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新华: 大札已悉。知道你近来正致思於“代沟”问题的深入研究,我很感兴趣。你去年五月发表的那篇题为《“代”的时代——关於代际理论的手记之一》正是你这方面研究的力作。你在文中试图从历史哲学的高度去俯察、描述青年文化的擅变轨迹和未来图景,这是一个新颖的视角。你关于“群——阶级——代”的文化演进的划分,无疑也是大胆的洞见。这使我联想起维柯的《新科学》。这位历史哲学之父在《新科学》一书最早提出了这样的基本思想:人类为民族的文化发展,都经历了如下的复演过程,神的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即人类脱身於蛮荒时期后,便开始被宗教驯服,产生出家庭、国家、法律等,最后走向共同的人道文明秩  相似文献   

2.
物以类聚,是自然界的一种特征;人以群分,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规律。原始人类的民族社会是以血缘为群的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尽管血缘的影响依然存在(这种存在恐怕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消失,只是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变化,如由宗法家庭向核心家庭的过渡),但作为群的划分的轴心却移到了阶级上。这种转移在人类的进化史上留下  相似文献   

3.
社会是由不同的社会集团构成的。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划分、归类,研究不同层次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利益分配、社会流动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是社会学、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僵化的脱离实际的阶级分析理论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些错误理论在实践中又不断得到强化。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另一方面,对阶级的划分和研究一直被视为“禁区”,对客观存在的阶级和阶级  相似文献   

4.
“非常道”     
人类在为世界命名的过程中,往往以对人和禽畜的威胁程度为依据,将唯人类所独有的道德善恶附加到动物身上,使之成为一种象征。所谓“狼道”与“羊道”,正是如此。如果以此为标准,我们也许可以将从古到今的思想家划分为前述两个序列。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研究》1987年第二期发表王颉同志“改革中的阶级结构变化和对策之我见”一文后引起学术界和有关人士的注意。对该文的观点有反对的,也有赞同的,一致的看法是这篇文章涉及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值得开展深入讨论。王小迅同志还写了一篇文章与王颉同志商榷。为此,《社会学研究》编辑部于5月13日召开了“改革中的阶级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如今,音乐作为文化符号,成为区分代际的文化标签。如果说,摇滚乐属于反战一代,饶舌乐属于X一代,那么当今的音乐则越来越属于“体感一代”。在这个强调“体感”的时代,是用身体而不是耳朵来享受音乐,就像那些乐迷所希望的、如花儿乐队中所唱的那样——“让身体在节奏中快乐地飘荡”。  相似文献   

7.
面对“人体艺术”的困惑……──来自文化市场的特别报道文/李国庆图/笑留艺术的高尚决定了“裸”的高尚。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市场,铺天盖地而来的“裸文化”却只能是一种病毒形式……──采访手记“裸”已不只是“潇洒走一回”文化市场难道已步至穷途末路大陆文化市...  相似文献   

8.
胡虹霞 《现代交际》2022,(8):55-61+122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伟大历史经验之一,富含伦理意蕴、伦理精神和伦理价值。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从理论逻辑上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世界情怀伦理,从文化渊源上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为人类谋大同的和合伦理,从实践历程中彰显了百年中国共产党为人类做贡献的责任担当伦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面对时代之问的伦理回答,必将继续助力世界前行。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阶级分析的两种方式在《共产党宣言》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阶级“高于一切”的分析方式。《共产党宣言》的分析重点是两个基本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以及他们之间的剥削性生产关系。文中提出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架构最终将会简化为阶级对抗 ,促使经济利益归一及引发政治斗争 ,并促成工人阶级的诞生。此外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关系将变得越来越明显 ,并结束了诸如宗教、家庭、年龄、性别及民族等等的其他关系。随之 ,阶级斗争将会加剧 ,并引发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的著作使阶级成为社会科学的议题。在马克思以后…  相似文献   

10.
在英语学界中,现在至少有两个词可以被用来界定劳苦大众的身份。一个是underclass,一个是subaltemate groups。前者在严格意义上应该译为“下层阶级”,后者则通常被译为“底层群体”,在很多时候,也可简称“底层(subaltern)”。在中国社会学界,很多人认为“下层阶级”和“底层群体”、underclass和subaltern这两个词没有什么实质的区别,因而是可以相互替换的。  相似文献   

