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庆社会科学》2006,(2):F0003-F0003
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1年9月.整合了中国新诗研究所和文学院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等硕士点的诗学研究力量,吕进教授担任中心主任,刘明华教授,蒋登科教授,李怡教授为副主任。2002年成为重庆市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2.
曾大兴教授,1958年生,湖北赤壁人,文学博士.现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地理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学地理学会负责人,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词学与文学地理学研究,代表作有《柳永和他的词》、《20世纪词学名家研究》、《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文学地理学研究》等.曾教授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最早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学者之一,早先从事文学地理学的实证研究,近年来倡导建立文学地理学学科,发起成立中国文学地理学学会,主持召开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一、二届年会,主编《文学地理学》年刊第一、二辑.本刊特委托文学地理学学者、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李仲凡副教授就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对曾教授进行专访,整理出此篇访谈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10月18日,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黄河文化与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在开封河南大学明伦校区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等30多家单位的100多位代表参会,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及河南大学相关学院300余名师生参加论坛。开幕式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中心是教育部所属的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其前身是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律史研究所,创始人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张晋藩先生。1988年,中国政法大学法制史学科被国家教委评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2000年该学科再次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2年10月,在原中国法律史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中心。2004年12月中心正式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中心名誉主任为张晋藩先生,朱勇教授任主任,张中秋教授任常务副主任、林乾教授任副主任。中心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24人,…  相似文献   

5.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6个综合交叉类研究基地之一,1999年12月由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中心主任为著名传统语言文字学学者王宁教授,副主任为董晓萍教授(民俗学)、李国英教授(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心成立时,下设民俗研究室、语言文字研究室、中国典籍文化研究室、中文信息处理研究室、学刊编辑室五个子机构,经过五年的发展,中心除5个子机构外,还整合了四个校级研究所及中心(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城市遗产研究中心),两个校级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6.
南京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于2004年2月成立,同年9月被教育部批准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基地。中心主任为赖永海教授。中心是以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为依托,整合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和社会学系等相关院、系和学科创建起来的。基地涵盖4个一级学科:哲学,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社会学;8个二级学科:宗教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华民国史、思想史。中心具有深厚学术渊源和基础。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赖永海教授展开的中国佛教研究,先后出版了《中国佛性论》、《中国佛…  相似文献   

7.
1992年11月下旬,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比较文学专家、学者与浙江师大比较文学研究中心成员和有关师生欢聚在浙师大邵逸夫图书馆报告厅,庆祝浙师大比较文学研究中心成立。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现代文学学会顾问、《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主编、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贾植芳,中国社会科学哲学基金委员会委员、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夏仲翼,中国比较文学出版委员会主任、《中国比较文学》杂志副主编谢天振,浙江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万莹华,浙江茅盾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浙江省作协创作评论委员会主任盛子潮等专家学者亲临大会表示祝  相似文献   

8.
《文史哲》2006,(6)
<正>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200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曾繁仁教授任中心主任,谭好哲教授任常务副主任,陈炎、马龙潜教授为副主任。中心设学术委员会,以陆贵山教授为主任,曾繁仁、谭好哲教授为副主任,委员有乐黛云、吴中杰、杜书瀛、王元骧、赵宪章、冯宪光、王一川、周均平、陈炎、马龙潜教授。汝信、钱中文先生为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周来祥教授为名誉主任。中心主办学术刊物《文艺美学研究》作为学术拓展和交流的园地。山东大学的文艺美学教学与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任山东大学校长的杨振声以及著名作家闻一多、老舍、洪深、沈从文等人就在山东大学开设了“近代文艺批评”、“文学概论”等文艺美学课程。自20世纪50年代起,山大的文艺学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又成为全国高校3个文艺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并从1987年起正式招收博士生,至今已形成了从本科生直到博士后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2002年,山东大学文艺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并确定为山东省“十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今,山东大学先后有华岗、成仿吾、吴富恒、曾繁仁四位校长和吕荧、牟世金、谭好哲、陈炎四位系主任、院长直接从事文艺学、美学的教学和研究,使文艺美学的学科建设始终处于备受关注的地位。为推动学科的良性发展,山东大学于1987年成立美学研究所,1996年又成立了文艺学综合研究所。1999年,以这两个研究所和文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的研究人员为骨干,吸收校内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相关学科的学术力量,联合国内外著名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组建了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自建立基地以来,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全体人员扎实工作,努力拼搏,在学术组织、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2001年以来,中心主办国际会议2次,国内会议3次,合作举办会议3次,举办高级美育培训班2个;承担各级各类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2项、一般课题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1项、重大项目6项。目前,中心独立招收和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多年来,中心科研人员发表、出版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学术论著,为文艺美学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曾繁仁教授富有前沿创新意识的生态存在论美学和美育当代性研究,周来祥教授的辩证和谐论文艺美学研究,谭好哲教授的文论研究综合创新论,陈炎教授的审美文化史研究,马龙潜教授的文学主客体关系论,王汶成教授的文学语言论,仪平策教授的生活美学论,程相占教授的古典文艺美学研究等,都在学术界形成了较大影响。在第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陈炎教授主编并参与编写的四卷本《中国审美文化史》和谭好哲教授的专著《文艺与意识形态》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此外,中心还获得部省级各类奖励20余项。2004年,中心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一期建设验收评估,进入二期建设,2006年上半年又整体列入山东大学的国家“985”二期建设工程。今后,中心将继续着重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生态美学、艺术教育和审美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200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曾繁仁教授任中心主任,谭好哲教授任常务副主任,陈炎、马龙潜教授为副主任。中心设学术委员会,以陆贵山教授为主任,曾繁仁、谭好哲教授为副主任,委员有乐黛云、吴中杰、杜书瀛、王元骧、赵宪章、冯宪光、王一川、周均平、陈炎、马龙潜教授。汝信、钱中文二位先生为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周来祥教授为名誉主任。中心主办学术刊物《文艺美学研究》作为学术拓展和交流的园地。山东大学的文艺美学教学与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是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设有传统戏曲、口传文艺与民俗、非物质遗产保护对策三个研究方向。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4人,其中教授9人;兼职研究人员12人,其中教授11人。中心主任为康保成教授,主要学术带头人有黄天骥、叶春生、康保  相似文献   

