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郭沫若泛神论的研究很多,但是从统合思维的角度研究的还很少.郭沫若的统合思维主要是指他在文学创作活动中所采取的文化行为方法,以及由此所达到的文化行为目标.郭沫若的统合思维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他的统合思维的本质内核是基于传统文化资源的一种自我修正和创新."统"概括了相关事物的范围;"合"就是和合,侧重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统合不是事物的简单杂糅,而是内在基质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当前郭沫若研究中最迫切的课题是揭示郭沫若这一“球型天才”的创造之谜。郭沫若的价值在于他的创造。“泛神论”与其说是郭沫若的哲学思想 ,不如说是他的诗性思维方式。原逻辑思维是郭沫若创造性思维方式的生长点 ,“返祖”意识与当代意识构成郭沫若创造性思维体系中“叩其两端”的运思方式。从创造学的角度对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分析 ,它呈现出整体性、运动性、开放性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3.
泛神论是五四时期郭沫若诗歌创作的名片。但是,从严格的泛神论立场来看,郭沫若并没有真正深入理解泛神论。泛神论的核心是形而上学,属超验范畴,郭沫若借鉴的惠特曼、泰戈尔的诗歌均典型地具备这个特征。但郭沫若只是借鉴了他们诗歌的一些外部特征,并没有觉悟泛神论的形而上内核。  相似文献   

4.
"五四”期间,郭沫若一度倾心泛神论,他那以泛神论为思想内核的诗作<女神>,表现出浓烈的反叛传统的色彩,有力地配合了五四新文化运动.郭沫若的泛神论哲学一方面致力于正本清源,直探中国儒家文化的本质,赞赏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另一方面主张吸收西方科学文化,表现为融合中西的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学界掀起的"扬墨"的研究热潮,让墨学在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成为了"显学"。而郭沫若却在这个时期抱有与大部分学者截然不同的、非墨的立场出现在这场思想风潮中。通过研究郭沫若1920—1923年的文学作品和思想研究成果,分析郭沫若对墨学态度由推崇转为批判,与"泛神论"思想有着直接且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时间,对于郭沫若而言具有耐人寻味的“神话”意义。从历史评价的角度而言,郭沫若评价几经波折,但最终还是成为了20世纪中国评价褒贬反差极大的文化名人,这一争论至今尚未平息。从郭沫若自身角度而言,郭沫若与时间的两个极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郭沫若永远是当代的郭沫若,又永远是远古的郭沫若。从郭沫若的创作历程角度而言,郭沫若一生成就横跨多个领域,在每个领域中,郭沫若初创即是高峰,然后不是转换就是衰落。从时间的角度对郭沫若进行考察,有助于开辟郭沫若研究中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7.
创新与创造性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时代的潮流,科学进步和发明的本质是创新,科学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是现代新思维的主要特征,科学思维就是创新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要注意保持思维的开放性,确立正确的价值目标,重视跨学科研究,对于直觉、机遇、想象等具有创造性特质的思维形式要保持敏感性,增强感悟力.提倡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对于重塑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的智慧的最集中体现就是人的思维,思维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我们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强化知识教育是基础;铸塑创造性人格是动力;掌握创造性思维策略是法宝;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是条件;营造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是保障  相似文献   

9.
创造性思维的时效是指创造性思维在一定的时间内所取得的思维成果。在追求创造性思维科学性的同时 ,力求其高效率是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我们要运用先进的思维工具 ,采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尽量减少创造性思维中的挫折和曲折 ,力戒不必要思维时间的浪费 ,以提高创造性思维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排除各种妨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树立正确的思维观念,把握准确的创造性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思维具有多元内涵,它在音乐鉴赏活动中决定着音乐审美感受的水平及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元一体的审美心理机制,才能实现学生审美心理的完善和飞跃,达到感性欣赏和理性认识的完美结合,以此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新方案中基础性课程之一,只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在中学应试教育和大学专业细化的情况下,教师创造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学会质疑、释疑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引入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1972年诗人约翰·贝利曼跳河自杀给了贝娄很大的震动。加上他英年早逝的朋友艾萨克·罗森菲尔德和德尔莫·施瓦茨,贝娄越发痛心地思考着美国是怎样对待她的诗人的。美国社会对技术的盲目崇拜,对金钱物质权利的狂热追求,导致了人精神上的沉睡。与人智学家斯坦纳的相识更使贝娄坚定了创作《洪堡的礼物》时,提出灵魂不死的新观点,并通过“艺术家自我”和“世俗自我”的冲突继续他的寻找立足点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4.
关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创新型教师、创新型环境等方面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思考,认为教师的创新力教育观、知识结构、教学艺术等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并对中国教育和关国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差别进行了讨论,指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应遵循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5.
简要分析了邓小平创新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性特征。寻找事实 :“什么是社会主义” ;寻找构想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寻找解答 :“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为我们更好地理解邓小平理论 ,提供一种思维的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的文艺思想及其创作不同程度地有承于庄子。新时期以来,郭沫若的研究者在"郭沫若与庄子"文艺关系这一领域亦有可贵探索,其探索涉及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泛神论、文艺的非功利观及文艺的"自然流露"说诸方面,这些也正是郭沫若融贯中西文艺思想、促成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转向现代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7.
西方理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为不同形式,但其关注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并对其进行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却从未间断,分析考察西方理性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特点,从中找出合理的因素并得出有益的启示,这正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