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CHIPS)数据,基于收入转换矩阵,测算了中国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大小和趋势,并对代际收入流动性质量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较高,主要是源于中间收入阶层在相邻阶层短距离位置变动,而两端收入阶层则相对封闭,代际收入流动性总体呈倒"U"型趋势特征;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不利于子代收入的改善,不利于中等收入阶层的形成与巩固,持续贫困率和持续富有率较高,两极分化趋势明显,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质量偏低。  相似文献   

2.
一、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的历史回顾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的变化呈现阶段性特征,该变化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8—1984年)叫做“增长且平等”阶级。在这一时期,整个居民收入年增长率均在10%以上。按国家统计局的测算,从1978—1984年,我国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一直持续在0.16左右,而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则由0.212上升到0.258。这说明:在这一时期内,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程度比城镇居民大;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很小,平均主义依然很严重。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户的消费呈现出绝对收入假说和理性预期LC/PIH假说共同决定的混合特征,而且消费超敏感系数为高达0.88.文章从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等方面进行了解释;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首先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另外,还要努力降低农户预期的不确定性,放松流动性约束.  相似文献   

4.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国家对农村支持力度的加大,宁夏农村居民的收入保持稳定的增长,消费状况有所改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仍然偏低,农村居民的消费力还很弱。因此研究宁夏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需求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最新数据和新近拓展的相对分布方法,分析1995—2018年我国居民收入极化的变动趋势,侧重研究2013年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实施后收入分配极化的最新变动,讨论极化变动的微观成因。结果表明,2013年后我国居民收入极化出现下降趋势,高低收入分位的极化水平都显著下降,说明“提低、扩中、限高”政策有效逆转了收入极化趋势。城镇化和高等教育扩张等禀赋因素降低了下层极化,而教育和就业等市场回报率下降减弱了上层极化。城镇中、低收入人群比重和农村中、高收入人群比重均增加,全国中间收入人群规模扩大,使得我国居民收入纵向极化显著下降。城乡群体分割下降后,使长期存在的城乡极化明显减弱,这是我国收入分配政策转型的重要契机。要进一步关注市场化带来最低10%收入人群的极化,防止财富不合理的过度回报带来最高1%收入人群的上层极化,从而减少收入纵向极化,并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文献回顾表明,测算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主要问题是数据源的限制,目前,年鉴提供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分组数据太少影响了对基尼系数的准确估计。文章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如粟能够提供16或20按人口等分组的收入样本数据,就可以比较准确地测算样本总体的基尼系数。因此,为了深入研究居民的收入差距,文章建议统计部门提供更为详细的居民收入分组数据。  相似文献   

7.
一、收入预期 收入预期是指居民根据自身掌握的信息与经验对可支配收入的事前估计、判断.目前在我国,收入预期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随着我国分配体制的改变,城镇居民固定收入增长缓慢,而暂时性收入变化较大,居民不得不结合固定收入与暂时性收入来预期收入的变化,并根据收入预期安排消费支出.(2)我国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制的巨大变化,使人们失去了收入预期的原有基础,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导致现期消费需求下降.(3)宏观经济环境由通货膨胀转向通货紧缩,人们将调整其收入预期.如果居民普遍预期收入会下降,那将抑制消费需求的增长.相反,如果居民普遍预期收入上升,则将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4)居民实际收入的低幅增长使居民收入预期呈下降趋势.1995年-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均处于5%-6%左右,这与GDP增长相比,处于低位徘徊.由于居民收入预期降低,迫使居民放弃高收入幻觉消费,因而消费更加理性化.(5)我国与收入、消费有关的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也将影响到居民收入预期的变化,从而带动或抑制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8.
收入分配是社会经济关系中最为复杂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收入分配差别逐渐扩大.但是,对于具体的差距程度和现状以及趋势等问题,学术界少有关注.基于此,本文以江西为例,分别从江西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江西与沿海发达省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四个维度对居民收入差别进行定量分析,以期理清具体的差别程度和现状,并分析其发展趋势,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居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的“逆向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天宇 《统计研究》2009,26(4):19-24
 本文采用GE指数及其区域分解、收入来源分解方法,对中国居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的“逆向转移”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现阶段的转移性收入不仅没有起到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反而扩大了全国、农村内部和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转移性收入扩大居民收入差距的程度在某些方面有所下降,但并未改变“逆向转移”的大趋势。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导致的转移性收入差距,以及城乡分割的收入再分配制度导致的城乡转移性收入分配不平等,是造成居民收入再分配中出现“逆向转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江苏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已进入实施阶段.本文利用住户调查历史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通过测定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的波动周期,发现收入波动存在一定的对称性、收敛性和滞后性,进而提出江苏应抓住农村居民收入加快增长的有利时期,力争收入倍增计划在“快”中起步.  相似文献   

