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艺 《统计与决策》2017,(16):164-167
文章考察了不同类型资产对家庭消费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特质性差别.得出如下结论:商业资产和金融资产对家庭总消费支出具有较小负向影响;房产总值对基本消费支出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但房产净值对总消费和各细分类消费的影响均不太显著;居民收入能明显增进家庭总消费和各分类消费.  相似文献   

2.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2,(4):110-119
城乡养老保险统筹是缩小城乡养老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其有利于改进农村家庭福利水平,进而会对家庭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和2017年两期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对农村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研讨了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从总量上看,城乡养老保险统筹使农村家庭总消费增加10.6%;从消费结构上看,农村家庭发展型消费提升24.8%,家庭教育消费、住房消费、衣物消费和交通通讯消费也显著增长,这表明城乡养老保险统筹显著优化了农村家庭的消费结构,增进了农村家庭福利。第二,异质性分析发现: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对农村家庭消费的积极影响在东北部、东部、中部地区较为明显,西部农村家庭影响不显著,这反映出城乡养老保险统筹的过程需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第三,机制分析表明,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可能通过缓解农村家庭的预算约束以及降低预防性储蓄两条途径提高农村家庭的消费水平。研究结论可为政府部门进一步推动养老保险改革,促进农村家庭消费提供参考。政府应继续以城乡养老保险统筹作为新时期养老保险改革的重点,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城乡养老保险的支付水平和支付结构。同时,养老保险统筹要进一步考虑区域发展差异,做到因地制宜,通过城乡养老保险统筹,使得农村家庭在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消费问题解决之后向更高层次的消费水平迈进,从本质上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美国家庭资产统计方法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元欣 《统计研究》2006,88(2):45-49
一、引言家庭资产是指家庭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形态,家庭资产由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两部分组成,包括各种家庭资产、家庭债权债务和其它权利。家庭资产反映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是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主要依据之一。学者们发现,居民通过家庭资产结构合理化,能够实现跨时间的消费效用最大化(Kelley,1953,Feinberg,1964)。另外,税收制度与家庭资产结构之间存在着关联关系(Bergstresser,2004)。对于一个具体的家庭来说,家庭资产、收入和消费是一个整体性的经济概念,家庭资产的数量和结构,将直接影响个人和家庭的消费形式和数量,进而影…  相似文献   

4.
信贷约束、风险态度与家庭资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从信贷约束与风险态度两个方面研究其对家庭资产的参与及配置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情况下,家庭信贷约束会增加家庭风险厌恶程度;受到信贷约束的家庭,其房产持有概率和房产市值均显著下降;其股票持有概率会显著下降,但对其持有股票市值影响并不显著;受到信贷约束的家庭,其购买商业保险的概率偏低;家庭风险态度对家庭房产选择的影响不显著;对股票资产的持有概率和持有量均产生负向影响,对商业保险资产的持有则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居民消费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需发挥基础性作用。文章从微观视角出发,借助面板门槛模型系统考察了房产财富对居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影响效应,并详细区分了房价对有房、无房以及贷款购房居民消费影响的异质性效应。进一步采用宏观省级数据探究房价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价对居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主要限于有房家庭,并且这一促进作用存在以收入为门槛变量的特征,这表明房价对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房价热炒所引致的房产泡沫将对城市居民家庭消费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发挥房价、房贷对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必须结合收入管理,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要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国外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将对中国家庭经济活动产生深远影响。在测算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家庭收入、消费和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家庭总收入和家庭总消费均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且这种负向作用随着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增大;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不同消费水平群体的家庭耐用品消费均有明显的负向影响,对中等消费水平群体的负面影响最大。此外,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家庭收入和消费的影响表现出区域差异性和城乡差异性,在外向型产业占比更大的东部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家庭收入和消费受到外部经济不确定性的冲击更大。而拥有社会保险或商业保险是缓解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家庭经济活动负面影响的重要调节方式。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家庭面临更大的外部经济不确定性时,会减少对风险资产的持有,增加持有无风险资产。  相似文献   

7.
张雯 《统计与决策》2016,(9):165-167
文章利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小产权房视角,研究产权性质对住房资产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居民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高达13%,其中对耐用品消费、旅游、医疗和教育等特定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考虑产权性质时,小产权房的财富效应显著低于普通商品房约3个百分点,主要通过特定消费实现.低收入家庭两种产权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差异最大.我们认为低收入家庭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弱,而小产权房无法提供完全的产权保障,从而抑制了家庭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8.
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代敏  宋艳 《统计研究》2005,38(10):43-7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收入分配主体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种类不断增加,居民的资产选择行为变得越来越复杂。由此产生了有关居民金融资产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居民金融资产的形成有何特点,居民金融资产总量与结构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居民金融资产结构是否合理,各种具有不同特点的居民家庭之间金融资产总量与结构有何差异,市场上的金融产品是否满足居民的金融投资需求,国家税收、金融产业优惠等宏观经济政策通过居民金融资产会对居民收入、消费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在宏观经济中已经变得愈发重要。剖析这些问题,不仅可…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考虑居民收入不平衡和地区差异的基础上构建了家庭购房压力系数指标并以此作为门限变量,采用2010—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房价和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整体而言,我国住房资产增值并不能拉动消费,并且在研究住房资产增值对消费的影响时共同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考虑地区经济增长率这个共同因素的影响后,住房资产增值并不能拉动消费,一旦遗漏该变量,模型将存在内生性问题,估计结果将表现为住房资产增值能够拉动消费。(2)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这种异质性的存在不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和扩大内需。当家庭购房压力系数不超过15.77时,房价上涨带来的住房资产增值并不能拉动消费增长,对于家庭购房压力系数超过15.77的群体而言,房价上涨加重了其负担,将抑制他们消费的增长。(3)不同地区的房价收入比存在明显的差别,与其他省份相比,房价收入比高的地区消费增长相对较慢。  相似文献   