11.
在工业革命高歌猛进的时代,曾经有两面旗帜所向披靡:一个是科学主义,另外一个是理性主义。在这两面旗帜的引导下,人类开创了辉煌的科学技术、伟大的思想理论、不朽的艺术成就、空前的社会发展、杰出的经济果实以及富足的日常生活——被世人称之为“工业文明”的时代把人变成了自然的主人、思想的主宰、改造世界的利器。于是,一个疯狂生产、疯狂消费的年代来到人间。一个以“增长癖”为特征的工业文明颠倒和割裂了生产、生活与生态的秩序和联系,把地球所有的东西都物化为生产原料,只注重经济上的投入和产出,用工业化的方式涂改着传统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12.
“吵女”的出现“超女”好像一直在“吵”。看李宇春还是周笔畅?喜欢张楚格还是龚贺?一片争执之中忽然有大义存焉,于是就有了“吵女”:有人看“超女”入迷了,就干脆辞职,离开不喜欢“超女”的同事们;有人看“超女”动了气,到处嚷嚷要揭发东南西北各方诸侯……总而言之,老百姓哄吵超级女声是不是好玩意儿;知识分子哄吵超级女声是不是民主时代的预演。这一场“吵女”的事,已经成为今天电视文化中意味深长的现代景观。“吵女”的出现,也就意味着“电视广场”已经呈现在了我们眼前。所谓“广场”,乃是一种人类社会活动的关键空间。在柏拉图那里,…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以湖南省青玄村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生代”这个词 ,学术上有四种用法。一是将其等同于第一代独生子女 (池福安 ,1 998)或曰第五代、“新人类”(沈杰 ,2 0 0 1 ) ;二是将其等同于青年人 (吕杰 ,1 995 ) ,三是指特定人群 ,如出生于一个特定年限的作家群 (金汕、孟固 ,1 997)。四是指称上个世纪 90年代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流动人口 (王春光 ,2 0 0 0、2 0 0 1 )。罗霞、王春光认为“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有两层含义 ,一层含义是他们年龄在 2 5岁以下 ,于上世纪 90年代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流动人口……另一层含义就是他们不是第二代农村流动人口 ,因为他们毕竟不是第一代农村…  相似文献   

14.
历史向思想战线的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紧迫的任务——向工人阶级的新一代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中国工人阶级的构成正在发生根本的变化。曾经为摆脱奴隶地位、争取本阶级解放而斗争过的老一代工人,将要历史地退出四化建设的第一线。这个进程,到一九八五年基本结束。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的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需要指出的是,这个队伍构成的大规模改变,是在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术界对于中国社会结构形态的认定还存在较大分歧:陆学艺主持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认为,一个“洋葱头形”现代化社会分层结构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已现雏形;而李慎明主持的“当前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则认为,我国已经形成了“两个阶级三个阶层”的“类金字塔形”社会结构;孙立平则认为,我国当前社会结构呈现为贫富差距很大的“蜡烛台形”。  相似文献   

16.
论“中产阶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社会主义中国不允许出现一个“中产阶级” 江泽民同志在国庆讲话中说,“极少数人企图在中国制造一个所谓‘中产阶级’,作为他们的依靠力量,来颠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不能允许的,这个阴谋也是注定破产的。 什么是“中产阶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它是相对于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而言的中等资产阶级。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具体分析了“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它们的政治态度。他指出,  相似文献   

17.
在审美时尚与社会阶级关系研究史上,社会地位衍生审美时尚是最为悠久的模式——财富赢得了荣耀,个人受尊敬的程度与他们所拥有的财富有关。为了让别人对自己的财富留下印象,财富就必须以金钱力量的形式显赫地展示出来,它要求个体参与夸示性的(浪费的)消费。时尚不是社会地位的来源而只是社会地位的表现。人类文化思想史所表明的相反方向却是:“文化”必先已含有超越特定阶级的全社会公共价值,而后才可能成为阶级争夺的对象。在这类现象  相似文献   

18.
虽然人类已进入高科技时代,但人们对孙子的思想依然怀有浓厚的兴趣,披沙炼金,孜孜不倦地从中激发灵感,接受启发,寻找教益。人们根据“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创造了一种在商业竞争中的“威慑战略”。“威慑战略”是防止恶性竞争,避免两败俱伤的一种商业战略,尤适用于实力雄厚的大型、巨型企业。它主要通过实力“说服”有理性的竞争者,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来,文化交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交流的时代,文化交流亦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它促使中国从过去单一的历史时间的思维隧道中走了出来,进入了一个广阔的与世界交流和接轨的新纪元。正是在这种情景中,如何对待和进行文化交流,成为人们经常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其实,文化交流就是一种“通”,按照中国古人所言,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变通”过程,所谓“一合一辟为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也。而在中国文化中,这种“通”又无不与“同”相…  相似文献   

20.
嫉妒:一个社会的“囚徒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嫉妒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学根源。嫉妒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赫·舍克在《嫉妒与社会》一书中写道:“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代,在所有的文化发展阶段,在大多数的语言里,并且作为相互有很大差别的社会里的成员,人类已经认识到了他们生存当中的一项重要问题,并且把它作为有些特殊的事物强调出来,这就是嫉妒和遭到嫉妒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