11.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红叶  王健 《统计研究》2001,18(7):9-16
一、引言收入分配方式与结果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经过 2 0多年的改革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收入差距拉大引起人们关注。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并指出其政策意义。  二、改革以来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情况  改革以前我国均等化程度很高 ,文献表明当时城市基尼系数在 0 2以下 ,农村多数估计都在 0 2 1— 0 2 4之间。而许多发展中国家 ,城市基尼系数在 0 37— 0 43之间 ,农村基尼系数则在 0 34— 0 40之间 ,我国显然比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要低。这主要是由于收入分配中强调公平而忽…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收入流动性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俊  黄潇 《统计研究》2010,27(11):24-33
 本文利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1989-2006)数据,从不同角度测度了中国收入流动性,分析了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并按不同收入阶层对收入流动性进行分解,最后考察了个体的教育特征对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和农村的收入流动性都先上升后下降,在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背景下,收入流动性降低加固了现有收入分层,形成“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收入流动性并未改善社会福利;低收入阶层对总体收入流动性贡献最大,但大都在中低收入阶层内部变动;同时,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体不易向下流动,城市个体尤为显著。因此,在制定收入分配、教育政策时对低收入群体进行扶持,将有利于促进合理的收入流动进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消费函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 1978~ 1997年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预算数据检验了持久收入假说与随机行走假说。由于制度和经济的原因 ,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行为并非完全符合发达经济的消费函数假说。分析认为 :1978年以来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经济收入与财富显著增加 ,农村民间信用和转移支付 ,也为农民降低流动性约束提供了部分条件 ,进行跨时预算的条件逐步成熟。然而由于短缺经济的制度惯性等因素决定了农民很难获得官方的消费信贷支持 ,农民消费主要取决于其收入特别是持久收入 ,目前在过剩经济形势下更应该承认居民消费行为的合理性 ,纠正舆论以“人情风”、“建房热”等对农民理性消费的责难。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多代际收入流动的理论研究框架,基于CHIP2013和CHIP1995的调查数据,分别使用两样本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TS2SLS)和分位数回归方法,估计城乡子代对父代和祖父代的多代际收入弹性,结果发现:城镇父子代际收入弹性大于农村父子,城镇居民的代际收入流动性低于农村居民;在多代际收入流动的理论模型中控制父代收入变量,城乡祖父代对子代收入的回归系数都明显下降;城乡居民的父子代际收入弹性从低收入家庭到高收入家庭都呈现递减的特征;城镇和农村居民不同收入阶层多代际收入流动现象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5.
鄞州区近几年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农村居民的收入显著增加,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据鄞州调查队农村住户年报数据显示,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达到了10849元。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如何,贫富差距现象是否突出,都是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将根据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鄞州农村居民户按不同收入进行五等分,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提出促进农村收入阶层合理分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作为消费热点之一的信息消费,其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受居民收入规模的影响.在弗里德曼持久收入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我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边际倾向大于农村居民信息消费边际倾向的结果.因此,我国现阶段应该优先在城镇培育信息消费.  相似文献   

17.
张峁  王青 《统计教育》2010,(2):29-35,54
政府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的关系一直是经济界争论的焦点,文章基于1980-2007年辽宁省的时间序列数据,从宏观和动态的角度,运用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辽宁省财政支农,农村居民消费以及收入之间的关系,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动态分析表明: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正向联系,而财政支出的各方面对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对居民消费和收入都有负影响.即产生“挤出效应”,而生产性支出对居民收入产生正影响,而对居民消费却产生“挤出效应”,科技项目支出对居民收入和消费,先产生负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变为正;其他财政支出对居民收入产生正的影响,而对居民消费先产生“挤出效应”,随后又促进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却越来越大。文章采用GE指数分析方法对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地区差异主要贡献主要来自于东部经济带分配差异。农户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分配差异是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的主体,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收入分配差异的进一步扩大是造成农村居民收差距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刘洪  王超 《统计研究》2017,(6):61-68
本文使用CHNS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对数呈现明显左偏特征.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根据组合分布函数的构造思想,首次提出使用反向帕累托-对数正态组合分布对居民收入数据进行建模,并使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对参数进行估计.然后,使用变量替换方法导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原始数据的确切分布,并在此基础上,测算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基尼系数高于城镇居民,就基尼系数发展态势而言,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基尼系数在2007-2009年间发生了转变,由之前的持续增加转为下降.  相似文献   

20.
从收入结构变化的角度来解释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在1995年以后并没有延续之前持续扩大的趋势的原因,通过对1995—2007年间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的变化进行分解,研究发现:1995年以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没有进一步扩大的原因在于,经营性收入差距下降的同时伴随着其收入占比的持续下降。同时,工资性收入差距的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农村居民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进一步地分析发现,未来减轻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距的主要方向是进一步降低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