治勤王诗。《诗·下武》为应侯见工的献诗,为颂美其父应侯爯及应公室所作,以事父孝推及事君忠,表达了期盼周人实现永久统治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3.
近日笺《诗》,每有所获即随手录于纸端,零思碎感,异时整理一过,辄成篇帙。这些陆续写出的东西,既无任何系统之可言,又未必有关宏旨。下面试就《鄘风·载驰》的诠释问题,谈一点浅见,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  相似文献   

4.
吴梅村是清初著名诗人,他的诗集笺注本子,为人所熟知的,有程穆衡《吴梅村先生编年诗笺》十二卷、靳荣藩《吴诗集览》二十一卷、吴翌凤《梅村诗集笺注》十八卷。程笺最先成书,而且是编年本,张尔田《遯堪书题》谓其笺“遗闻坠掌,尤资津逮”。旧时只有传抄本,1929年太仓俞世德堂  相似文献   

5.
<正> 《千家诗》中有一首被认为是杜牧所写的《清明》诗,一千多年来为人所传诵。然而在艺术上它有什么优美的地方,至今不但还没有人加以全面地析释,相反的,明朝的谢榛(《四溟诗话》卷一第15页)及今日的学者黄永武教授(《中国诗学设计篇》第15页)却觉得它有不妥之处。因此本人愿将管见提出讨论。在讨论之前先将全诗抄录于后:  相似文献   

6.
题为《偶成》的一首七绝诗,是鲁迅先生于1932年3月31日书赠沈松泉的。原诗如下: 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历来的注家对全诗的解释无大的分歧,仅在“春兰秋菊不同时”上各执一端。有的说指国民党反动派对进步文化的摧残,使得文坛萧条;有的说,春兰秋菊是指日本和中国的进步文化界都是满目疮痍,大不景气;还有的说,春兰指鲁迅留学时的日本,秋菊指写诗时的日本,今昔是大相径庭了,等等。全诗主旨,大抵如周振甫同志在修订本《鲁迅诗歌注》中所概括的那样:“表达了想‘去此危邦,而眷念旧乡,仍不能绝裾径去’的感情”,这同屈原在《离骚》中流露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一样的。好些年以来,我读《偶成》并兼及几种注本,虽然不敢说各家说法没有道理,然而又总觉得这种种解释不够实在。真正是诗无达诂! 日前,偶然读到史乘同志考证杜荃即郭沫若的一篇文章,发现了一则关于鲁迅自己谈到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诗·卫风·木瓜》是一首优美的古代民间情歌,全文如下: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对于“木瓜”一词,《毛传》解释道:“木瓜,?木也,可食之木。”《尔雅·释木》说:“?,木瓜。”郭璞注:“实如小瓜,酢可食。”陆玑也说:“?,叶似柰叶,实如小瓜。”(《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上“投我以木瓜”下)以上都只解释了“木瓜”一词,而未训?“木桃”、“木李”。  相似文献   

8.
《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1973年第6次印刷)一书,以其校点精确蜚声海内外。然研读之余,则觉其细琐处似有玉瑕之感。仅举一例,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9.
楚辞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及其后学的不朽之诈。自汉代至今一直都有学者不断在进行考释、论证、研究,近年来取得的成果也越来越多,其中不少其知灼见,使人受益匪浅,然笔者注意到,因屈原的著作反映的时代较为遥远,由于时代的隔阂,后代注家对当时的许多事物已无法弄清楚,这样对理解和诠释屈原的著诈,也就必然有错或理解不全面。笔者试图以近年来的一些考古新发现,特别是与屈原大体同时的一些楚国文物来阐释楚辞中的某些篇章,重点在于纠正前人的某些错误或不够确切的地方。同时也对一些有争论的问题,提出看法进行探讨。此篇着重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这是古代妇女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语言简单,韵律轻快,曾博得许多人的赞赏。但是,采芣苢何用呢?这个问题似乎早已弄不清楚了。按芣苢就是车前,自古入药,叶名车前草,籽名车前子。宋人苏颂的《图经本草》介绍说:“春初生苗,叶布地如匙面,累年长者及尺余,中抽数茎,作长穗如鼠尾。”有些研究者认为,古代妇女,是在春天采芣苢的苗叶为食,断言《芣苢》是一首挑野菜的歌谣。这种说法虽然接近原诗情调,但却毫无生活依据。因为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我们都找不到芣苢  相似文献   