11.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1990年,2000年11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中心下设三个研究室:发展经济学研究室、发展中经济研究室和中国经济研究室,谭崇台教授为中心名誉主任,郭熙保教授为中心主任。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拥有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素质全面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科研队伍。现有14名专职研究人员,8名兼职研究人员。在专职研究人员中,有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有出国研修经历达一年以上的占90%。其中,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教育部…  相似文献   

12.
学者风采     
《江淮论坛》2010,(3):F0003-F0003
朱万曙,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安徽大学中文系主任暨文学院长,兼任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1月11日至14日,"首届中国文学地理学暨宋代文学地理研讨会"在南昌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70余名代表出席了这次盛会。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的学者对文学地理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进行了热烈、坦诚,甚至针锋相对的讨论。会议涉及文学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建设、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文学地理学的实证研究、文学地理学的应用研究等多项议题。会议首次明确界定了文学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及研究意义所在。此外,60余名与会专家学者联名倡议成立"中国文学地理学会",并选举产生"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筹备委员会",标志着文学地理学这个新兴学科得到学术界的正式认可。  相似文献   

14.
学人风采     
饶芃子,1935年生,广东潮州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办评为博士生导师,领衔创立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点;曾先后担任暨南大学学位委员会主席、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文艺学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曾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三、第四届副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第四、第五届副主席:国家教委人文社科“八五”和“九五”规划项目中国文学专家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九五”和“十五”规划项目中国文学专家组成员。现任暨南大学比较诗学与比较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世界华文文…  相似文献   

15.
正冯天瑜,1942年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中国史学会会长,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1986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0年被表彰为首批"荆楚社科名家";先后组建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85"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16.
<正>由上海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邵炳军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的最终成果《春秋文学系年辑证》一书出版后获得一致好评。学界普遍认为,作者运用"文学年代学"的理论与方法,体现出"大文学"观的研究视野,展示出了独创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新范式。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于2000年1月成立,同年11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主任为瞿林东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龚书铎教授。中心所依托的学科点是白寿彝教授在1961年创建的,具有长久的历史积累和广泛的学术影响。1961年至1965年,白寿彝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成立了《中国史学史》编写组,创办了《中国史学史参考资料》,招收了史学史专业的进修教师和研究生,撰写出《中国史学史教本》上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79年,《中国史学史参考资料》复刊,并改名为《史学史资料》。1980年,经教育…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2月9日,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理工学院“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在千年盐都自贡市檀木林宾馆召开了首届学术研讨会。研讨会有来自北京、重庆、湖南、云南、河南、四川等省、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盐务管理机构的近50名盐史研究专家参加,收到学术论文40余篇。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曾凡英教授主持,四川理工学院院长、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曾黄麟教授致欢迎辞。与会专家主要就开展盐文化研究的意义和优势,盐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已经取得的成果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以及盐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于2000年3月,2004年12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主任为姜义华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金冲及教授。中心所依托的历史学科,是复旦大学最为悠久的系科之一,正式建系至今,历史学系已走完80年的旅程,包括周谷城、谭其骧、周予同、陈守实、蔡尚思、田汝康等一大批学者云集于此,形成了自身的学术特色和学术传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本学科就较为注重从思想文化层面展开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研究,编辑出版了“中国文化史丛书”及“世界文化史丛书”。在世界各国现代化进…  相似文献   

20.
吴欢 《云梦学刊》2014,(3):31-34
2013年12月20-22日,“宋代司法文化与现代法治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开封市举行。本次会议由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发起,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主办,河南大学法学院承办。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晋藩,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兼联席主任、吉林大学教授张文显,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联席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张保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长陈景良等四十余位来自二十余家高校和司法实务部门的专家和青年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