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从方法论角度看,黑格尔对辩证法的贡献在于使辩证方法合乎逻辑地获得了哲学基本思维方式的地位;局限在于辩证方法与其哲学根本思维方式——本体论思维方式在本性上是不相容的。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倒转”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是实现了哲学根本思维方式的倒转。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实践辩证法,以实践活动的内在否定性在现实性上赋予了辩证方法“批判的和革命的本性”。从该视角理解马克思辩证法,自然地克服了其它解读范式的不足,并能实现与其哲学理论旨趣——“人的解放如何可能”天然一致。  相似文献   

2.
在犹太人问题上马克思不是简单的否定鲍威尔的思想,而是采取扬弃的态度,马克思在对鲍威尔思想的扬弃中走向两个转变。鲍威尔的宗教批判思想揭露了基督教国家的本质,洞察到了犹太人的世俗本性。但鲍威尔把犹太人的解放问题归结为纯粹的宗教神学问题,把世俗问题化为神学问题。马克思则对市民社会展开了深入的批判,把神学问题化为世俗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马克思指出,政治解放是一大进步,是人的解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但不能忽略政治解放的局限性和虚伪性,政治解放还不是人的解放。马克思主张超越政治解放,把外化于人的关系复归于人本身实现人的解放,从政治解放到人的解放,标志着马克思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政治哲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精神,蕴涵着事实批判与价值诉求的双重生成本性。马克思政治哲学诉求人类解放、自由与全面发展,这种价值诉求与对资本的统治的批判同时展开。在从政治与经济的立体结构中展开对现代性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为人类解放找到了一条超越现代性的理性之路。  相似文献   

4.
从对四部相同题材小说、影视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两性争战之所以历史久远、旷日持久,其根源在于人类本性中的占有欲和统治欲,这是一种动物式的本能.人类的理性在许多方面抑制了人类的动物性,然而虽抑制却未根绝.我们对历史上一切争取解放的呼声包括女权主义的呼声都有重新审视的必要.事实证明,任何一种性别对另一种性别的压制都不能达到人类自身的解放.人类要平息两性纷争,就必须克服本性中的自私和贪欲,实现两性之间的平等互助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5.
共产主义在马克思看来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必然的环节”,这是理解“共产主义”的认识前提,有利于认清以往对共产主义所作的公式化解说的根源,因此,必须从人的解放、人的自由本性的全面实现的角度去理解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不是经济意义的财产的再分配或转移,也不纯粹是政治的誓词,它首先关注的应是人本身.  相似文献   

6.
我和我的家     
申荣 《老友》2009,(5):16-16
1949年5月,我的家乡解放了。儿时的我,虽已初省人事,但并不懂得"解放"是怎么回事。不过,从大人们的表情和不时的锣鼓声、爆竹声中,我知道家乡的解放,肯定是好事、喜事。我对"解放"的理解,是在成年之后逐渐加深的。  相似文献   

7.
分配正义作为正义的核心价值,在不同的主张中呈现不同的理论形式。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正义深入个人德性与城邦政治的实践活动中,指涉对人自我本性的教化,奠定了分配正义的政治基础。斯密以所有权为核心的应得分配观,以一种天然的交换正义实现分配正义的经济转向。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正义,在构建共产主义社会中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从而超越了德性正义和交换正义,形成根植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生产正义。从分配正义最初的政治表达转向经济探寻,再至超越传统分配正义内容和形式的生产正义,能够彰显更具历史感的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共产主义观,存在着“科学化”和“实体化”的倾向,注重理论、运动和制度的维度,而忽视了信仰的维度.文章从“人类解放”的视角出发,基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梳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形成中历经宗教、政治、经济“三大批判”的逻辑进程,说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是一个以人的解放为根本,以人的自由为核心,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人与自身的统一为基本内容的完整体系.再从马克思对人的自由本性的理解出发,阐述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内在的辩证性——现实性与超越性;说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信仰维度根源于其内在的辩证本性:作为信仰源于其“超越性”维度;作为科学信仰源于它深厚的“现实性”根基.  相似文献   

