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轻衣素脸,蜷缩在自家沙发的怀里看一本写很多“别人”外遇的书,多少有点窥人隐私之嫌。从前人们的隐私都憋在心里,现在专往书里写;从前打听别人的隐私是件不光彩的事,现在不用打听就有人主动告诉你,躲都躲不了。话说回来,谁没点儿“绝对隐私”?比如外遇,乃爱情之外有所遭遇也,亦属隐私范畴。为情而爱,为爱而欲仙欲死,总有令人唏嘘的。有道是男人重性,女人重情,即便是在外遇中。用人道主义的态度看外遇中的女人,便会发现她们在那种既尴尬又无奈的情感处境中,所遇到的真正对手其实不是男人,而是以男人为主体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2.
阿蛮 《女性天地》2008,(4):32-32
晒隐私的第一拨高潮应该是由安顿们创造的“绝对隐私”热。互联网时代的一大好处是,网民自己可以一手操办隐私的书写和传播,而不像安顿时代,隐私的命运只能交由媒体记者陈述表达。你的隐私别人作主。在这个什么都可以拿出来晒的时代。如果晒隐私不像陈冠希“艳照门”那样伤害他人。对以含蓄为美德的中国人来说,不失为一条清理内心淤积的良性通道。把不能说的秘密说出来,解放了自己,也成全了他人。  相似文献   

3.
广告,性隐私与丧失了的羞耻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平 《现代妇女》2000,(1):16-16
一位著名的广告人说,最有力的广告创意应当具备四个因素:明星、隐私、性和悬念。这虽是一句不无调侃的话,但看看如今满大街的广告、“广告文学”和“广告行为”,不能不惊叹他概述的准确。隐私并不专指性,但性方面的内容显然属于人类的隐私之一,而且是最主要的隐私。对性隐私,人们的态度是复杂的,既有一种窥探的欲望,也会在它面前感到羞耻。一巨性隐私成为广告瞄准和摄取的目标,结果无非是将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窥探者无须躲在帐子后面,同时脸上的羞耻感也将被一层层地剥落,把避孕套广告做在公共汽车上,无论赋予它什么美名…  相似文献   

4.
试想,如果有人当众扒掉你的衣服,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对处境感到无比羞辱;对冒犯你的人感到无比愤怒!其实,传播你隐私的人同扒掉你衣服的人是一路货色,只是形式上有区别,本质上是一样的,相信这羞辱和愤怒会让你一辈子耿耿于怀,无论对方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你都不会原谅他。可见传播别人隐私是多么的不道德,多么的伤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打听和传播别人的隐私,是人性中最坏、最难克服的弱点之一。多少年的积淀,使它成为人际关系的一大陋习,东方文化的一大诉病。特别不幸的是,这一顽疾几乎把每一个人都传染上了,即使是极富…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高效便捷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各项权利带来了巨大威胁。基于公民隐私保护的要求,政府需要加大网络监管,并为其提供对应的法律法规作为补充。本文以公民隐私保护要求为分析对象,从政府如何为其提供网络监管机制及法律法规层面入手,探讨如何在互联网平台中保护公民隐私。  相似文献   

6.
职场透明人     
刘芹 《女性大世界》2006,(7):144-147
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公司利用现代科技监控员工的工作状况,你感觉厌烦透顶?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你的能力总是被人忽视,待遇总是受到忽略?领导的重视和关注总是给予其他同事,你就像一个透明人一样游离在办公室群体之外?或者,密集的人际关系网和开放式的工作空间常常让你无处遁形,昨天刚刚失恋,今天就变成公司里津津乐道的头版头条?又或者,你天真地把所有同事当做知心大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结果你的故事就迅速地被演绎成茶余饭后的笑料?写字楼里无隐私,职场的泛透明化正在迅速蔓延。透明,就意味着自身权益的受损,就意味着隐私和弱点的暴露,就意味着办公室政治的升级,就意味着被卷入职场是非……  相似文献   

7.
美国案件文书的网上查阅基于两个价值:一是使公众对于司法活动的监督更加充分;二是公布特殊信息为公众所知。在允许公众查阅的同时,美国制定了较完善的隐私保护方案,以保护当事人的隐私。  相似文献   

8.
杨卫华 《职业》2014,(11):156-158
当下电子商务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电子商务如何安全运行,以及消费者在电子商务中的隐私怎样得到妥善保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有关消费者信息保护和公民隐私受到侵害的几种情况,并提出政府、行业、消费者自己和最新的技术都应该发挥作用来保护个人信息.政府应该通过立法保护网络隐私权;行业应该自律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消费者自己应该提高保护隐私的意识;技术工具,包括电子商务中所使用的各种网络安全协议和信息安全保护措施、技术等等,应该保障网络个人信息安全.消费者隐私应当受到这些措施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吕雅英 《职业》2008,(11):23-23
隐私权是公民的合法权利。人事管理者在人才引进、考核选拔、人才流出等环节面临着大量直面员工隐私的环节。笔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做好员工的隐私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说法     
《现代交际》2005,(10):11-11
被偷窥,“我”才存在?“信息失守”是被迫无奈,但由此我联想到有人愿打愿挨进行的信息“自我暴晒”。这是个隐私居奇的时代,八卦信息的时代,不断上演丑闻的时代。当隐私成为一种娱乐,道德的底线被压到尘埃里,越来越多的“各路神仙”,借助人们的偷窥猎奇心理,渴望扬名。而他们想一夜出名,一个百试不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甩出去卖了;自我暴晒,兜售隐私。用自抖猛料信息来炒作,炒热自己,成鱼也能翻身。  相似文献   