10.
贾男 《统计研究》2020,37(4):46-58
随着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我国退休人口将会呈现增长趋势。本文研究退休作为一种个体工作状态的外生冲击,如何影响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采用模糊断点回归设计的非参数估计方法,本文发现退休不会造成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发生显著变化,但会引起风险资产种类构成的明显变动,现金、股票和基金在家庭金融资产中所占比重显著下降,银行存款、理财产品和借出款所占比重则显著上升。影响机制检验发现,退休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这种影响,可能是通过退休之后家庭的风险态度变化、金融知识变化和收入冲击造成的。本文研究表明,对退休人口进行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风险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地方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以及邻近省域地方债务风险的空间传染效应.结果显示,邻近省域之间的政府债务规模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传染效应;国内生产总值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弹性系数为负,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贷款、财政支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弹性系数为正;邻近地区国内生产总值、金融机构贷款及忽略掉的其他随机因素均对本地区政府债务存在显著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帆 《统计研究》2014,31(12):41-46
本文利用1992-2012年我国29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化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以及城乡消费差距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显示:城市化是引致城乡消费差距变动的核心变量,且城市化导致中国的城乡消费差距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型”趋势,“倒U型”拐点大致发生在2003年,东部地区城乡消费差距的“倒U型”趋势显著于中西部地区。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的城乡消费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城乡消费差距拉大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效应,且这种负面效应在东部要比中西部表现得更为显著。可见,我国的城市化、城乡消费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依次影响的关系,且这种影响关系具有时段差异性和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邓瑜 《统计与决策》2022,(18):147-151
探讨数字金融能否以及如何影响家庭消费升级,对于当前我国扩大内需、提振经济乃至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在构建数字金融能力评分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其对家庭消费总额及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金融能力的提升,能够通过优化资产配置与缓解融资约束两种渠道促进家庭消费升级。同时,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该影响效应对于低财富水平家庭表现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取2001 ~2011年宏观季度数据,采用VEC模型对消费、家庭债务和房价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长期,家庭债务和房价对消费的影响都是正向的,房价对消费具有积极作用的原因可能在于成本约束和替代效应的影响比较小;短期内,当偏离长期均衡时,三者将以-0.196129的弹性调整到长期均衡状态.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消费与房价之间存在双向反馈机制,家庭债务与房价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家庭债务与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单向的,家庭债务不是消费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200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并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数据进行了微观层面的检验。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在充分考虑回归结果稳健性的问题后发现,现阶段数字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微观层面上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要大于城市居民。调节效应检验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都可以显著地调节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民消费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利用2002—201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实证分析了中国及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消费效应。研究表明: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市场的拓展至关重要;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在不断的升级和优化;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  相似文献   

17.
邹铁钉 《统计研究》2021,38(8):45-58
本文在三部门经济框架下拓展了Harris和Todaro(1970)关于劳动力流动及其经济与社会影响的H-T模型,对养老保险可携带性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收入增长效应和贫富调节机制开展了理论及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层级在地区之间的梯度分化与城乡之间高达1.9~2.6倍的收入差距,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以及在不同城镇之间跨区流动的根本原因。养老保险可携带性是通过改变流动成本和流动收益影响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效率和流动方向,具有显著的收入增长效应和贫富调节作用。提高养老保险可携带性在2000—2019年间可使农村劳动力收入提高 35%以上,并可使城乡劳动 力收入差距减少15%~34%。有力地验证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在城乡协同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中的积极作用及其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性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选取2002-2013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技术构造出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得出影响城乡消费差距的相关因素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城乡收入与文化程度差距的增大可以加大城乡消费之间的差距,而经济增长却可以减小城乡消费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江苏宜兴历来有陶都之称,随着陶都农民家庭纯收入不断增加,家庭资产也日益增多。据调查,1997年底农民家庭资产户均6.45万元,是改革开放前的19.82倍,年均递增17.l%。据此推断;陶都全市农民家庭资产总额为77.18亿元,这是宜兴市农调队通过农村居民家庭调查得出的结论。农民家庭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金融资产包括储蓄存款、有价证券(国库券、各种债券、股票等)、社会集资和手存现金等。1997年底,陶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户金融资产为2.15万元,其中手存现金为2343元,占10.9%。根据陶都农村居民家庭目前的实际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CGSS《中国城乡居民生活综合调查》2006年的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城乡家庭消费支出的分布特征,按有无社会保障把城乡家庭分别分为两组,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消费层次上,社会保障对城乡家庭消费的影响,并利用反事实分析与分位数分解方法对这两组家庭消费差异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有:有社会保障家庭人均消费要高于无社会保障家庭人均消费,消费收入弹性呈“几”字型,有社会保障和无社会保障家庭的消费差异主要是由于收入、地产财富等差异造成的。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