11.
钟嵘(469—518)《诗品》卷下《齐鲍令晖齐韩兰英》条云: 令晖歌诗,往往崭绝清巧,拟古尤胜。唯百愿淫矣。照(鲍照,约414—466)尝答孝武(宋孝武帝,刘骏,430—464;454—464在位)云:“臣妹才自亚於左芬(?—300),臣才不及太沖(左思)尔。”兰英绮密,甚有名篇。又善谈笑,齐武(萧颐,449—493;483—493在位)谓韩云;“借使二嫒生于上叶,则玉阶之赋,纨素之辞,未讵多也。”  相似文献   

12.
13.
有关《北风》篇的主题,吴闿生《诗义会通》以为《毛诗序》“最得诗”。《毛诗序》说:“《北风》刺虐也。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 朱熹《诗经集传》虽说“卫以淫乱亡国,未闻有威虐之政,恐非是。”但又以为“其北风雨雪,以比  相似文献   

14.
《诗》家释“芣苡”为车前 ,这于诗意不符。应是禾本科粮食作物薏苡。《》是先民们采集薏苡的劳动歌  相似文献   

15.
《诗经、邶风》中的《旄丘》一诗,素称难解。《小序》说“《旄丘》,责卫伯也。狄人迫逐黎侯,黎侯寓于卫。卫不能修方伯连率之职,黎之臣子以责于卫也。”意思是说:黎侯君臣被黎人驱逐,居于卫国,滞留之日甚久,而卫国君臣不能援助他们返回黎国,因此诗人(被定为黎国之臣)登上旄丘,感忿而咏此诗。诗中所责怨的对象,就是不能援助自己回国的卫国诸臣。这一说法,并无史实根据,但在两千年来的《诗经》研究中却成了权威性的说法,直到今天还未得到澄清。  相似文献   

16.
《齐风·鸡鸣》是一首情味深长的好诗。然而没有得到挖掘,甚而遭到歪曲,很有必要为之一辨。先按毛傅的解说标点原诗如下: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相似文献   

17.
《郑笺》成绩斐然,代表了汉代《诗经》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代注释之作起到了典范的作用,垂范百代。《郑笺》的释词之例、训解方法及其表现出的文学质素对《毛诗传笺通释》都产生了影响,《郑笺》与《毛诗传笺通释》在传统训诂、文学、义理上均有相通之处。《毛诗传笺通释》对《郑笺》全面地继承发展。从汉至清,诗经的注释之学紧密传承,可见中国学术之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8.
“抱布贸丝”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以下称《古代汉语》)注:布:指布币。上古用布作货币。”各家注诗者多如此解,实为误解毛传。毛传:“布,币也”。“币”的本义是“布帛”,《说文》:“币帛也。”《左传·襄公八年》:“敬共币帛,以待来者,小国之道也”。“币”、“帛”同义连用。虽然汉代“币”已有“货币”义(参郭锡良等《古代汉语讲授纲要》(上)72—73页),但毛传用的是古本义,不是用的引申义。孔疏云:“此布币谓绵麻布帛之布,币者布帛之名。”可谓得之。其实,布帛在历史上并未充当过货币参杨琳《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的释义问  相似文献   

19.
《孙子》一书,千百年来,由于辗转刊录,歧异颇多,尤其在两大传本系统——《武经七书》与《十家注》之间;其中无碍文意者虽多有之,然有关旨要者亦复不少。历来注家,简要质切如魏武,博大疏阔如杜牧,中肯明易如梅圣俞,条理通达如赵本学,严谨审微如孙星衍等,皆孙学之佼佼者,其校释注解之功自不可没,然亦或见仁见智,各执一端,或相互排指,莫衷一是,或随文衍义,曲附旧说,诚宜索隐发微,正其旨归。故不揣固陋,参阅各本,旁摭众说,覈其音义,辨其舛误,以为十三篇解诂。今撮其要者,叙列如下,以供研究参考,并求正于识者。  相似文献   

20.
1 《秦风·蒹葭》这首诗给读者以一种"朦胧美"的艺术享受,对它的训释至今仍异说纷纭.我想从民俗学的角度,尝试解释.对《蒹葭》最早作出解说的,大概是古文《诗序》.《诗序》谓:"《蒹葭》,刺(秦)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话说得不太清晰,也好象和诗的内容对不上号.今人另觅新释,或作"怀人的诗"("是男是女,则不能确定"),或作"一个痴情的青年,正热烈追求着心爱的姑娘,想去找她,却难找到"等等.然细加品鉴,似非确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