9.
陈淳是朱子闽学南传的第一人。他从人的本性的角度,辨析了"性"、"命"、"道"、"理"等范畴,回答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依据。他把心中之"理"解释为心的主宰,将"未发"理解为动机,并从天性中寻找道德自觉的依据,这些均继承了理学的传统观点。他将理既释为心的依据,又解释为心对道理的把握,这一矛盾则表现出他在理学与心学之间的徘徊。陈淳论证了情的合理性和普遍性,将情与天地阴阳之神联系起来,使得情具有天然的合理性,这种观点则接近心学。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人权思想是在对近代资产阶级虚伪人权观的批判中发展起来的,通过对政治解放对宗教的关系、政治解放对人的关系的深刻批判分析,深刻批判了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利己的本性,人权与公民权的二元分立。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指出无产阶级的科学人权理论是共产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共“八大”将党的对台政策由武力解放调整为和平解放有着复杂的背景:国际形势的趋于缓和;台湾岛内形势的趋向稳定;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变化;美台军事合作关系的加深;两岸在“一个中国”问题上的共识等等。这种政策的调整,孤立和抑制了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为后来党提出一系列新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社会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作用,就存在着评价问题。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其实就蕴含在社会进步的内涵当中。由于社会进步可以归结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人的自由与解放,这两项内容就应当成为社会进步的衡量标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人的自由与解放的统一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在社会进步评价问题上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历史使命,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制定了"解放台湾"、"和平解放"、"和平统一"的对台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4.
父权文化下的女性权利及新中国女性权利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与男性应该拥有同等的人权。但在传统的父权文化统治下,女性形象受到弱化和丑化,女性的人权无法得到实现。当今世界各国都采取了有力措施保障妇女权利。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女性得到了巨大的解放,中国采取了各种有力措施保障女性的权益。没有妇女的解放,就没有全人类的解放,性别解放已成为我们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也成为消除马克思所设想的人的解放的最后障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是一场由国家强力推动的、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建国初期,国家作为形塑力量的在场,通过解放妇女将国家意志嵌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让参加的民众尤其是妇女,真切感受到国家的存在,进而认同国家的权威,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整合和渗透。  相似文献   

16.
深入考察“内卷化”现象的本质、成因,为进一步实现劳动解放,向着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自觉劳动迈进提供了现实依据。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内卷化”成为异化劳动的起点;拜物教观念扩大了“内卷化”的异化性质;资本主义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无法摆脱“内卷化”的异化劳动本质,而社会主义具有扬弃“内卷化”异化劳动本质的社会基础,进而实现劳动的解放。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实现科学劳动和有序竞争,必须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还原拜物教的本质,超越物化追求,树立个人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念;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同一性,重视社会关系的构建与自然环境的保护,实现个人、社会和自然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7.
抗战期间的中间势力是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1 4年间 ,在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 ,广大中间势力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抗日民主运动 ,其主体走过了一个崛起、发展 ,逐渐成熟 ,直至建立民主政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综观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史,我们不应简单地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界定为不成熟的作品,从而忽视了其在马克思自由思想演进历程中的里程碑式意义。在其理解的自由实现了从抽象自由到实质自由,即从政治解放到人的普遍解放的转变后,马克思在该文本中正式开始了对人的现实解放道路的求索,这无疑意味着其自由思想的新起程。一方面,马克思找...  相似文献   

19.
王明的妇女解放思想基本上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科学地分析了中国妇女解放问题的政治地位以及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社会解放的辩证统一关系。王明的妇女解放思想不仅较好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理论,而且结合中国的实际也提出了一些正确的主张,丰富了我党的妇女工作理论。  相似文献   

20.
与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理论不同,马克思主义主张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将劳动作为社会一切存在的合理性和意义的终极来源。劳动创造人,因而劳动是人的本质。跟人的发展一样,劳动本身也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劳动的历史发展恰恰体现的是人与劳动关系的发展,标志着人的解放的历史性和发展性。人在最初的劳动中受到自然力的残酷摧残,之后又有社会异己力量的压迫和自我盲目力量的束缚,这使得人处于被奴役的状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逐渐摆脱某些奴役而将劳动变成一种以谋生关系为主要特点的过程。当人类消灭了主要的奴役劳动,并超越了谋生劳动之后,体面劳动的实现和为自由劳动做准备,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所以,劳动人权理论将人与劳动关系看成发展性的历史关系。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具有重要的人类价值贡献,因为它阐明了尊重劳动的基本法则,为实现劳动幸福指明了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