11.
《绝对隐私》作者安顿在她的阵地──《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的“口述实录”版面上发表了题为《安顿告读者》的小文,文中称由她主持的“口述实录”栏目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将不再反映有关两性情感的内容。毁誉参半的《绝对隐私》在出版后不足4个月的时间内加印9次,在全国各地的书店中高居畅销书榜的前列,绝对“洛阳纸贵”。这本书和其作者安顿也一时成为1998年文化界的焦点。安顿为什么不继续将“隐私”续下去呢?为什么她要撰写《安顿告读者》呢?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安顿。记:感觉你在写《安顿告读者》时,心情不太好。是否受到了来自…  相似文献   

12.
刘芹 《女性大世界》2006,(7):128-130
因为木子美等一批暴露隐私的女博客出现,网络日志在中国掀起了滚滚热浪。随着文人、名人的不断加入,在网络上写作和阅读变成了一种时尚而热门的生活。作为一种纯粹的个人空间,“全民皆博”已变成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大批的白领、精英、学生在博客领域开疆辟地,从柴米油盐到风花雪月,从个性体验到生活烦恼,事无巨细,悉数汇报,享受着完全由己的自闭和自我暴露。老师通过博客与学生互动,学生通过博客求职,职业女性在博客上发泄或释放,博客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普通人的表现欲和窥私欲。  相似文献   

13.
从农村到北京的特殊志愿者 最近,我读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舒翠兰——折翼天使的美丽转身》一书。书中讲述了一个湖南农村女孩,由于拒绝“早恋”被泼硫酸毁容,十多年来从辗转奔波求医救治到成为志愿者,开始美丽而幸福人生的故事,情节让我感动、让我震撼。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法学界对于隐私(Privacy)的探讨和研究一直方兴未艾。一种颇具代表性的看法是:“隐私乃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个人信息,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的个人私事和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这揭示了隐私最本质的特征——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但是,时  相似文献   

15.
关于隐私,我们经历了三个时代. 早期,拒绝隐私.曾经它是被我们讳莫如深的一个词,几乎和"作风问题"同义.在那个遥远的年代,一个有隐私的人,就等同于一个复杂的人,一个藏污纳垢的人,一个小人;  相似文献   

16.
隐私,顾名思义,就是不愿告诉人的或个愿公开的个人的事。俗语“家丑不可外扬”,悦的就是家里的事别让外人知道,也有保护隐私的意思。我们这里讨论的隐私不包括其他方面,主要指惰感隐私。 中国人一向保守,说到稳私,总认为它包含了晦暗的、隐秘的、暖昧的──总之是见不得光的东西,所以,自然不希望别人知道。如果一不小心被别人窥见了隐私,在封建社会,那必是得“自挂东南枝”或“举身赴清池” 的。 就是在前几年,隐私暴露给人家, 那也说不得被敲几次竹杠,落得个花钱免灾。 第一次听到“隐私权”这个词,是从外国的电影生 但觉得…  相似文献   

17.
我想,一个人的生活无论是简单还是丰富,大体用两个板块就可划分完毕,那就是前庭和后院。前庭被阳光曝晒,被充分展示,任何人都可以走遍、看遍、摸遍,而后院——我更喜欢称其为后花园,可是一个私密空间,那幽幽暗暗,再加上园门紧闭,格外让人惦记。还是直说吧,大多数人对别人的隐私都怀有不同程度的兴趣,所以《绝对隐私》一度畅销;有关都市女性“一夜情”的口述实录《天亮以后说分手》又卷起滚滚红尘;在各种媒体上,名人的隐私满天飞;而在大街小巷,普通人的隐私在流言蜚语中传播。人类的这种带有阴暗性质的特点,多少满足了一些无聊的胃口,可也使我们的社会进入一个大发隐私财的时代。其实这些读者挺可怜的,他们被媒体和商家利用了,他们花钱买回别人的一点隐私,仅仅满足了那一寸好奇心而已,而媒体和商家却满不在乎地可以多发奖金。后花园早就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刘芹 《女性大世界》2006,(7):140-141
女人的爱意味着倾诉和分享,她们的好奇心一旦发作,嗅觉简直胜过一条优秀的警犬。相比而言,男人更习惯沉默。很多事情,他们懒得解释或者干脆拒绝解释。而探索男人的秘密却是女人们乐此不疲的游戏,一旦发现还会激动地跟闺蜜们分享。那么,男人空间会拒绝透露哪些秘密?只有了解男人的隐私禁区,才会减少或杜绝男女之间的隐私之争。  相似文献   

19.
“耶利的问题”与文化多样性 几年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举办的一次导师荐书活动中,我推荐了美国演化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家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其实,对于从事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者来说,这部书可以说是基本参考书而非跨行逾域的另类,只是这部著作展开了生物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视野。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部著作,我同时推荐了美国专事动植物驯化起源研究的埃里克·伊萨克所著《驯化地理学》一书,以便有兴趣的学人可以从更专业的知识背景中去感知生物地理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猜诗谜     
《老年人》2011,(8):46-46,25
(一) 又伴新娘又伴郎,周年四季卧牙床。隐私听了一箩筐,守口如瓶不外扬。(打一生活用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